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雜誌和期刊. 報導模式. 外界調查. 參考文獻. 參閱. 外部連結. 中華民國媒體列表. 中華民國媒體目前指的是在 台澎金馬 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 主要媒體. 通訊社. 據原 行政院新聞局 統計,截至2007年9月,台灣有1,260家 通訊社 [1] ,多數集中在 臺北市 。 官方通訊社有: 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軍事新聞通訊社(軍聞社)。 電視. 目前台灣的電視普及率接近100%,有線電視的普及率也相當高,達60%(據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公佈2016年調查資料) [2] 。 1993年, 中華民國政府 制定《 有線廣播電視法 》來管理台灣快速激增的 有線電視系統 。 1999年2月,《 衛星廣播電視法 》公佈,開放外國公司營運有線電視,防止有線電視的壟斷性發展。

  2. 今周刊 (英語Business Today),是於1996年創刊的台灣週刊討論議題涵蓋國際趨勢政治經濟情勢產業動態個人投資理財規劃及社會民生文化。 每週四出刊,曾獲國內外新聞大獎,包括「 金鼎獎 」、「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 吳舜文新聞獎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亞洲媒體獎」(Asian Media Awards)、「新世代金融傳播獎」、「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等肯定。 簡介. 《 今周刊 》報導內容包含國內外財經動態與在地公共議題,並以媒體公器立場監督政府、提出解方建言;提供讀者企業經營訊息,維護投資大眾權益。

    • 今周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孫文雄
    • 1996年
    • 財經商業週刊
  3. 華民國時期. 臺灣 戒嚴時期 各種 雜誌. 台灣於1945年日本撤退至1980年代後期解嚴前之新聞體,因多由 中國國民黨 及 華民國政府 持有,故民進黨主張「 黨政軍退出體 」 [3] 。 在指戒嚴時代,體成為統治者打擊 異議份子 及遂行言論管制及宣傳之工具;當時的媒體監督機構主要也只單純地探討體內容,而從未針對體結構進行批判 [4] 。 文獻. ^ 王天濱著,《臺灣新聞傳播史》第二章·初始期─清領時期,2002年,臺北:亞太圖書。 ^ 王天濱著,《臺灣報業史》第一章·混沌初開─臺灣報業伊始,2003年,臺北:亞太圖書。 ^ 管祥, 黨政軍退三台之後......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4. 雖然臺灣現在擁有自由的媒體環境,但由于體數量多而導致惡性競爭,以及政治勢力從未徹底退出體界,使 體亂象 叢生,引發社會不安,也提出不少反省淨化要求。 電視. 1951年,行政院決定電視事業「由政府倡導推動」,並「採取企業化經營制度」。 早期臺灣的三家電視臺都是政府控制商業電視臺。 解嚴之後,臺灣電視頻道數量劇增,有線電視取代無線電視成為電視產業生力軍。 無線電視. 臺灣電視公司 總部大樓樣式,可以看見其上掛有台視第三代商標。 現今台視大樓是由「中央大樓」、「東翼大樓」、「西翼大樓」等三棟大樓組成,其中「中央大樓」啟用於1987年10月10日,照片攝於2006年12月23日。 華視總部「電視製作大樓」的外觀,該大樓於1995年正式啟用,攝於2006年12月24日。

  5. 1 種語言. 條目. 討論. 臺灣正體. 閱讀. 工具. 臺灣 戒嚴時期 各種短命 黨外 雜誌. 台灣媒體歷史 ,可追溯至 清領時期 ,在 日治時期 奠定了報業、廣播業基礎。 太平洋戰爭 後之初,媒體環境一度相對寬鬆,但在 二二八事件 後, 言論自由 高度緊縮。 在解嚴之前,臺灣 新聞自由 狀況甚差。 在1987年 解嚴 之後,政府於1988年開放 報禁 ,並在1993年先後完全開放 廣播 頻率和 有線電視 ,臺灣媒體業隨之急速發展。 雖然臺灣現在擁有自由媒體環境,但由於媒體數量多而導致惡性競爭,以及政治勢力從未徹底退出媒體界,使 媒體亂象 叢生,引發社會不安,也提出不少反省淨化要求。 電視 [ 編輯] 主條目: 臺灣電視史. 參見: 臺灣電視台列表.

  6.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簡稱 媒觀 ,成立於1999年,由學界、媒體實務界及關懷媒體環境的公民所組成,是台灣第一個建制化的媒體監督暨改造團體。 基金會致力於 媒體素養 教育的推廣、媒體 公民權利 的維護、媒體勞動權益的伸張、媒體公共性格的確立、媒體多元結構的建制。 基金會成員深信,透過公民的集體力量必能創造合理、尊重、公義、民主、多元的媒體公共空間。 現任董事長為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教授 羅世宏 [1] 。 宗旨與願景 [ 編輯] 以維護 新聞自由 、落實媒體正義、促進 媒體自律 和保障人民 知的權利 為宗旨。 基金會成員深信: 美好的媒體是美好的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健全的媒體是建構並維護健全的民主社會之關鍵力量。

  7. 简体. 工具. 台湾媒体 纪载最早可追溯至1885年。 历史 [ 编辑] 清治时期 [ 编辑] 1885年7月, 英格兰长老会 牧师 巴克礼 创办台湾第一份印刷刊物《 台湾府城教会报 》,以 白话字 作为文字媒介,虽为传教而生,但是其中不乏社会百态及文艺创作 [1] [2] 。 日治时期 [ 编辑] 日人治台 初期遭受不少阻力,因此引进大众传播媒体,由日人办报为殖民政府喉舌,控制言论,文字多以日文为主,就算有中文也是 文言文 ,且严禁台湾民众发行报刊,以此达到驯化台湾、便于殖民目的。 初期台湾有四家稳定经营日报,分别是北部《 台湾日日新报 》,中部《台湾新闻》,南部《台南新报》与东部《东台湾新报》,此为台湾近代报纸与报业之滥觞。 民间办报则以民营《 台湾民报 》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