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內少數掌握採種種原及技術的種苗業者,則在1980年代前後逐漸轉型為能夠開發品種、繁殖生產種子的企業公司,農友種苗即是其一,屬於種苗產業上游龍頭業者;而和國外企業相同,臺灣這類具有育種、採種技術的種苗商,也陸續在1980年代後,轉向低成本國家委託採種業務。 位於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路的農友種苗公司總部,商品倉庫控制在溫度20℃、溼度40%條件下,貨物架上一罐罐沙拉油鐵桶式的容器,盛裝的便是其在海外生產、準備再外銷全世界的種子;8月底的這個時間,架上沒有一半滿,要等秋作結束,新的種子才會陸續運送回國。 每一批在海外生產、採種送回臺灣的種子,會在此進行篩選、調製、包裝。

    • 台積電美國adr1
    • 台積電美國adr2
    • 台積電美國adr3
    • 台積電美國adr4
    • 台積電美國adr5
  2. 臺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赴熊本設廠,今年2月啟用,連帶吸引臺灣農業界對九州市場的興趣。 今年九州農業展除了有臺灣廠商參展,農業部科技司科技計畫委託中衛發展中心帶領的科技農企業參訪團,便將九州農業展列為首站,希望了解日本農業創新技術與產品最新趨勢;台灣科技農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胡炳輝等人隨團參與。 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謝明達表示,參訪團中許多農企業已有與日本業界合作經驗,九州是日本重要農業地區,隨著台積電赴熊本設廠帶動臺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參訪團也希望促成臺灣農企業與九州地區更多的合作交流。 資通訊技術導入農業自動化 飼料貯量、灌溉調節省人工.

    • 台積電美國adr1
    • 台積電美國adr2
    • 台積電美國adr3
    • 台積電美國adr4
    • 台積電美國adr5
  3. 今(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農業部所屬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多所)與台積電攜手啟動「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將推動棲地保育、物種復育及知識培力三大目標,共創臺灣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 農業的排碳與減碳
    • 臺灣加入千分之四倡議 鞏固農業的蓄碳與氣候韌性
    • 農業轉型需要全民參與 建立有機生活,對抗氣候變遷

    臺灣的情況依照《2020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在2018年,農業部門碳排放量約只占全國總排放量的0.93%,其中農作物生產占70%,畜牧業占30%。農作物以農田排放N2O占45.88%最多,而水田所排放的CH4占22.72%。畜產業的排放主要是CH4。食農活動的碳當量排放不論是農場內或農場外,主要的氣體是CO2、N2O與CH4。在美國(2020年),N2O占51.4%,CH4占36.2%,CO2占12.3%。臺灣(2018年)則是N2O占48.8%,CH4占50.1%,CO2占1.1%。 農場內的CO2排放有間接和直接的。間接的是化學肥料與農藥的製作和運輸。這兩種資材都是靠化石燃料在工廠製造出來,尤其化肥價格與油品價格息息相關,有時還可以用石油價格來預估其售價,怪不得歐盟會把...

    光談節能減碳並不足以消弭氣候變遷,要避免全球暖化,除了消極的減碳,還需要積極地把空氣中CO2固定下來, 這稱為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碳封存在農業上是種碳(carbon farming),把CO2轉化成有機質,蓄存在土壤中,稱為碳匯(carbon sink)。種碳包括森林、沼澤的復育,以及農法的改變等。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9年《氣變遷與土地》(Climate Change and Land)特別報告中都承認,從2007年到2016年,土地的碳封存消除了約三分之一的CO2排放量,和五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過該報告也說明土壤有機碳可能會因環境、操作而再釋放CO2回到空中,這會導致碳匯的不確定性。 這方面進展最快的是澳洲,澳洲在2014年成...

    由於全球暖化的威脅迫在眉睫,這幾年世界政經情勢面臨劇變,十多年前減碳方法的呼籲,現在已開始逐漸成真,首當其衝的若干大企業已著手因應,但可預見的是,產業全面的影響已經無可避免,包括農業。就此而言,農委會率先各部會建立氣候邊遷因應及淨零排放機制,足堪表率。 農業要能達成因應與淨零的目標,最重要的關鍵是農業轉型。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2013年就已提出:糧食要能充足供應,農業需要由目前的工業化農法與全球化糧食體系典範轉移到生態有機農法、小農與地產地消的在地糧食體系,本文也說明近十年來證據顯示泛有機農法也兼具淨零與提升氣候韌性的功能,這些都可以做為農委會設定「發展健康永續的有機農業」作為優先行動計畫之一的基礎,也與《有機農業促進法》的有機國家目標相契合。 然而農業轉型不能由農家單獨承...

  4. 養殖達人黃國良:漁電共生有案場及產銷規畫 護國神山不只台積電. 養殖達人黃國良認為,國內養殖產業長期以來停滯不前,漁電共生是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 (圖片提供/黃國良). 農業部門推動漁電共生,近來部分個案引發衝擊生態環境、養殖產業等討論 ...

  5. 胡忠一說,「有機農產品促進法」於2018年5月30日三讀通過,當時對國際上公布第2年起所有跟臺灣進行有機農產品貿易產地,必須要先簽雙方有機同等性相互承認協議,2020年5月30日前,已有五個國家與臺灣互相承認,包括第一個日本,其次澳洲、紐西蘭

  6. 2014年,美國基改作物的種植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在歐洲則只有10萬公頃。 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對應規範,這些規範又受到倡議團體和消費者運動的強烈影響,進而影響世界其他地區採用基因編輯作物的意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