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塑膠管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1日 · 環保團體表示塑膠吸管是海邊最常見的垃圾前5名不僅造成汙染也危害生物為此環保署推出的店內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政策今天正式上路環保署表示台灣每年大約有30億根的塑膠吸管新制上路後大約可減少1億根他們希望透過循序漸進方式讓民眾逐漸養成減塑習慣。 限塑政策第一階段的公部門、百貨公司、學校、連鎖速食店等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1日正式上路,為2030年的全面限塑令邁開第一步。 這一步非常重要,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顏寧表示,台灣一年約有30億根的塑膠吸管用量,平均一天使用約800萬根,由於塑膠吸管材質多元、經濟效益不高所以難以回收,姑且不論飄在路上的部分,就算進入掩埋場也可能因為天候因素而進入河川最後流到大海。

  2. 2020年6月25日 · 德國將禁止販賣單次用的塑膠吸管棉花棒以及食物塑膠盒以符合歐洲聯盟指導方針減少汙染環境的塑膠垃圾。 美聯社報導,德國內閣24日通過,2021年7月3日起將不得販售隨用隨丟的免洗餐具、餐盤、攪拌棒以及氣球支架,禁售名單還包括保麗龍製 ...

  3. 2019年5月8日 · 環保運動人士7日表示各國已經接近達成一項協議以加強控管塑膠廢棄物的交易將讓塑膠垃圾輸出大國的美國更難以將未分類的塑膠運往亞洲新興經濟體去處理。 環保團體表示,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已經引發國際公憤,紛紛要求進行更多回收、以及對廢棄物進行更妥善的處理。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德國、美國以及日本去年出口的塑...

  4. 2023年2月6日 · 路透社報導,根據今天 (6日)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儘管世界各國加強管制但造成環境汙染的一次性塑膠生產從2019年到2021年大約年增加600萬噸製造商在減少生產和促進回收上少有進展」。 一次性塑膠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迫切的環境威脅之一。 大量塑膠廢棄物被掩埋,或未經處理傾倒至河川和海洋中。 塑膠的生產過程也是氣候暖化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澳洲的邁德魯基金會 (Minderoo Foundation)在塑膠廢棄物製造者指數 (Plastic Waste Makers Index)報告中表示,雖然近來成長速度減緩,但來自「原始」化石燃料的一次性塑膠生產仍然接近高峰,而使用再生材料的比例仍很少。

  5. 2023年11月15日 · 全球塑膠公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接連登場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天 (15日)表示台灣發展許多去碳能源新技術也是全球塑膠供應大國呼籲國際應讓台灣參與共同推動減碳減塑。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將於11月30日在杜拜登場,此次大會將是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首次進度盤點,台灣非締約國家,無法參與大會。 環境部長薛富盛15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受訪表示,環境部在過去一段時間致力推動淨零碳排,非常值得在國際場合分享,如中研院與台電14日便發表「去碳燃氫」發電新技術,國內也有很多學者研究碳捕捉與再利用,並成功發表技術,國際應讓台灣參與,貢獻一己之力。

  6. 2023年11月20日 · 全球石化和塑膠公司的主要產業組織國際化工協會聯盟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emical Associations)表示談判改善了一份平庸的草案而政府之間的角力對於條約的制定至關重要。 國際化工協會聯盟發言人哈里斯 (Stewart Harris)告訴法新社:「我們 (現在)有一份文件草案文本包含了更多的想法這場塑膠會議適逢本月稍晚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即將舉行氣候峰會關於化石燃料未來的辯論預計將成為這場峰會的焦點。 更多. 全球塑膠公約的最新談判19日晚間結束,但對於這份公約應該如何運作仍存在分歧,環保組織也因談判的拖延和缺乏進展而感到沮喪。

  7. 2022年4月19日 · 環保署廢處處長賴瑩瑩說:『 (原音)產業的塑膠因為它是比較多元化,我們因為要有一些功能性,所以它的材質是比較複雜,更需要我們投入產業的分離,或者是我們回收再用的技術研發來更新,這樣子才能夠讓它的循環做得更好。 以科技業創新作法為例,台積電透過「供應商物料包裝規範白皮書」,從源頭規範供應商材質使用,搭配回收再利用業者駐廠協助分類,共開發出20多種再生產品,包括再生塑膠袋、鋁條、SRF燃料棒,去年廢塑膠資源化8千公噸,資源化比例達66%。 日月光集團則成立「循環資源再生中心」,集中各廠區產出的廢塑膠,依其材質特性、型態,分為細項再利用,將打包膜、打包帶、塑膠袋、氣泡袋、捲盤、膠捲等,製出垃圾袋、電風扇、盆栽等,去年廢塑膠資源化4,300公噸,資源化比例達68%。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