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4日 · 天災創傷恢復需要分三階段. 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諮商學系蕭仁釗助理教授坦言:「災難創傷在台灣是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不單是地震還有颱風水患都是這樣創傷不單只是傷害發生在自身身上也有可能是目睹或是得知蕭仁釗進一步說明其實在剛發生屬於心理急救期首要必須提升安全感學習應對策略並重建內在的安全感接下來屬於等地震都過去餘震也變小就是緊急心理重建期目標要去提升因應能力民眾要了解並接手自己災變下來的反應其實大家都會產生這些反應同時也需要恢復個人社交互動與社會參與慢慢恢復到自己的生活常態當中。 最後則進入長期心理恢復期,如果災後半年還是受到很嚴重的心理創傷,可以及早進行災後的心理治療,建立受災後陰影以及建立新的生活目標,稱目標在於災後下的成長。

  2. 2024年4月10日 · 身心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這種心理性假性地震現象從心理醫學上來看是因為急性壓力障礙」,而出現心因性震顫心理震顫」,特別是在經歷嚴重天災後出現假性地震的出現指的是在沒有實際地震發生的情況下個體錯覺自己感受到了地震。 發生原因與強震後大腦杏仁核變得敏感、亂放電有關;也與心理因素有關,像是極度焦慮、壓力或恐懼。 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失眠。 假性地震好發族群. 根據日本統計,經過大地震後,假性地震人數大約增加四成,且假性地震好發在中樞神經較為敏感者,以及住在高樓層者,或是餘震不斷高危險地區者等人身上。 此外,楊醫師分析這 3 類族群也要特別小心! 1 極度焦慮或有恐慌症者:對於有焦慮症或恐慌症的人來說,更可能出現假性地震的感覺。

  3. 2018年2月9日 · 本次地震後會出現一些身心的症狀以下是經歷災難事件後常有的反應請一題一題看並圈出近期經歷地震以後」,每一種反應發生的頻率最後請依圈選分數加總。 總分若為24~34時 ,可能要與社工諮詢單位聯繫,若是花蓮的親友可以連繫以下單位。 美崙總院:總院關懷課 8241010 總院社服課 8241202. 壽豐分院:分院社工組 8664600 轉 2109、2110 分院關懷師 8664600 轉 2315. 若總分為 35 以上 ,就要緊急尋求身心科門診,若是住在花蓮的親友請盡速協助他們連繫以下單位。 美崙總院:精神科 8241433、8241237. 壽豐分院:臨床心理組 8664600 轉 2106、2107.

  4. 其他人也問了

    • 事先準備防災包,「水」為必需品!三天份食物、保暖衣物要備齊
    • 發生地震 Sop!立即做到「三動作」,室內情境避難守則
    • 與家人約定緊急集合地點及確認安全聯繫方式

    當大規模地震發生之後,電力、自來水、瓦斯等維生管線中斷,若此時自家住宅結構完好沒有倒塌,大部分的民眾則會選擇留在家中避難。此時,會需要依靠平常家中儲備的生活必需品,度過無法輕易取得外界物資的時間。 依家庭與成員不同需求,準備物資也會有所不同,可備礦泉水、罐頭、泡麵、無需加熱即可食用的食物、巧克力、營養補充品等,及老人與嬰幼兒特殊需求用品;另備生活用水、衛生紙、生理用品、塑膠袋、乾電池、手電筒等,估約 3 天份量。 內政部消防署提醒,防災包用品約半年要檢查一次,例如食物過期、電池續電等問題。建議平時家中先取儲備區中最舊的食物、用品、電池等出來使用,並且在下次購物時,補足所需飲食與用品的儲備量。

    地震搖晃時,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內政部消防署也提出在家中不同情境遇到地震時的應對方法:

    平時與家人成員共同討論,當遇到地震後,若住家受損且必須離開家中,第一時間該如何避難保護自己、萬一家裡有危險該到住家外哪裡會合、以及與家人震後聯繫的方法,例如附近的公園、廣場、空地或避難收容處所等。 地震之後,可能造成通訊中斷或電話線路壅塞而無法聯絡家人,因此事先約定數種不同的的聯繫方式,以確保震後家人能聯繫彼此狀況。震災為避免電話佔線,建議多使用簡訊或即時通訊軟體與親友聯絡,減少電話線路的負擔。 文 / 許筑婷 圖 / 吳翌華 延伸閱讀 : 地震來了我該怎麼做? 花東強震釀1死「鐵路中斷」今起8鄉鎮停班停課災情一次看 台東強震釀 7073 戶停電!台電說明供電、各縣市停電狀況

  5. 2024年4月25日 · 許多人關心,到底還會搖多久? 中央氣象署表示,參考規模相近的 921 地震當時震後 3 個月內仍陸續發生規模 4 以上餘震而隨著時間推展餘震間距會逐漸加長民眾無需過度恐慌大小地震不斷密集的搖晃使不少人分不清到底是地震還是頭暈更何況是孩子只要有晃動感就緊張慌亂。 處於最靠近震央的花蓮慈濟醫院,首當其衝。 兒科病房在上一次的 403 地震,就發現不少住院的孩子驚慌失措,而近兩天餘震較大,許多孩子也被嚇到。 因再生不良性貧血住院的陳小弟,這陣子只要媽媽稍微離開病房,就很害怕。 而在藝術和音樂治療師的帶動下,孩子們可以一起玩遊戲、唱歌、捏黏土後,有感覺到孩子的情緒緩和了一點,不安的情緒宣洩掉後,不會一直想著地震,對孩子的心情恢復幫助很大。

  6. 2024年4月3日 ·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表示台灣因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因此常遭受地震災害侵襲每當大地搖晃不僅是建築與土地人們的心靈同樣也會受到巨大衝擊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天災許多人在地震後可能會經歷極度的焦慮恐慌甚至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3 策略從容應對震後陰霾. 林健禾指出,這些情緒反應不僅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也與生物學變化密切相關 (例如: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因此,從精神醫學的角度出發,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提供以下 3 個策略,協助民眾在這樣的危機事件後能更好地恢復和保持心理健康。 身體活動與放鬆技巧. 在地震後,身體可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這是由於交感神經系統的刺激造成。

  7. 2022年9月19日 · 震後注意! 室內確認建築狀況、室外遠離高樓. 地震後處於室內安全但停電. 首先確認建築物結構及周遭環境都安全把門窗打開避免後續餘震發生而受困確認火源電源已經關閉檢查火源瓦斯管線電源線路牆壁梁柱等未受損並利用手機網路充電電池行動電源等獲取災情資訊。 特別注意,不要用蠟燭來照明,反而容易發生危險,可使用手電筒、手機 LED 照明、行動電源內建 LED 等方式來取代蠟燭。 地震後處於室內-已受困、無法離開. 如困在建築中,先觀察建築的安全與危險處,判斷自身位置,等候救援;若有受傷請先行止血,若被尖利物品刺穿,在缺乏合適器具之前,請勿隨便拔出;災情初期請摀住口鼻放慢呼吸,避免吸入有毒粉塵,並撥打 119 或發簡訊、使用即時軟體等尋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