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哏圖 ( 注音符號 :ㄍㄣˊ,常寫為「梗圖」)是以圖片為媒介,在 社交軟體 或 社群網站 興起後形成的一種 流行文化 ,通常以時下流行的名人、語錄、漫畫、影視截圖等素材,配上傳達主旨或解釋圖片的文字,用以表達特定的情感或觀點。 為 迷因 的一種。 歷史 [ 編輯] 1982年9月19日, 史考特·法爾曼 (英語:Scott Fahlman) 率先於 卡內基梅隆大學 的 電腦科學 BBS 上使用了「:-)」及「:- (」的文字符號,是 顏文字 出現於網路世界的開端,也被認為是表情符號的鼻祖 [1] 。 1999年,當時隸屬於日本 NTT DOCOMO 公司的栗田穰崇創造了第一個應用於行動通訊的「 繪文字 」(emoji)表情符號。

  2. 為網路迷因的一種。 至於網路迷因一詞,《維基百科》解釋如下: 網路迷因一詞來自英語"Internet meme"的翻譯,指一夕間在網際網路上被大量宣傳及轉播,一舉成為備受注目的事物,亦可稱為網路爆紅事物。 哏圖一詞在《維基百科》查不到,但可查得到字,內容摘要如下: 哏是滑稽有趣的意思,後來衍生成一種相聲術語,指相聲中的笑點。 也能用來直接指某個笑話。...

  3. 字詞:,注音:ㄍㄣˊ,口部+6畫 共9畫 (次常用字),釋義:[名] 滑稽的言詞或動作。如:「逗哏」、「抓哏」。 [形] 可笑有趣。如:「你瞧,那個小丑的樣子多哪!」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到主要頁面 系統選單::: 最新消息 編輯說明 網站導覽 ...

  4. 2023年6月20日 · 諷刺與反串是網友愛用的表達手法之一透過說反話帶來的衝突感藉以傳達觀點或是博君一笑但當反串失去脈絡,「趣味可能變成誤會」,甚至被信以為真而成為假消息查核中心近期多次收到讀者詢問一張豬哥亮哏圖雖然查核記者一眼辨識出這是一張趣味哏圖但它已造成讀者困惑這張哏圖模仿查核中心官網擷圖不僅與查核中心官網的排版設計雷同還掛有查核中心LOGO指稱經過查核中心查證已經過世的豬哥亮其實還健在且目前正在拍戲。 無獨有偶的是,最近也有讀者在查核中心的粉絲專頁上留言,貼上同一張哏圖。 到底這個擷圖是來自什麼「哏」呢? 又是怎麼流傳到網路呢? 圖1: 這張哏圖模仿查核中心官網擷圖,造成讀者困惑。 反串社團宛如線上遊戲 3萬名社員的集體創作. 查核記者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張趣味哏圖。

  5. 2020年7月16日 · 迷因這種短圖文的形式往往主打簡單的文字結合大眾文化中流行的用語和」,以期達到快速且好記憶的傳播效果。 這在某些情況下能夠發揮極佳的用處,讓民眾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接受到最新的資訊。 然而另一方面,迷因宣傳也面臨挑戰,包括在資訊海中如何利用創意脫穎而出、過度簡化的資訊反而可能使民眾一知半解,以及在操作玩弄某些「哏」時可能造成負面效果。...

  6. 其他人也問了

  7. ( 漢語拼音 :gén; 粵音 ( 粵拼 ):gan1; 注音符號 :ㄍㄣˊ),又稱為 梗 或 笑點 ,原義指滑稽的言詞或動作 [1] [2] ,後衍生成一 相聲 術語,指相聲中的笑點;現今也用來指任何情境中的 笑話 。. 在網際網路文化中,「」常指代「 網路迷因 ...

  8. 2021年11月16日 · 例如書中收錄的國民健康操預備這一幅哏圖 p.35),原型是漢代的侍女俑因為歲月的風化它的原始面目已經模糊但在陳列時被擺放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