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銀行券(日語: 臺灣銀行券、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 )為臺灣日治時期的流通 貨幣,由臺灣銀行發行,實際使用年限約從1900年代初至1946年,是臺灣第一個依照現代金融制度發行的貨幣。 若除去清治時期不具「準備金」概念的銀兩與匯票,臺灣第一套紙鈔是1899年9月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之壹圓銀 ...

  2. 2024年4月11日 · 沿革 [編輯] 台灣銀行於日治時期在大清福州分行所發行的一圓鈔票 創始時期 [編輯] 初代臺銀總行 上海臺灣銀行大樓 1897年3月,日本國會通過《臺灣銀行法》,定位未來將成立的新金融機構為 特殊銀行 ( 日語 : 特殊銀行 (日本金融史) )。 1897年11月,日本政府成立「臺灣銀行創立委員會」,開始 ...

    • 詞源
    • 簡史
    • 外部連結

    新臺幣的前身為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隔年由行政院授權委託臺灣銀行發行的「臺幣」。由於1948年上海市爆發金融危機,國民政府大量發行貨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中華民國政府為解決惡性通貨膨脹問題,實施幣制改革重估幣值(英語:Revaluation),以四萬圓換一圓之比例改換發流通新式貨幣。此前發行之臺幣稱為「舊臺幣」,改革後發行之貨幣即稱之為新臺幣、或僅簡稱為臺幣。新臺幣單位為「圓」,或簡作「元」。民間說法有稱「塊錢」,臺語為「箍 (臺羅:khoo)」,「一塊錢」、「一塊」、「一箍(tsı̍t-khoo)」即指新臺幣壹圓。新臺幣常見的英文縮寫包括NTD、NT$,而縮寫TWD係依據ISO 4217之國際標準制定,前二碼為臺灣的國際代碼「TW」,末碼則指新臺幣貨幣單位「圓」(dollar),...

    區域貨幣(1949年-1961年)

    新臺幣的前身為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隔年由行政院授權委託臺灣銀行發行的「臺幣」。新臺幣的前身為舊臺幣,在1946年5月22日開始發行。當初臺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臺灣銀行券,與國民政府的臺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大戰剛結束,中國大陸滿目瘡痍,再加上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關係緊張,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臺灣未使用當時流通行於中國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臺幣。當時原統治者日本臺灣總督府,因日本政府在中華民國接收並統治臺灣前,為墊付日本公庫之戰時支出及公務支出,發行毫無準備金的臺灣銀行券(武尊千圓券)近七億。這些濫發臺灣銀行券,加上原有已發行之臺灣銀行券,及1945年11月1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臺灣後因公費墊支(臺銀維持省公庫的墊款與維持公營企業(原日本民營企業)之放款)而發出之費用。所有費用於1946年5月以1比1的比例從臺灣銀行券換成舊臺幣的發行額總共33億多。使無準備金基礎而發行之臺灣銀行券及其兌換之舊臺幣成為廢紙。 而後舊臺幣又受到法幣及金圓券因戰亂快速貶值之匯兌衝擊的威脅。1948年10月臺灣省政府主席魏道明經蔣介石同意,曾禁止向中國大陸...

    準國幣(1961年-2000年)

    1961年7月1日,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在臺灣復業。1961年6月30日,行政院令,訂定發布《中央銀行在臺灣地區委託臺灣銀行發行新臺幣辦法》,新臺幣由中央銀行委託臺灣銀行發行,紙幣上印「臺灣銀行」字樣,法定地位比照國幣,成為今日中華民國的法定貨幣。1970年12月21日,新臺幣鈔券上印「中華民國」字樣,以昭公信。 1962年12月19日司法院大法官《司法院釋字第99號解釋》:「臺灣銀行發行之新臺幣,自中央銀行委託代理發行之日起,如有偽造變造等行為者,亦應依《妨害國幣懲治條例》論科。」然而司法院大法官黃正銘有不同意見書,認為在程序上,不應受理中央銀行此次聲請解釋;而在實體上,未經立法程序,新臺幣決不能變為國幣。但黃正銘此議未受到官方注意。

    國幣(2000年至今)

    1992年8月5日,總統令公布廢止《銀圓及銀圓兌換券發行辦法》,作為國幣之銀圓喪失發行法源。由於國幣依《中央銀行法》規定由中央銀行發行,於是2000年7月1日,中央銀行訂定之《中央銀行發行新臺幣辦法》施行,停止委託臺灣銀行發行新臺幣,將新臺幣正式訂為中華民國國幣。各法律條文中原以銀圓為單位,亦修法改為新臺幣。2000年7月3日發行新臺幣1,000圓紙幣,上印字樣改為「中央銀行」;其圖案之瑕疵(地球儀印相反)於2004年版已經移除,地球亦轉至東經140度。 2000年7月1日,臺灣銀行新聞稿說明:「舊版新臺幣之兌換」新臺幣自中華民國89年(2000年)7月1日起改由中央銀行發行,有關各種舊版新臺幣券幣停止流通日期如下: 1. 票面載有「臺灣銀行」字樣之各類舊版新臺幣鈔券,除新臺幣發行五十週年紀念性伍拾圓塑膠鈔券外,已於民國91年(2002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 2. 民國68年(1979年)以前發行之伍圓硬幣、壹圓硬幣(除慶祝總統 蔣公八秩華誕及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增產運動紀念幣外)、伍角硬輔幣(民國38年(1949年)版銀幣、43年(1954年)版合金幣、62年(1973年)...

    中央銀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舊臺幣 是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於 1946年 (民國35年)授權委託 臺灣銀行 於 臺灣 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 日治時期 的「 臺灣銀行券 」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 1949年 (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 新臺幣 」,而稱為舊臺幣。 [1] [2] 而在得到正式授權之前臺灣銀行在1946年(民國35年)5月22日已發行舊臺幣,並採1:1作價收回臺灣銀行券,無兌換準備金,最初只發行1元、5元、10元的鈔券,9月1日發行了50元與100元的鈔券,後來因物價波動,發行了500元、1000元甚至到1萬元的鈔券,而雖然未發行,但也已印製了10萬元的鈔券,而在進行幣制改革後,以4萬比1的方式發行新臺幣。 [3] [1] [2] 沿革 [ 編輯]

  5. 臺灣銀行券(日语: 臺灣銀行券、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 )為臺灣日治時期的流通 貨幣,由臺灣銀行發行,實際使用年限約從1900年代初至1946年,是臺灣第一個依照現代金融制度發行的貨幣。 若除去清治時期不具「準備金」概念的銀兩與匯票,臺灣第一套紙是1899年9月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之壹圓銀 ...

    • 金壹圓鈔(反面)
  6. 舊臺幣 是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於 1946年 (民國35年)授權委託 臺灣銀行 於 臺灣 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 日治時期 的「 臺灣銀行券 」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 1949年 (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 新臺幣 」,而稱為舊臺幣。 [1] [2] 而在得到正式授權之前臺灣銀行在1946年(民國35年)5月22日已發行舊臺幣,並採1:1作價收回臺灣銀行券,無兌換準備金,最初只發行1元、5元、10元的鈔券,9月1日發行了50元與100元的鈔券,後來因物價波動,發行了500元、1000元甚至到1萬元的鈔券,而雖然未發行,但也已印製了10萬元的鈔券,而在進行幣制改革後,以4萬比1的方式發行新臺幣。 [3] [1] [2] 沿革.

  7. 2024年4月11日 · 沿革 [编辑] 台灣銀行於日治時期在大清福州分行所發行的一圓鈔票 創始時期 [编辑] 初代臺銀總行 上海臺灣銀行大樓 1897年3月,日本國會通過《臺灣銀行法》,定位未來將成立的新金融機構為 特殊銀行 ( 日语 : 特殊銀行 (日本金融史) )。 1897年11月,日本政府成立「臺灣銀行創立委員會」,開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