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合肥市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台北市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24/7全天候客服

      提供實時外遊資訊協助

      馬上聯絡我們!

搜尋結果

  1. 合肥市 ,简称 合 或 肥 ,有时亦简称 庐 ,又称 庐州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徽省 省会 和最大城市, 行政区划 级别为 地级 。 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7] [8] , 长三角 城市群副中心 [9] ,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都市圈 中心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最爱阅读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10] 。 2018年9月,被授牌成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 2018年中国内地城市综合排名17名。

    • 安徽省
    • “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史记·货殖列传》
  2. 合肥市 ,簡稱 合 或 肥 ,有時亦簡稱 廬 ,又稱 廬州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安徽省 省會 和最大城市, 行政區劃 級別為 地級市 。. 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7] [8] , 長三角 城市群副中心 [9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人口
    • 经济
    • 社会事业
    • 交通运输
    • 历史文化

    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

    合肥市,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 [1]是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 [105-106]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2]截至2023年7月,合肥市实有人口为1234.4万人,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 [16] [88]截至2023年6月,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合肥市蜀山区东流路100号。 [60]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西翼,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58]合肥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 [3]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4]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6]

    合肥地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 [103-104]在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2100余年的县治、1400余年的府治历史,数为州郡治所。 [16]1945年9月,安徽省省会迁驻合肥。 [96]1949年2月,设立合肥市。1952年,安徽复省,合肥市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省会。 [58]合肥市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商埠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

    合肥地域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国。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文帝六年(前174年),改淮南王国为淮南郡;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复将淮南郡改为淮南王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合肥县名始见于此。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合肥县属扬州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国,复改为合肥县,为扬州治。

    三国时期,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淮南郡。东晋,南北分裂,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县废。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属南豫州南汝阴郡,为郡治。梁天监五年(506年),改属汝阴郡。普通七年(526年),以寿阳置豫州,汝阴为南豫州治。太清元年(547年),置合州,汝阴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合州为北周占领。

    区划沿革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时,划市区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一直辖镇、第二直辖镇。同年4月,两直辖镇合并成立第四区;同年9月,撤销4个区,分设大东门、车站、西门、北门、南门5个派出所辖区。 1951年1月,从肥东县和肥西县划进8个乡置郊区,以后几次向四周扩展。同年11月,撤5个派出所,成立车站、东市、西市3个区。 1958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巢县划归合肥市。 1960年3月,改车站区为东市区,原东市区改为南市区。 1961年4月,肥东县、肥西县、巢县划出市境,撤销巢湖区。 1963年8月,改南市区为中市区。 1959年5月,从巢湖周围4个县沿湖地带划出部分农村,设立巢湖(水上)区。 1964年10月,划寿县4个区和定远、肥东、肥西县各1个区,共7个区、55个公社,建置长丰县,属合肥市辖。 1983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复归合肥市辖。 2002年3月,合肥市区划调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桥河、老环城路、金寨路为界,将原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郊区分别调整更名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 2004年6月,长丰县有2个镇和5个乡划归淮南市管辖。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原居巢区改设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入合肥市。 2021年12月22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合肥市调整庐江县部分行政区划。同意调整庐江县庐城镇、万山镇、柯坦镇和冶父山镇管辖范围,设立东顾山、岗湾、移湖3个街道。 2022年6月,根据合肥市民政局《关于同意肥西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合民〔2022〕49号),撤销严店乡、高店乡,设立严店镇、高店镇,原严店乡、高店乡行政区域,变更为严店镇、高店镇行政区域,严店镇、高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 [62]合肥市人民政府驻蜀山区东流路100号。

    位置境域

    合肥市,位于华东地区,地处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长江三角洲西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靠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南邻安庆市、铜陵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千米。 [58]

    地形地貌

    综述 合肥市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点为市境西部海拔高度595米的牛王寨。 合肥市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自西南向东北横贯中部,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庙,有江淮分水岭南侧的一个分支延伸向东,经南三十里岗、大蜀山向市区延伸,形成合肥市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局部地貌特征。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4316平方千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沿巢湖一带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绵延。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流域面积2950平方千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海拔高程30~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围有小块狭长的冲积平原。 市区地貌特征 第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郊大蜀山平地突起,山峰高达282米,为市区最高点。大蜀山周围和西北端的三十岗一带,地势较高,海拔在50米左右。往东南地势逐渐降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50米之间,南淝河及其支流沿岸地带降到15米左右。东南部的大圩、义城一带海拔在15米以下。巢湖沿岸海拔仅3~5米,是合肥最低的地方。 第二,地貌波状起伏。除河谷平原和湖滨平原比较平坦外,大部分地区长期受流水切割,地面呈岗冲相间、波状起伏的形态。岗冲方向以南北向和北东向为主,也有少数呈北西向。 第三,侵蚀堆积地形和堆积地形为主。晚更新世,合肥市及其附近地壳缓慢下降。大部分地区广泛堆积了厚度为30~40米的晚更新世的堆积物,受后期流水切割,发育成为岗冲相间、波状起伏的缓低岗。南淝河两侧及其下游地区发育成河谷平原和湖滨平原,由全新世的松散的堆积物组成,其厚度一般为40~50米。 市区地貌单元 合肥市区分为丘陵、缓低岗和平原3个地貌单元。 合肥市区丘陵面积小,仅分布于西郊。 合肥市郊的大部分地区因受流水切割、剥蚀,形成岗冲相间、波状起伏的缓低岗。这里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多在5~15米;坡度2~5度,地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坡土层稍浅,冲坳土层较厚。缓低岗区入口密集,水源、肥源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主要作物有稻、麦、油菜等,近郊多种蔬菜、西瓜等经济作物。 合肥市区河流两侧和湖滨地带,普遍发育成堆积平原,包括河谷平原和湖滨平原两部分。河谷平原分布在南淝河及其支流沿岸,呈条带状。它由河流沉积物冲积而成,地面平坦。海拔:大东门以上为12~18米,以下为9~12米。平原宽窄不等,一般约宽2.5~3千米,最宽近4千米,最窄仅0.5千米。湖滨平原位于巢湖北岸,包括大圩、义城等乡(镇)的圩区。它由河流沉积物堆积而成,湖泊淤积也起一定作用。湖滨平原地势低平,在海拔15米以下。

    气候特征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合肥市常住人口为9369881人, [40]城镇化率达82.28%。

    截至2022年末,合肥市合肥市有户籍人口800.16万人,比上年增加7.49万人;常住人口963.4万人,增加1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4.64%,提高0.6个百分点。2022年,合肥市出生人口8.57万人,出生率8.97‰;死亡人口5.15万人,死亡率5.39‰;自然增长率3.58‰,比上年回落0.14个千分点。 [84]

    2023年,合肥城区总人口达到650.4万。

    截至2023年7月,合肥市实有人口123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人,流动人口429.1万人。人口占安徽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15.48%提高至2022年的15.72%,上升0.24个百分点,人口首位度再提升。

    综述

    2023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7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42.2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654.4亿元,增长5.1%。 2023年,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其中项目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2.2%和4.6%。工业投资增长16.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2.2%,创近6年新高。战新产业投资增长17.6%,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7.3%;新能源汽车投资、新能源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9.2%和54.8%。新动能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7%,占全部投资的20.4%,创近8年新高,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1倍、1.9倍和1.5倍。数字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7.1%,占全市投资的20.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2023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9.6亿元,同比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1.3亿元,同比增长2.3%。民生支出1219.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6.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合肥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贷款余额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7.1%,连续16个月保持15%以上增长;存款余额2.73万亿元,同比增长9%。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94元,同比增长7.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9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40元,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96缩小为1.91。

    第一产业

    合肥境内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麦、荞麦、山芋、玉米、高梁、蚕豆、豌豆、豇豆、绿豆、赤豆等;农户和养殖场饲养的家畜主要有黄牛、水牛、奶牛、马、驴、骡、猪、山羊、绵羊、兔、貂以及猫、犬等。 2023年,合肥市农林牧渔业产值576.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全年粮食产量298.74万吨,连续十年稳定在300万吨左右,亩产实现“七连增”,2023年达378公斤/亩;蔬菜产量254.63万吨,同比增长1.6%;水果产量54.52万吨,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36.75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22.38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10.28万吨,增长6.1%。

    第二产业

    合肥市机器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从1954年开始,合肥市开始投资建厂,创办现代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合肥机械工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架构,为合肥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合肥市主要工业门类有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革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印刷业、文体与工艺品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橡胶制品工业、塑料制品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工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工业。 2023年,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创近21个月新高。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协同共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创年内新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54.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5%,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0万辆,同比增长1.4倍。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8.2%,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达2209.73万千瓦、2225.78万只。家用电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冰箱、洗衣机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2382.37万台、2688.62万台。

    教育事业

    历朝历代都重视合肥地域的书院建设,历史上有庐阳书院、包公书院、景贤书院、秋浦书院、正学书院等众多书院。宋嘉定时,书院有房屋三百余间。明弘治间,有殿、庑、门、堂、桥、斋、居、号室。清代起,通过科举考试,合肥中进士人数48人,有李鸿章、龚鼎孳等代表人物。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截至2022年末,合肥市共有各类高等院校58所(含成人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其中研究生培养院校9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66万人,在校研究生7.82万人,毕业生1.62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9.14万人,在校生66.06万人,毕业生17.9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49所,在校生11.12万人。普通高中100所,在校生17.2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22.69%。普通初中217所,在校生26.88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0%。小学470所,在校生63.81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9.98%。幼儿园1563所,在园幼儿36.12万人。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88.12万人,其中城市35.97万人、农村52.15万人。

    科学技术

    合肥市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第二个获批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截至2021年,合肥市拥有建成、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66所,中央驻肥科研机构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78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均居省会城市第一,集聚各类人才220多万人。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截至2021年末,合肥市共有院士工作站70个,在肥服务两院院士138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部属(重点)实验室(含部属、省部共建)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8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7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20个,其中国家级2个、国地联合17个、省级101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67个,其中国家级1个、国地联合4个、省级6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0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5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78户,比上年增加1250户。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8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44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09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40个。 2021年,合肥市共授权专利53843件、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发明专利9741件、增长28.3%。全年签订输出技术合同13949项,成交金额435.67亿元,增长88.9%;签订吸纳技术合同7346项,成交金额431.3亿元,增长26.3%。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4005项,增长36.2%;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3916项,实现产业化应用1150项。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398项。1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体育事业

    2021年,合肥市成功组织4项大型赛事和227项市级体育赛事。在各种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424枚金牌、334枚银牌和351枚铜牌。成功举办2021合肥马拉松线上赛、合肥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等,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国际象棋、象棋、围棋三项比赛。 2021年,合肥市完成4个体育公园、160个全民健身苑工程、14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和7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20个街道或社区体育俱乐部、200个示范晨晚练点、10个三人制篮球场等建设。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31次,参加活动总人数12.42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综述

    合肥对外交通便捷,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东有合宁线连接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线通往武汉、成都,北有合蚌高铁直通北京,南向将通过京福高铁连通江西、福建。合肥港为二类水运开放口岸,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中,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总投资43亿元、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的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通有国内航线5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3条。合肥城区道路骨架实现了“十”字型向“井”字型格局的转变,形成了“三环多放射”的城市动脉交通网。

    公路

    截止2020年底,合肥公路总里程达2.1万千米,公路密度达183.61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改建高速公路168.42千米,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81千米,共有30处出入口(已建成待开通2处)、10个服务区和8个枢纽,“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由合肥出发的高速公路已覆盖合肥都市圈内所有市、县。国省干线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建、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653千米(含在建259千米),合肥市国省干线公路达1823.5千米,其中一级公路710千米,基本实现市县通一级公路及合肥与周边都市圈城市间有一条高速、两条一级公路标准的国省干线连接的目标。农村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25万千米,总投资220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8万千米。

    铁路

    合肥是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节点城市之一,境内有沪汉蓉高铁、合福高铁、京九高铁、商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线穿越,另有合六城际铁路、合淮蚌城际铁路、合宁城际铁路、合芜城际铁路、合安城际铁路等线路规划建设中,合肥高速铁路“米”字形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合肥南站

    地名由来

    合肥作为地名出现,首见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该书撰于西汉武帝时期,成于公元前91年。谓“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可见合肥作为地名出现至少已经有2100年历史。又或引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述“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以证。《汉书·地理志》九江郡下十五县,只列出县名,县下有注文。“合肥”条有应劭注“夏水出父城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注《汉书》的有多家,不知引自何家。不过,如果引用《史记》的原文,而认为“潮”字是“湖”字之误,则不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将《史记》里的这句话解释得很清楚:“合肥县,庐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庐州也。”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现象,故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从张守节注文可以看出“南北潮“指的是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淮水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可见《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合肥南北有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是皮革鲍木的集散地。“皮革鲍木”应释义为“皮、革、鲍、木”。在古代,皮指连着毛的兽皮;革指经过加工的去毛的兽皮;木泛指竹木;鲍则是指咸鱼、干鱼和盐渍鱼,泛指水产品,不是指海产的鲍鱼。 至于“合肥”这个地名的涵义,《尔雅·释水》说:“归异出同流,肥”。《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训诂书,作者佚名,产生在春秋到三国这一时段内。与《史记》产生的年代相同或相近。以该义理解,施水(南淝河)与肥水(东淝河)汇流于良余山(今将军岭)而南北向分别流入长江、淮河,两水是“归异出同”之水,谓之肥。肥或指水的异流同出之地。又,郦道元《水经注》“肥水”条有“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句,该意也与《尔雅》义合。可见“合肥”的本意是异流的两河在此汇流。古代大批量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位因具有两条入海水道而驰名当时。 [1]

    方言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现代合肥话主要通行于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长丰北部)、六安金安区、舒城等地区。合肥话的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音色和发音力度偏向北方,较刚劲;而语音是偏向南方,音变非常多。

    饮食

    合肥的菜系以庐州菜、江淮菜最为有名。合肥菜又称庐州菜,是徽菜的五大代表菜之一,合肥菜代表菜品有臭干炒千张、庐州烤鸭、包公鱼、逍遥鸡、三河米饺、肥西老母鸡汤、吴山贡鹅等。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天鵝湖已經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大的開放式公園合肥天鵝湖坐落在安徽省省會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內掌握合肥天鵝湖最新奇的旅遊資訊了解最真實的網友點評預定最便宜的舒適酒店TripAdvisor為您提供合肥天鵝湖全方位的信息

  5. Top18·景點. 合肥18大人氣景點. Top4·餐廳. 合肥4大奢華餐廳. Top3·飯店. 合肥3大最佳親子飯店. 合肥旅遊攻略. 合肥是三國故地,也是包拯的家鄉。 合肥的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可以滿足旅行者的不同需求。 水榭回廊、樓臺亭閣造型各異的逍遙津公園,正氣凜然的黑臉包公堂,宛如“白色銀盤一青螺”的巢湖,具有徽派特色建築的三河古鎮,城郊還有紫蓬山、大蜀山兩座森林公園。 徜徉合肥,徽山皖水,好一幅自然風光與人文情懷交織相融的柔美畫卷。 隱藏. 合肥旅遊攻略. 旅遊攻略. 簡介.

  6. 合肥 - 來自維基導遊的旅行指南. 目次.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序言. 了解. 區劃. 到達. 切換 到達 子章節. 航空. 鐵路. 長途車. 市內交通. 切換 市內交通 子章節. 軌道交通. 公交. 觀光. 切換 觀光 子章節. 森林公園. 濕地公園. 山丘. 湖泊水庫. 古蹟與宗教建築. 古鎮與古村落. 市政公園. 展覽園區與場館. 主題公園. 5.10 文化場館. 學習. 活動. 購物. 用餐. 住宿. 切換 住宿 子章節. 國際星級酒店. 奢華五星級. 精品五星級. 常規五星級. 入門五星級. 國內高星級酒店.

  7.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合肥. 外文名稱 :Hefei、Ho-fei. 別名 : 廬州 、 霸都 、 廬陽 、 合州 、 綠城 、 中國聲谷 、 IC之都. 行政區類別 :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 華東地區 , 安徽省. 下轄地區 :4個 市轄區 、4個縣,代管1個 縣級. 政府駐地 :合肥市 蜀山區 東流路100號. 電話區號 :(+86)0551. 郵政區碼 :230000. 地理位置 : 安徽省 中部、長江以北、環擁 巢湖. 面積 :11445.1平方公里. 人口 :808.7萬(2018年常住人口) 方言 : 江淮官話 - 合肥話.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 淮河路 、 黃陂湖 、 開福寺 、 包公園 、 三河古鎮 、 巢湖 、 紫蓬山 、 李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