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 2022/6/28 文字 趙家緯 攝影 楊子磊 設計 吳政達 責任編輯/黃鈺婷 產業 時事 能源 政治政策 經濟 自2018年4月凍漲4年後,7月1日確定調漲電價,調漲對象以產業、住宅用電大戶為主,平均漲幅8.4%。 消息一出,除了有企業大老抨擊「懲罰業者,會導致企業出走」,也有不少撻伐政策錯誤的輿論。 我們用數字回答,電價調漲對企業經營的實際影響。
2019年12月2日 · 以台積電為例,配合政府2025年太陽能年發256億度電政策,台積電計劃砸下6億,發展1,000公頃光電園區,初步鎖定陽光充足的國境之南屏東,目前已相中台糖屏東區處4處造林地,包括知名的屏東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周遭。
2022年5月25日 · 「邁向2050淨零論壇」系列報導2 沒有循環經濟,哪來淨零排放? 產業減碳需要更完整政策 台積電12吋晶圓廠內部生產情況。 (照片提供/台積電)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台積電在台灣陸續擴廠,帶來地方經濟發展的希望,卻也有龐大用電、碳排等成本隱憂,當全台灣碳排放高達57%來自工業部門,除了企業彼此聯盟研發提高效率、減少碳排的技術,政府也應有大局觀從消費型態等源頭思考產業結構調整。
2022年8月2日 · 今年(2022)7月22日,台灣尖峰負載 創下歷史新高 ,經濟部能源局選擇 在當天公布 《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以及2021年的電力排碳係數,前者說明2028年前的用電需求變化及電廠設置規劃,後者則是呈現2021年時每用1度電會產生的排碳量。 不過,筆者解讀此份報告後發現,經濟部規劃仍有不清楚或自相矛盾之處。 過去,《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與電力排碳係數,媒體關注度有限。 但在去年底,能源相關公投案討論過程中,《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成為重要論辯素材,2020年能源局未依法公布年度報告一事, 亦成為公投提案方質疑政府的論點 。 而電力排碳係數,本來是 《電業法》 中用於管理電業減碳進程的管制工具,但隨著國際淨零轉型腳步加快,企業 ESG主流化之時,企業也愈來愈重視。
台積電即將進駐的高雄市楠梓產業園區即將進入環評大會決議,我們認為台積電用電量龐大,對再生能源有具體需求,如果能夠將一部分導向屋頂光電,可望帶動高雄邁向淨零的城市轉型,將創造環境與社會的雙贏。
2019年12月5日 · 台積電擴廠最大環境問題正是高耗電,在空汙最嚴重的南部,台積電只有提高再生能源的比率,才得以避免增加污染負荷。2018年底南科擴廠環評時,台積電做出了2025年電力使用20%再生能源的承諾;4個月之後,台積電進一步釋出代工蘋果要100%再生能源。
2022年6月27日 · 再來,則是中美貿易戰後續的全球晶片危機,使得掌握先進製程的台積電角色變得格外重要,也不斷投資蓋新廠。黃舒衛提到,「光2020年,5月到8月,台積電就買了100億元的廠房在南科,加上背後搭配的上下游廠商,需求的量就變得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