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3日 · 0:00. 0:00. 法文讀報. Mon ami ukrainien: Lui qui avait enseigné à Taïwan me donne rendez-vous à Taipei après la guerre. 由於對不一樣的國度,充滿好奇,因此,我年輕時選擇去了俄羅斯念書。. 現在我在國立政治大學擔任老師教授俄國研究的相關課程。. 政大有些科系 ...

    • 公務員是人民保母?
    • 香港以「專業」招聘公務人員,台灣則強調「公平」
    • 冗員踢不走?香港有妙計
    • 藏在傲骨裡的專業
    • 香港危機──公務員該何去何從?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蘇偉業,在香港土生土長,14年前來到台灣定居。他認為台灣的問題是過度政治干預:「這個過度政治干預有兩種,香港大部分是講問責制裡面的高官由上而下的干預。但台灣的干預不是只有這一種,它會包括橫向,橫向的會包括民意代表、媒體,各種的這種干預。」 香港申訴專員公署,專門負責處理政府部門及公家機關的行政問題。他們會針對每個投訴,甚至主動調查有關機關在行政問題上是否有不當或瑕疵,並提出改善建議。例如,你想要更改身份證上的名字,明明說是3個月,卻弄了半年。在香港,市民通常會先去行政申訴專員投訴;但若這情況發生在台灣,民眾可能早就去找民意代表。 蘇偉業認為:「在台灣,永遠都變政治問題,他就是將一些非政治問題政治化。香港很清楚什麼是政治問題,什麼是行政問題,雖然現在慢慢愈來愈政治化...

    是否強調「專業性」也深深影響台灣與香港招聘公務人員的方式。簡單說,香港強調「專業」,台灣強調「公平」。兩者的分別是,前者以大眾的利益為首要條件,後者卻是以「某部分大眾」的利益為首要條件。台灣社會一直有個迷思:有面試就會走後門,所以為了「大家」的利益,公正防弊是台灣優先考量。 香港公務員講求專業,立基於官僚制度的專業分工(function base)概念。每個筆試和面試,都在不斷測試應徵者是否適合,以確保他可以發揮功效。那不是純粹依靠分數或印象,而是盡量尋找證據證明。 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認為,香港公務員備受推崇的關鍵是它有一套較完善的制度,包括招聘和晉升。 香港大部分專業程度職系的招聘,筆試和面試都不只一次。表面來看,香港的招聘程序只是比台灣多了面試。但嚴格來講,香港的筆試跟台灣的並不一...

    在台灣,大部分機關都是以甲等不高於75%,剩下打乙等的原則來打考評。甲等比例過高,主管又如何分辦出真正的能力者? 香港一般公務員的評級為一至五或六級,分別是一級(Outstanding);二級(Very Effective) ;三級(Effective);四級(Moderate);五或六級(Unsatisfactory / Poor)。 除了獲得一級的員工有不能超過25%的限制外,其他級數(2~6級)的人數都沒有設上下限。王永平以實際經驗指出,能獲得一級的員工其實也只有1到2成,獲得二、三級的員工則佔大多數,約7到8成。 精英在社會上佔少數而中庸的人佔多數是正常的現象,因此拿二、三級的員工也認為評級合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表現不好,只是拿一級的員工有著過人的表現。香港這種只限制獲得卓越表現的...

    不過,香港公務員因為表現差勁而被解雇的比例很少。對此,黃明樂認為文化的影響大於制度。 當我向她請教香港制度時,儘管她在遙遠的對岸,我在電話裡頭仍能感受她的氣勢,或者說,她作為精英的那份自豪:「我認為那個評核制度不是一個關鍵,評核制度是一個formality,但是真正對他們有影響的是你看到你上上下下的人怎麼做事。也就是你看到你的同事、你的上司、比你早入職的前輩,他們如何認真做好一件事。」 很有趣的是,與其說香港社會追求專業,不如說他們崇尚專業,這種心態成為他們自我鞭策與努力的動力。黃明樂說:「他(政府)基本上是找了全香港的尖子進去,你作為一個尖子,一定有很大的Pride。就是你會十分自豪:我是聰明的,我才不會被別人看扁。他們從小到大其實已經習慣去train,凡事都要考第一。一般永遠也要考第一的...

    然而,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良好制度、香港人辛辛苦苦建立的核心價值,在回歸後已經一點一點被蠶食。廉潔、法治、自由⋯⋯香港公務團隊能夠名揚國際,是因為他們的專業都是建立在這些寶貴的價值上。但遺憾的是,回歸後北京陸續施加的壓力、當權者不斷無視法治,都在摧毀這個恆之有效的公務員制度。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黃志偉形容,現在香港的狀況就是禮崩樂壞。沒有了以前對於程序的堅持,同時任由上級胡作非為。 我想,香港人喜歡英殖時代或談論過去,並不是盲目地崇洋媚外;或是只會緬懷以前的美好時光,他們只是追求自己曾經擁有的價值。在這複雜的政治環境,香港的公務團隊正面臨著莫大的挑戰。也許今天談到的這些引以為傲的制度與文化,再過幾年就消失無蹤了!

  2. 2022年8月28日 · 陳品蓉. 日本紙鈔的人物肖像選用,隱含了國家的歷史驕傲、對內宣揚的價值觀,以及對外宣傳的國家定位。. 對於外國人來說,從紙鈔人物來看現代日本,是一個有趣的切入點。. 戰後日本不同的紙鈔版本,是由英文字母來代表其年代。. 最早可以追溯到 ...

  3. 2023年9月19日 · 2013年在孟加拉達卡的群眾集會。 孟加拉於當年因國際刑事法院判決1971年獨立戰爭時的穆斯林政治人物須為戰爭犯行負責,引發群眾激烈抗議,導致多人死亡。 (攝影/Getty Images) 修復式正義,目的不在追究加害者責任,而是著力於受害人及其需求。 透過調查報告與對話,尋求加害人與被害人間,著眼於未來之建設性關係,為其特徵。 舉世聞名的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即是著例。 正因南非經驗太為人傳頌稱道,以致常有將轉型正義與修復式正義,直接劃上等號,以為南非真相和解就是轉型正義唯一作法,視不採此路徑者為異端錯植的誤解,國內也不罕見。

  4. 2021年12月13日 ·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杜文苓強調啟封是想不想? 」的政策問題,商轉卻是「能不能? 」的科學問題,公投通過,不代表核四在未來數年就有辦法安全商轉,即便能商轉,仍無可迴避 核廢料處置 的問題。

  5. 2020年10月18日 · 的政治大學也差不多是這個情形若非經由轉介預約也得等候3週至1個月當愈來愈多頂大學生走進諮商室一方面反映年輕菁英對於心理健康更加重視另一方面則透露出一則值得探問的訊息── 在人生正要啟程至下個階段看似充滿希望的他們為什麼會 ...

  6. 2021年9月16日 · 什麼是牡丹社事件? 1871年,琉球船隊因為颱風在南台上岸,數十名船員遭到殺害,史稱「八瑤灣事件」。 1874年,日本該事件為理由,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即為被稱為「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是日本明治維新後首次對台出兵,這個事件凸顯了日本對台灣的企圖,也是研究日本海外殖民主義興起重要的事件。 覬覦台灣物資和戰略地位,藉由出兵來緩解內政壓力都是促成日本出兵的原因,而由於李仙得在1872年被聘為日本外務省顧問,他的「征台論」強化了日本出兵台灣的決心,讓他被視為是牡丹社事件的關鍵人物。 1974年,吳密察進入台灣大學歷史系就讀,結識來自美國的同學費德廉,兩位同窗好友一起投入台灣史研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