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7日 · 吳孟峰核稿編輯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由輝達聯合創辦人之一的億萬富翁馬拉喬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主導設立價值7000萬美元的超級電腦研發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反中政

  2. 2024年1月31日 ·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輝達最大的客戶,同時也是最大威脅的敵手,微軟和Meta正在從輝達購買晶片,同時也建造自己的晶片。 微軟和Meta是輝達H100晶片的最大買家,這款令人垂涎市價3萬美元晶片,為生成人工智慧產品提供動力。 微軟和Meta光在晶片購買上就花了90億美元。 但這些買家也正建構自己的人工智慧晶片,引發人們對輝達長期收入成長的質疑。 儘管科技公司很快就推出新的人工智慧助理等產品,但輝達是少數幾家真正從生成式人工智慧賺錢的公司之一。 截至去年10月29日的3個月內,營收比2022年同期成長了兩倍多,而其他科技公司正追趕輝達。 去年,至少有4家科技巨頭微軟、谷歌、亞馬遜和Meta展示了自己的人工智慧晶片,其中一些仍在開發中。

  3. 2024年3月13日 · 2024/03/13 15:10. 市場專家認為,輝達股價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路透)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頂級交易經紀公司Tastytrade創辦人Tom Sosnoff表示,晶片製造商輝達股票幾乎就像特斯拉的替代品,「它是一頭野獸」 。 Sosnoff 在接受CNBC的「Last Call」節目採訪時表示,輝達目前的市場地位與其基本面關係並不大。 他說:「此時你談論的是一隻股票,它是一隻在低價市場中交易的900美元股票。 如今,輝達的流動性深度超乎想像;我的意思是,它是今天平台上交易量第一的股票,它壓垮了其他一切」。 Sosnoff補充說,隨著許多零售客戶被輝達前景吸引,輝達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這是一頭野獸」。

  4. 2024年4月15日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財經媒體《巴倫周刊》作家Tae Kim最近的一則X推文,一名輝達中階員工在服務期間,累積購買公司股票,在退休時獲得價值達6200萬美元(約台幣20億元)的股票。 這名輝達中層員工的「幸福故事」,在社群媒體上被讚揚。 他將員工股票購買計劃 (ESPP) 最大優化18年,並牢牢持有這塊「綠色黃金」。 很明顯,這名員工雖不是一位大牌工程師,不過他充分利用了員工股票購買計劃 ,該計劃允許員工用工資的10-15%以市價15%的折扣購買公司股票。 這則故事生動地說明,員工幫助推動一家成功的公司可以獲得的財富。 Kim稱,輝達一名「中層」員工累積6200萬美元的財富。 因此,公司股權計畫可以對員工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 該名員工聲稱,「在任職期間從未出售過公司股票」。

  5. 2024年3月3日 · 2024/03/03 07:15. 華爾街分析師表示,對輝達來說,沒有「以前的炒作類型」。 (美聯社) 吳孟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Bard等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出現下,推動晶片製造巨頭輝達的股價大漲,目前成為全球市值第四大公司。 對華爾街來說,這不是泡沫。 由於對生成人工智慧需求永不滿足的渴望,輝達的市值突破了2兆美元,過去只有微軟、蘋果和石油巨頭沙烏地阿美達到這個門檻。 對於一家原本銷售額甚至未躋身全球150強、員工數量也勉強進入前1000名的公司來說,「這段旅程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從表面上看,這種熱潮讓人想起網路泡沫,光纖網路巨頭思科的股價曾在18個月內上漲了8倍,在幾分鐘內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6. 2024年4月29日 · 惡性膠質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腦,以現有治療方法難以徹底根除且復發率高。 根據統計,GBM在每10萬人中的發生率約為2至4例,雖然不屬於十大癌症死因,但其存活期中位數約一年半,五年存活率不足10%。 臨床上可用於治療的化療藥物極為有限,使得患者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 龍巖集團表示,創辦人李世聰因罹患此癌症而過世,龍巖集團希望通過此項捐助,能夠激勵醫學界對GBM的研究,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更多患者。 臺大醫院暨台灣大學整合跨領域的GBM團隊,將集結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腫瘤科、復健部等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共同進行這一挑戰性的任務。

  7. 2013年7月22日 · 6年級前段班的吳孟聰原本在原相擔任工程師也寫專利獲得專利就有3項當時薪水加上分紅配股換算成當時股價年薪最高可破千萬元但34歲那年他還是離開原相因喜歡旅行愛好攝影在走過近百個國家後創業藍圖才浮現。 他在2010年成立勝勢科技,跨入光學濾鏡與保護貼市場。 除因之前10幾年在原相從事cmos sensor有技術底子外,也因在原相工作結識了許多光學領域前輩,就將這些資源與人脈整合起來創業。 第1年就燒光資本額. 但創業過程難免跌跌撞撞,650萬元資本額第1年就燒光了。 吳孟聰說,因光學濾鏡得做很多實驗、也需要授權,更涉及到很多專利,其中與專利蟑螂周旋更是最大噩夢。 原相過去與安捷倫、will任天堂的專利戰,吳孟聰就參與過,跟這些國際大廠交過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