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1年11月15日 · 所謂「喜喪」即:逝者必須滿足「全福」、「全壽」、「全終」三條;且三者缺一不可,比如滿足了「全壽」、「全終」,而自己卻是無兒無女,少子少孫的;或者滿足了「全福」、「全終」,沒到七十歲便逝世的,還有滿足了「全福」、「全壽」,但卻是非正常
2022年11月1日 · 《禮記》將喪禮也分為不同級別,為國君和為父母或是一般親屬服喪都有不同的規定。 但不管是那一種,都是要進行十分嚴肅和悲傷的儀式。 比如國君死後,臣子在服喪期間是不可以飲酒作樂的。 父母死後,子女服喪也同樣如此。 但並不是每一種喪禮都是需要用悲傷和自律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的,在儒家提倡的哀傷喪禮外,還有一種喪禮叫「喜喪」。 道家名人莊子可以說是史上第一個辦喜喪的人。 莊子的妻子死後,他的朋友惠子前來弔唁。 惠子來到莊子家中後,看到莊子雙腿岔開坐在地上,正在敲著鼓打著盆唱歌。 惠子覺得莊子這樣實在太不像話了,就出言斥責他: 「你的妻子與你生活一生,為你生兒育女,如今她離去你不但不悲傷,反而如此作為,實在是太過分了!
2022年6月25日 · 而且喜喪有著嚴格的規定,首先就是年紀需要在八十歲以上;其次便要德高望重,福壽雙全,家族人丁興旺的老者,在死後才能夠被稱之為喜喪。 如果老者符合這樣的標準,在去世之後,才能夠叫做喜喪,其子孫後代不僅不會悲傷,反而會在家中大擺筵席,邀請四方親朋共同前來慶賀,共同祝願家中老者壽終正寢,家族興旺。 人活七十古來稀,放在今日來看,已經沒有什麼稀奇了。 在科學技術和醫療手段的支持下,活到七八十歲已經非常常見了。 但在古代,由於缺乏有效的醫療手段,再加上天災人禍的影響,能夠活到七十歲實屬罕見。 活到八十歲的人更是萬里挑一了,因此活到八十歲之後而離世,對於古人來說也是一種奢求。 其次便是所謂的德高望重、福壽雙全、人丁興旺。 在古代,尤其是地方鄉鎮之中,一個家族人口的多少,興旺與否,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8月30日 · 「喜喪」不僅僅是一種獨特的喪禮文化,更是中國人對生死的深刻理解和智慧體現。 根據2019年的一項調查,約有62%的中國人對「喜喪」表示支持,認為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家屬更好地面對失去親人的現實。
2 天前 · 在「大喪」與「小喪」的框架內,還有「凶喪」與「喜喪」的概念。 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時,子孫未成年或未婚配,或者子孫無後,這被視為不吉利,喪禮便需體現出極度的哀痛。
2022年9月1日 · 與此同時人們評判一個人活得好不好便是通過在這世上活了多久,倘若一個人能跟活到長壽,那便是好的,這也是「喜喪」的標準之一,通常認為80歲以上的喪者可以置辦「喜喪」。
2023年2月6日 · 要滿足「喜喪」的標準,一般都是有著以下三種條件,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福壽雙歸」,即全福,全壽、全終。 此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全福」 是指死者生前家族人丁興旺,是一個繁榮的大家族,並且死者本身在家族中,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就比如說某個大家族中的族長。 這類人壽終正寢,長命百歲,故稱之為「全福」。 「全壽」 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指去世老人的壽命,是否符合長壽老人。 古語有云:「人到七十古來稀」,從古至今一般能活到七八十歲以上,就能夠稱作長壽老人了。 現代的生活條件比起古代要好了太多,因此人們的平均年齡也比古代高出很多,但這並不代表古代沒有長壽老人。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活過了百歲,只不過是普通百姓不能相比的,因此拉低了平均壽命。
2024年9月18日 · "喜喪"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化現象,它反映了中國人的生死觀和對家庭、家族的重視。 雖然現代社會中,這個習俗已經不再是嚴格的規定,但它仍然對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葬禮,是在華北平原的1個叫趙莊的村莊,長眠於地下的死者,是1位9102歲的男性老者,屬遐齡了。刺痛三天後,年輕一代誰沒有看到親人的悲痛;它確實是最好的有喜悅,興奮。“天上”遠遠的傳來各式各樣的聲音,那是響器的聲音,流行歌曲的聲音,河北梆子的
2024年5月4日 · 在這個小鎮上,人們認可的「喜喪」標準是充實的壽命和豐盛的福氣。按照傳統的觀念,80歲以上的長壽者才能辦理「喜喪」。然而,有些「喜喪」更為難得,要求甚至高達90歲以上,這就是「老喪」。老孫便是這樣一位幸運的長者,無疾無病,高壽而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