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twreporter.org › topics › new-era-and-challenge-ofFill 1

    2022年8月,中央研究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簡稱TPMI)與台大、榮總、和信、北醫、嘉基等國內16個醫療體系合作伙伴,風光盛大宣告,收案達到50萬人里程碑,這項全球華人最大的基因資料庫及精準醫療研究計畫,與世界最具規模的美國All of Us和英國Our Future Health比肩前行,希望達成: 發展華人常見疾病風險評估演算法、優化台灣精準醫療基因型鑑定晶片、發展精準醫療臨床應用模式及特色個人化醫療,更宣聲要向下扎根精準健康科普教育、與企業攜手打造精準健康生態系。

    • 修《醫療法》,充實財團法人公益性質
    • 醫療財團法人、社團法人的混淆
    • 財團法人醫院的公益性爭議
    • 醫院營利關我何事?
    • 《醫療法》修法往對的方向前進?

    從血汗醫護到醫病糾紛,無論是醫護人員及病患,《醫療法》修法皆至關重大。今年4月,《醫療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從行政院送到了立法院,不意外的,其中關乎醫、病權益的財團法人醫院治理、限縮醫事人員刑事責任等內容多有爭議,因此再度卡關。 目前營運中的醫療財團法人有53家,淨值達5,000多億元。規模最大的前3家依序是長庚醫院、慈濟醫院、亞東醫院。財團辦財團法人醫院不稀奇,台灣不少具醫學中心規模的財團法人醫院背後還有宗教組織。 「財團法人」真實含意是「非營利」,醫院是公益性,但「萬年董事會」長期把持,少不了營利績效要求,甚至成為人事鬥爭、剝削醫護的主要工具,「非營利」,長久以來並非多數人的普遍感受,非營利的財團法人醫院實質上是營利優先。

    以《民法》及各類相關法令規範而言,「財團法人」是以「非營利」為目的的法人。財團法人的誕生,要先有一筆由捐助人所捐助的「財產」,選出一個「董事會」,由董事們按照章程來管理這筆財產,為的是達成捐助者所欲達成的「非營利」目的,例如私立學校、財團法人醫院、財團法人公益基金會等。 所謂「非營利」,並不是說財團法人不能有「盈餘」,也不是說財團法人所聘僱的員工都是不領薪水的志工,而是不以求盈餘為唯一目的,也就是要考量「公益性」。 為了確保這一點,法令規定財團法人的盈餘必須至少有一定比例使用在符合當初設立之目的(教育、醫療、研究等)上,不可以像一般公司直接將盈餘分配給董事。甚至根據《民法》規定,若財團法人的行為有違設立目的(非營利)時,法院或主管機關可以宣告財團法人的行為無效,甚至解散財團法人。 另一種法人...

    醫院長期盈餘,不用繳稅,人力經費比率還下降。過去醫改會的醫院財報分析就點名過長庚、馬偕、振興等醫院,醫院捐贈資金給關係學校或基金會,讓醫院財報盈餘縮水或變成醫療本業赤字。 財團法人醫院利益捐輸爭議還不只如此,例如醫院將醫療、社福、保全、教育研究、清潔、工程等,外包給母企業的大廈物業管理公司、保全公司、清潔公司、醫學科技公司等。例如有所謂的「萬年包租公」,國泰醫院、中心診所、宏恩醫院等院向母集團企業、董事會關係人租賃醫院樓房,租金均不便宜,導致醫療本業盈餘因支付租金而稀釋;或聖保祿等醫院向關係人銀行借貸,導致醫院負債比例過高。 享有免稅優惠的財團法人醫院,依法必須提撥社福金從事醫療公益活動。去年12月,醫改會召開記者會點名有4成醫療本業賺錢的財團法人醫院,近3年明明盈餘成長,但社福金投入比率卻...

    只要我們有機會住到醫院,「這件事情就與我有關」! 財團法人醫院的設立是「公共財」,盈餘如何用在公益及醫院永續經營當然重要。然而每年健保給付有超過5成在財團法人醫院,其免稅優惠卻不見得用於實質公益,卻成了醫院不斷擴充為「酷斯拉」的主要理由。 現任行政院主計長、前中央健保局經理的朱澤民便曾為文指出,財團法人醫院為了節稅,就擴充醫院規模,「醫院愈有盈餘,又為避免繳稅就愈擴充,擴充後再有盈餘,為節稅就再擴充」。大型醫院愈形巨大,實質擠壓了獲利不多的地區醫院、須繳稅的社團法人醫院。如今大者恆大、中小型醫院及基層診所萎縮的實況,嚴重不利於民眾的醫療可近性。 財團法人醫院的非營利、公益性質遭到破壞,變成徒具非營利形式、實則利潤至上,不但可能使得民眾對醫師喪失信心,財團法人醫院更容易形成犧牲病人健康、安全,...

    對照現實,台灣近年引起民眾關注的血汗醫院議題,便與財團法人醫院治理高度相關。 醫改會等民間團體提出《醫療法》的修法方向,主要便是回歸財團法人醫院的公益性,包括解決「萬年董事長(會)」,避免利益輸送;教研及社福經費應從實質「收入盈餘」提撥,擴大教研及社福額度。所有稅後盈餘收入,應優先用於提升員工薪資待遇及補充短缺人力,解決血汗醫護及人力短缺過勞的問題。設立公益監察人及跨部會聯合查帳,力求財團法人醫院財報透明、盈餘分配公益。 歷時多年仍在修法階段的《醫療法》,直到如今爭議未定。號稱「搶救血汗醫護」的行政院本《醫療法》修正案,卻遭民間團體評為「空包彈」。政院版〈搶救血汗醫護條款〉並無罰則,「就像老虎沒有牙」;也無跨部會聯合查帳,以防堵醫院作帳到虧損;過去醫院透過對外鉅額捐贈給自家醫院基金會、宗教機...

  2. 2017年8月21日 · 修法重點一設立公益監察人防國王人馬隻手遮天. 財團法人醫院為非營利機構,但不代表醫院不能有盈餘,重點在於,應把盈餘分配在提升醫療品質、回饋社會公益。 醫改會過去多次召開記者會指出負責把關醫院營運及盈餘合理分配的董監事會往往出現董監互換型」、「一手遮天型」、「董事變股東」、「國王人馬型導致治理失靈把醫院盈餘五鬼搬運流入企業或私人口袋讓財團法人醫院變成財團的醫院。 近5年,長庚、彰基、慈濟、亞東、奇美、馬偕、新光、國泰等8家醫療財團法人的財報均有結餘,長庚醫院去年盈餘更達102.7億元,但院方卻為了整頓一年賠2億的急診室,大動作將醫師免職,董事會授權決策委員,但決策委員會委員和醫院行政管理中心執行者竟是同一批人。

  3. 2020年6月14日 · 位於國泰醫院巷弄內的老上海菜館」,是55年資歷的江浙大廚彭永寶最後一家店。 這個地點開業11年,過往高朋滿座,今年2月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大流行後生意急轉直下將店中師傅安排好出路後4月20日熄燈就此收店, 68歲的彭永寶索幸 ...

  4. 2024年1月29日 · 從重症研究到全民基因蒐集:商業與公益界線上的第二波精準醫療「國際賽」. 台灣以「精準醫療計畫」(TPMI)加入精準醫療的醫學科技競賽,遭遇的困境與國際借鏡為何?. (攝影/Phanie via AFP/VOISIN). Genomics England在2022年舉辦的研究高峰會上,計畫執行長Chris ...

  5. www.twreporter.org › a › opinion-2024-who-6-issues-regardingFill 1

    2024年2月25日 · COVID-19. 國際關係. 公衛. WHO. 疫苗. 氣候變遷. 篩檢. 聯合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 第154屆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Board, EB) 已於今年(2024)1月22日至27日於瑞士日內瓦召開,執委會由WHO會員國定期選出34名成員組成,負責審議WHO的工作報告、設定當年世界衛生大會(WHA)議程,並指引WHO組織管理之改革方向,影響了全年度WHO、WHA乃至於全球衛生治理的趨勢。 本屆執委會上,WHO已提出 最新一期的基本工作計畫(fourteenth general programme of work, GPW14) ,這項為期3年(2025到2028年)的高階策略包含六個優先領域: 氣候變遷的衛生體系與社會. 將健康納入所有政策.

  6. 2022年2月14日 · 隨著全球各國減碳的潮流與循環經濟的興起 ,長期關注循環經濟的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2017一篇「 新紡織經濟 」報告中指出,紡織行業生產每年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12億噸,超過了所有國際航班和海運排放溫室氣體的總和;而成衣業者以線性的方式運作,大量的資源僅用於短時間使用後未充分回收與利用的衣料,就被送往垃圾填埋場或焚燒,每年浪費的服裝資源估計價值5,000億美元,如何讓時尚也能循環,是一個各國都關注的議題。 在台灣逐漸缺少舊衣去化管道的同時,無法置身事外,我們也正面臨迫切的危機。 中、非經濟起飛後二手衣需求暴跌,舊衣外銷榮景不再. 這是一個國際環境決定生死的產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