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震度分級 是 臺灣 使用的 地震震度 分級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制定,以地動 加速度 與地動速度來區分分為0級1級2級3級4級5弱5強6弱6強、 7級 ,共10個等級。 歷史 [ 編輯] 臺灣的地震觀測始於 日治時期 ,2000年8月之前的震度分級是沿用日本1936至1948年所使用的 震度分級 ,將震度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震度6級為地動加速度在250 gal 以上。 [1] 1999年 921大地震 時中央氣象局曾記錄到地動加速度超過980gal的資料,由於測得震度6級的地區廣闊,不利於受災情況之研判,中央氣象局在2000年8月公告增加一個震度分級,以地動加速度400gal作為震度6級的上限,400gal以上定為震度7級。 [2]

  2.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震 ,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車籠埔斷層 造成約100 ...

  3. 地震 是 地球 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 [1] ,可由自然現象如 地殼 運動、 火山 活動及 隕石 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 [2] ,不過歷史上主要的 災害性地震 都由地殼的突然運動所造成。 地震的影響力涵蓋 岩石圈 及 水圈 ──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連帶引發地表斷裂、大地震動、 土壤液化 、 山崩 、 餘震 、 海嘯 、甚至是 火山 活動,並影響人類的生存及活動 [1] 。

  4. 2024年花蓮地震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4年花蓮地震 發生於當地時間4月3日上午7時58分09秒 [23] , 震央 位於 台灣 花蓮縣 近海,芮氏規模達到 ML 7.2级, 震源深度 為15.5公里,並在 花蓮縣 秀林鄉 和平村觀測到 中央氣象署地震分級 中最大 震度 6強的地震和 麥卡利震度分級 中的8(VIII)度 [1] 。 地震期間,全台共發佈2則 國家級警報 [24] ,分別為上午7時58分18秒及24秒。 截至2024年4月25日下午,該次地震在全台造成18人罹難、1,155人受傷、37人留置及2人失聯 [21] [22] ,另有多棟房屋倒塌或半倒,許多道路、橋梁、 維生管線 、 學校 等 基礎設施 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又以 臺灣東部 的災情最為嚴重。

  5.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東部地震帶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頻率高,震源深度較淺 [3] 。 東北部地震帶係受 沖繩海槽 擴張作用影響,多屬深層地震,並伴隨有地熱與火山活動現象 [3] 。 斷層與地震.

  6. 由 中國科技大學 地震學家倪道領導的團隊,他們監測到,印度洋大地震持續時間為8分鐘20秒(500秒)。 在 1960年智利大地震 卻僅有5分鐘40秒(340秒)。 根據科學研究報告指出,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將海洋板塊由蘇門答臘往北切出長達1,600公里的裂縫,這超出預估長度的4倍。 美國 西北大學 地理學家史坦因和歐卡爾表示,由於地震會釋放出巨大的壓力,在理論上,這個區域在400年內都不會再次出現相同的地震,或是巨大海嘯。 在 2005年蘇門答臘地震 和 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 之前,這些科學家都已經精準地預測,這個區域還會有發生大地震和巨大海嘯的機率。 地震釋放的能量 [ 編輯] 高度是10公尺的巨大海嘯和人類高度的比例.

  7. 郁永河 所著《 裨海紀遊 》描繪該湖景色為: [1] “. 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 ”. 而關於康熙台北湖的成因郁永河轉述淡水社社長 張大 的描述: [1] “. 張大云:『此地高山四繞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