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開基天后祖廟 ,又稱 開基天后宮位於 臺灣 臺南市 北區 ,是主祀媽祖的廟宇 [2] [3] 。 該廟因是 臺灣本島 最早的 媽祖 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 [2] [3] 。 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 祀典大天后宮 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 [註 1] 所以也稱水仔尾媽祖廟 [2] [3] 。 1985年,該廟被公告為二級古蹟,後因〈 文化資產保存法 〉的修改而先後改為省定古蹟,現則指定為國定古蹟 [3] [1] 。 沿革 [ 編輯] 該廟由 鄭成功 在 明鄭 永曆 十六年(1662年)攻下 普羅民遮城 後改建 德慶溪 口的「媽祖寮仔」而成,當時稱「開基媽祖廟」,其蓋廟的磚頭是他第二批自 廈門 來臺的艦隊所運來的。

  2. 開基天后祖廟 ,又稱 開基天后宮位於 臺灣 臺南市 北區 ,是主祀媽祖的廟宇 [2] [3] 。 該廟因是 臺灣本島 最早的 媽祖 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 [2] [3] 。 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 祀典大天后宮 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 [註 1] 所以也稱水仔尾媽祖廟 [2] [3] 。 1985年,該廟被公告為二級古蹟,後因〈 文化資產保存法 〉的修改而先後改為省定古蹟,現則指定為國定古蹟 [3] [1] 。 沿革. 該廟由 鄭成功 在 明鄭 永曆 十六年(1662年)攻下 普羅民遮城 後改建 德慶溪 口的「媽祖寮仔」而成,當時稱「開基媽祖廟」,其蓋廟的磚頭是他第二批自 廈門 來臺的艦隊所運來的。

  3. 2024年1月9日 · 景點介紹. 府城最早媽祖廟之一. 於德慶溪注入臺江口岸的南岸又稱水仔尾小媽祖廟」,「是用來和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區別。. 創建於明朝永曆年間,三川殿僅有雲朵裝飾的單龍龍柱(通常年代較早的龍柱,一柱只雕一龍),是清初 ...

  4. 國定古蹟開基天后祖廟, 台南市. 2,952 likes · 23 talking about this. 府城地區最早興建的媽祖廟開基天后宮清領時期是位於鎮北坊德慶溪(現北幹線)的出口處稱水仔尾媽祖廟 台南市北區自強街12號

  5. 開基天后宮清領時期是位於鎮北坊德慶溪 (現北幹線)的出口處稱水仔尾早期先民來台就是要先經過台江內海順著德慶溪在此地方登陸生活奮鬥天后宮遂成為大家精神寄託的地方大銃街就在廟前的東北側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蔣毓英曾重修過乾隆三十年蔣允焄重修並留有碑記乾隆四十二年蔣元樞再修日治時期大正15年保正兼董事鄭炳文發起境眾重修民國37年再修民國6066年續修建民國92重修完成是為現貌。 簡介與相關圖片: 開基天后宮廟貌 謝奇峰拍攝2011.3.26. 開基天后宮三川步口 謝奇峰拍攝2011.3.26. 開基天后宮拜殿 謝奇峰拍攝2011.3.26. 開基天后宮正殿神像 謝奇峰拍攝2011.3.26. 開基天后宮後殿 謝奇峰拍攝2011.3.26.

  6. 開基天后宮俗稱小媽祖廟對應於西定坊寧靖王府邸改建的大媽祖廟。 創建於明永曆年間,位於當時鎮北坊的水仔尾,是臺南市最早興建的媽祖廟,故以「開基」冠稱。 清乾隆30年(西元1765年),知府蔣允焄捐修。 知府蔣元樞再加修建使規模擴大。 嘉慶以後至日治時期屢有修葺。 二次世戰期間,遭盟機轟炸,嚴重破壞。 民國37年(西元1948年),境眾大修。 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及民國62年(西元1973年)士紳境民募款重修,使廟貌煥然一新。 開基天后宮的基本格局為狹長式的街屋形式。 主體建築則依序為廟外埕、內埋、三川門、拜亭與龍虎井、正殿、後拜殿、後殿。 此外,廟宇左方亦有前、後兩護龍,護龍之間為一內庭,可由後拜殿之八卦門及三川門左側通道進出,廟宇後方則是兩落的民房住屋,由後方臨接坊的沿街面進出。

  7. 開基天后宮俗稱小媽祖廟因對應於寧靖王府邸改建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而來創建甚早是臺南府城最早興建的媽祖廟。 鄭成功 (1624-1662)在明永曆17年 (公元1662年)攻下普羅民遮城 (今赤崁樓)選址於當時德慶溪注入臺江內海出口南岸的水仔尾興建此廟蓋廟的磚頭是他第2批自廈門來臺的艦隊所運來的。 廟內供奉1尊當年隨著鄭成功艦隊來臺的媽祖像,刻製於崇禎13年 (公元1640年),也俗稱為「船仔媽」。 由於此廟是鄭成功軍隊甫登陸後所建的第1座媽祖廟,故以「開基」冠稱,以顯其時間上最為久遠。 清軍來臺之後,改建寧靖王府為媽祖廟,但較小的開基媽祖廟並沒有被毀棄。 因施琅 (1621-1696)上奏康熙皇帝封媽祖為天后,連帶也改稱為「開基天后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