2023年10月25日 · 位在赤崁樓附近,大天后宮是全臺第一座列入官方祭祀的媽祖廟, 為台灣最早官建的媽祖廟,俗稱大媽祖宮,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祭典,且只限官員、紳商參與,現在則是信媽祖的信徒不可錯過的朝聖地。 廟的前身是王府邸 除了「全臺第一」的美名外,其實大天后宮的建築前身也是大有來 頭。 這裡原本是明朝末代郡王-寧靖王的宅第,1683年,施琅率軍渡海來台大敗鄭克塽,此後為收復民心,有鑑於台灣人民對於媽祖的信仰,特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供奉媽祖,後將建築改建成「大天妃宮」,並向外宣稱是媽祖協助攻下了臺灣。 隔年,媽祖就被封為天后,改名「大天后宮」,也成了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 傳統藝術的博物館 正因為大天后宮有著尊貴地位,不僅香火延綿不絕,廟內的裝飾也是請來最好的師傅打造。
臺南大天后宮創建前即為明寧靖王奉祀媽祖之所,創建後封天后、入祀典、迭賜御匾,清朝恩禮有加,每逢朝廷盛典及朔望之日,地方官員無不親臨祭祀,而宦遊行旅莫不拈香禱祝仕途平安。 至日本時代地方官員亦前來上香送匾,以示同化友好,其祭祀圈廣大,交陪廟宇遍及全臺,各地贈匾又多,因此本廟典藏匾額碑石文物,質量皆為臺灣各廟之冠。 本廟因建築、宗教、文物、史事等足可徵見與臺灣社會發展脈動相連結關係,因此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被列為臺閩地區一級古蹟,新近又公告為國定古蹟,論歷史地位為全臺之首。
2020年7月9日 · 台灣的媽祖信仰非常發達,媽祖廟到處都有,但台南市的「祀典大天后宮」是清朝官方興建、皇帝冊封的媽祖廟,地位最高。 它的前身乃是明鄭的「寧靖王府」,見證了明朝最後覆亡的歷史,是重要的歷史建築,列為國定古蹟,是到台南旅遊必看的歷史古蹟。 (可由民族路二段牌樓進入) 「大天后宮」位在民族路二段小巷中,隔民族路是台南地標 「赤崁樓」,背後鄰居是「祀典武廟」,三座國定古蹟連成一氣,到台南必遊。 「大天后宮」主祀媽祖,即保祐討海人的林默娘,當年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討海人多,海上風險高,許多移民台灣的先民也都要乘船通過「黑水溝」(台灣海峽),因此台灣的媽祖信仰相當興旺,尤其是在港口地區最容易看到媽祖廟。 (一級古蹟碑與三川殿)
2023年2月12日 · 台南天后宮 位於台南市區的「祀典大天后宮」名列台南4大月老之一,就由廟方告訴你怎麼拜,還有專屬月老靈籤,讓月老幫你牽姻緣。 大天后宮,俗稱「臺南大媽祖廟」,是臺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
大天后宮俗稱台南媽祖廟,是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即稱祀典大天后宮,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原為明寧靖王府邸,也稱為「一元子園亭」。清將施琅攻佔台灣後為東寧天妃宮,擴充改建,媽祖受封為天后即由此廟開始。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經度/緯度: 120.20154/22.996616 網站: 大天后宮_相關網站介紹 主題標籤 #寺廟祈福 #古蹟巡禮 大天后宮,俗稱「臺南大媽祖廟」,是臺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 大天后宮供奉的主神,也就是俗稱的媽祖婆,是臺灣民間的宗教信仰中最普遍的神明。 大天后宮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的王府。 西元1683年,水師提督施琅攻佔臺灣後,鑒於臺灣人民對於媽袓信仰的虔誠,為收服民心,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邸改建為媽袓廟,並將媽祖晉封為天后,廟稱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主要可分成四大部分,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稱之為「四進」。 栩栩如生、尺寸碩大的媽祖神像是本宮最大的特徵,是約300年前一位大陸泉州師傅所做,可說是臺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
臺南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創建於明永曆十七年(西元1663年),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 寧靖王別號一元子,所以這座府邸也稱為「一元子園亭」。.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水師提督施琅征台,鄭軍失利,克塽乞降。. 依託鄭氏的寧靖王與五妃先後殉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