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7日 · 我看不懂啦! ”媽媽或許覺得小董壓力太大但是換個角度看可能也代表著小董的抗挫力太低! 目錄. 1. 如何提升孩子抗挫力挫折忍受度又被稱為抗挫力指的是面對挑戰時是否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即使無法跨越也能以適當樂觀的方式來面對。 當孩子覺得閱讀受挫時,家長若不積極鼓勵,反而允許他放棄,這樣不僅無法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更抹煞了孩子將來的競爭力。 家長要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可由以下幾點著手: 1. 適當的挑戰:家長平時就應該給孩子適時的挑戰,例如多跳一下跳繩、多寫一行生字,在孩子能力範圍內鼓勵孩子多做一些,當孩子達到目標,不僅可以享受這份成就感,更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提升。 2.

    • 什麼是分離焦慮?
    • 為什麼要好好的處理分離焦慮?
    • 蝦咪?媽咪也會有分離焦慮!
    • 克服分離焦慮的五大重點

    孩子到了幼稚園的哭泣、耍賴、抱著爸媽不肯走,當媽咪離開時,孩子緊抱著安撫物、咬手指來降低焦慮,還有拒絕參與團體活動等等的行為,都代表著孩子的分離焦慮。這篇文章所指的分離焦慮並不是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裡的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而是『幼兒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主要照顧者分開時,害怕自身安全及擔心不知何時能再見面,因此表現出超乎預期的過度焦慮,在外顯行為的部分,主要是抱著父母不放、大哭、倒在地上耍賴、恐懼等等。 各位父母應該都能明顯感受到,隨著孩子在7~9個月開始進入『選擇性依附』階段,就開始特別會黏某個大人,也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狀況,一旦主要照顧者離開,孩子就會大哭、不安等情形,這狀況直到孩子兩歲才趨緩。

    國外學者Howard(2011)曾針對2080個家庭樣本進行為期五年的縱貫研究,發現嬰幼兒早期曾與媽咪分離一星期甚至更久的時間,這樣的孩子在3歲時個性會變得比較消極,3~5歲之後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現攻擊行為,也比較容易出現負面的親子關係,足見嬰幼兒早年依附關係對其社會適應及認知等發展的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主要照顧者因為害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而趁著孩子不注意時偷偷離開,會更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及不信任感,因此,如何好好的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減少對人際關係、社會適應的衝擊,真的是很值得學習的課題。

    一般來說,網路上許多親職教養文章提到的幼兒分離焦慮都是指孩子,然而,依附關係是雙向的,不僅孩子會有分離焦慮,媽咪與孩子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害怕、悲傷、不捨、罪惡、愧疚等等的感受,外顯行為則是依依不捨、欲走還留、在校門口上演十八相送等等。 其實這些屬於媽咪本身的分離焦慮,然而,當孩子感受到媽咪的不安與害怕,或是感受到媽咪不信任幼稚園這個環境,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更加深了。

    (一)生活技能的學習

    許多孩子之所以會不喜歡上學,往往不只是因為與媽咪分離,而是因為上學代表著很多挫折及壓力。上幼稚園之前可能父母覺得孩子太小,因此生活大小事都是父母幫孩子全部打理好,上幼稚園之後要自己穿襪子及鞋子、整理物品,還有上廁所、洗手等的衛生習慣,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及的生活技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練習,如果什麼都不會,孩子很可能因為挫折及壓力而更討厭上學,因此,父母開始讓孩子慢慢學著練習這些生活技能吧!

    (二)提早為進入幼稚園做準備

    國內研究顯示,當孩子在入園前做好進入幼稚園的準備,可降低媽咪及孩子面對新環境時的不安感受,可以如何提早進行呢? 1. 和孩子一起購買入園物品 帶著孩子一起購買進入幼稚園需要用到的產品,除了可以協助孩子增加入園的準備度,也能引發孩子上學的好奇心。 2. 循序漸進地增加團體活動 受到少子化的影響,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1或2個孩子,因此孩子從小與其他孩子一起活動的頻率偏低,不妨在進入幼稚園之前就先從親子課程開始,坊間有許多免費的親子課程、親子共讀活動,先帶孩子從人數較少的小團體開始進行,等孩子比較適應,再慢慢擴展到人數較多的大團體,讓孩子感受到與其他孩子在一起互動時的開心、快樂,以及觀察學習其他孩子的互動方式,也可以減少孩子初次入園的分離焦慮。 3. 規律的生活作息 雖然每個幼稚園的課程活動不同,但是晨間活動、午餐、午睡及點心時間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媽咪能在孩子入園之前就先幫孩子建立生活作息,其實也是協助孩子更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4. 帶著孩子認識新環境與老師 許多孩子是到幼稚園的第一天才看到老師,可以想像到時孩子分離焦慮的強度會很強烈~可以先讓孩子知道從家裡到幼稚園的路線,如果可以的話...

    (三)預告的重要性

    除了初次入學的分離焦慮,其實星期一症候群、放長假後的第一天上學也是孩子分離焦慮很高的時候,預告可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降低不安的感覺。例如:拿著日曆跟孩子說:『這一天開始上學,你可以認識新朋友,還有學到好多新東西。』『你看看時鐘短針指到4,長針指到0,媽咪下午四點就會準時來接你,我保證會做到喔!』一旦向孩子預告了時間,家長就真的要做到,若有突發狀況也要跟孩子說,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2. 2016年2月2日 · 寶寶為什麼動不動就哭鬧耍賴愛生氣?. 我到底該怎麼做,可以讀懂這本「寶寶無天書」?. 三個心法,三個遊戲,幫助你透視寶寶的情緒密碼,讓彼此都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先來輕鬆一下,玩個小遊戲。. 請拿出紙筆,給自己 ...

  3. 2016年12月7日 · 對「胎內記憶」研究最深的,莫過於日本的知名婦產科醫師池川明,他深入調查與訪談了共3千6百多對的親子。. 他發現其中有33%、等於每三個小孩中就有一個小孩回答有「胎內記憶」,而有「誕生記憶」的則有21%。. 關於出生以前,叫做胎內記憶。. 而 ...

  4. 2015年7月29日 · 各階段孕期的症狀多又雜,孕媽咪除了要細心觀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定期產檢,才是最確保寶寶安全的方法,以下是建議的回診頻率,給準爸比媽咪們參考:. ★28以前:每個月一次. ★28~36:兩個星期一次. ★36週以後,每星期一次. 懷孕過程歷時280天、40 ...

  5. 2015年9月2日 · 8個月以上 寶寶的「叫名反應」非常明顯,能清楚辨認自己家人與陌生人,不但學會向家人「再見」,也懂得向不認識的人表達「哈囉」,已具備社交能力的雛型。父母可能會發現,即使同樣是陌生人,寶寶可能立刻接受並玩成一片,但也可能轉頭不理,即我們俗稱的「小孩緣」,事實上就是寶寶的 ...

  6. 2015年11月16日 · 爸比一起做胎教!. 相對於孕媽咪比較輕細的聲音,根據研究顯示, 準爸比的低沉、渾厚的聲音,寶寶其實更加喜歡,反應也更積極 。. 所以,即便準爸比工作再忙,也不妨撥點個10分鐘與寶寶說說話,頻繁的交流,讓寶寶也可以感受到爸爸的關心,幫助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