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0日 · 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魏凌鴻醫師說卵巢癌可能出現腹部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常有患者是到腸胃科就醫才發現卵巢癌。 卵巢癌的轉移跟其他腫瘤的轉移不太一樣,卵巢癌可以經由腹腔轉移,很容易從卵巢擴散到腹部其他器官的表面。 魏凌鴻醫師表示卵巢癌進展到第三期第四期的時候大多沒有辦法靠外科手術徹底切除一定要搭配藥物進行全身性治療。 然而,過去治療卵巢癌的過程中常會發現,開始化學治療後很快就可以把疾病控制下來,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腫瘤細胞會再次活躍,而需要繼續治療。 魏凌鴻醫師指出,「近年來,我們認為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後,便可利用維持性治療,降低復發的風險,或是延緩復發的時間。 完成化療後開始維持性治療,有效降低卵巢癌復發. 隨著藥物的進步,維持性治療的成效持續提升。

  2. 2022年3月24日 · 三大女性最容易忽略的癌症!. 醫師只要能治療絕不要輕言放棄!. 今周刊 發表於 2022-03-24. 看留言討論. 作者\賴瓊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為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婦科癌症女性守護自我健康不可不謹慎以對。. 想 ...

  3. 2022年3月9日 · 台灣婦癌醫學會秘書長陳楨瑞醫師回憶,「因為肝臟轉移腫瘤處理風險較高與家屬討論之後決定先做化學治療經過數次化學治療之後病人胸腔的肋膜積水完全消退肚子裡面的腫瘤也縮小到能夠開刀的情況才能安排手術把腹腔骨盆腔裡的腫瘤切除術後患者也繼續接受化學治療陳楨瑞醫師表示肝臟轉移的腫瘤也隨著化療而逐漸消失患者的狀況也日漸改善。 除了化學治療外,患者更接受了基因檢測,並發現有BRCA-1基因突變,於是便向健保申請使用PARP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做維持性治療,希望可以維持在沒有復發的狀態。 陳楨瑞醫師說:「能夠看到一位曾經被視為癌症末期、臥床的患者,在經過治療後,產生巨大轉變,實在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脹氣、腸胃不適,竟是卵巢癌.

  4. 2022年4月6日 · 一、少生、不生. 為什麼本來臺灣罕見的子宮內膜癌在短短不到20 年間卻像搭直升機一樣,發生率直線上升? 張廷彰醫師指出,可能相關的因子為少子化因素。 臺灣是全球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出生率比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最低的韓國還低。 而女性的月經週期,即為子宮內膜逐月不間斷的從增殖(增生期)、成熟(分泌期)、剝落(月經來潮),再增殖、成熟的過程,月復一月的反覆進行。 唯在懷孕期間,得以暫時中止,於是若一輩子都沒有懷孕,長期下來,細胞的分裂難免忙中有錯,子宮內膜腺體發生異常的機率就會越來越高。 二、飲食西化. 第二是飲食西化,不只外來的西式速食連鎖,包括臺灣小吃鹽酥雞、鹽酥青菜等,樣樣都是油炸食品,每片雞排一家比一家還要大,有的還裹上金黃麵衣,熱量一樣比一樣驚人。

  5. 2020年4月8日 · 推薦閱讀第1大婦癌的子宮內膜癌6個元凶別再用塑膠袋裝熱食了而此時在超音波的影像中的內膜厚度往往是薄薄的沒有半點增生的現象更會被人忽略掉所以病情會一拖再拖這種加乘作用會使得內膜癌病症更加嚴重到最後有可能變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要診斷「內膜癌」,非用「子宮鏡」不可,單用測量子宮內膜厚度是很不準確且很危險的動作。 據研究,依內膜厚度就行子宮刮除手術,有病兆的才只有30%而已,「內膜癌」的確診更少得可憐,換句話說,70%就白刮了,可是使用「子宮鏡」作診斷工具,它的確診率可高達9成以上,而「內膜癌」的發現率也非常高,所以各位女士應謹記在心。 「子宮鏡」應選軟式的,這個檢查不需麻醉,所以病人可一面看電視螢幕一面聽醫生解釋,這樣就可以馬上知道病情,心裡會比較踏實。

  6. 2019年4月22日 · 諮詢台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廖偉智. 健檢流行後,大多數健檢機構都會做CA19-9腫瘤標記,而網路上許多解讀是與胰臟癌有關,而胰臟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美國也預估將2020年時,胰臟癌會從現在的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攀升至第二名;多位名人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等也深受胰臟癌的折磨。 Q:一名地方富二代,健檢報告CA19-9數值是40U/mL,呈現紅字,自己上網查詢發現,原來這跟胰臟癌有關,想到自己是家中獨子,馬上致電國外的妹妹語帶哽咽地說「爸媽拜託你了…」。 第二天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聽完醫師解釋又再打給妹妹說「沒事了」。 名醫教你這樣看懂胰臟癌的腫瘤標記:

  7. 2021年3月24日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副院長乳房暨整形外科醫師郭耀隆表示乳癌手術越早治療越好擔心外觀的患者透過癌症整形手術概念腫瘤切除和乳房重建都可以同時進行減少病人擔憂呼籲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台灣乳癌患者年輕在意外觀 手術選擇大分析.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有1萬多名新診斷乳癌患者,也有2千名死於乳癌。 郭耀隆副院長表示,台灣乳癌好發45-50歲,更不乏更年輕者,這類患者對外觀其實很在意。 然而,早期乳癌幾乎都必須手術,只要早期治療,存活率非常高。 郭耀隆副院長指出,乳癌手術大致分成: 乳房全切除手術: 適用較大的腫瘤,但會在胸口留下20-30公分傷口,對於外觀和生活影響較大,不過缺損的部位可利用果凍矽膠或自體組織來重建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