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與中興大學合作開發「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運用AI與大數據技術,大幅提升人員檢查效率44%,可將以往3個月檢查流程縮短到1.7個月。 水稻育種家育成優良品種在栽培過程中,可能因異品種或雜草混雜而逐漸失去優良特性,因此國內透過三級良種繁殖制度,由農糧署委託農試所、各改良場設置原原種繁殖圃,各縣市政府委託農民設置原種和採種繁殖圃,經過原原種田、原種田及採種田逐級繁殖,確保稻種純正優良。 我國水稻每年栽培面積約27萬公頃,需要約1,350萬公斤水稻種子,種子產值即高達27億元。 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可以辨識水稻種子不同品種10項外觀特徵,透過機器將外觀特徵量化來辨識各品種。

    • 建物距離對鳥類影響大
    • 道路、農地破碎化問題也是原因
    • 保留部分雜草、再生稻,讓鳥兒住得更舒適
    • 建議適度集中住宅

    呂立中是森林環境暨資源系碩一研究生,就讀大學部二年級時迷上賞鳥,三不五時便騎著機車到宜蘭,賞鳥同時,也觀察到宜蘭建物越來越多,大三時便開始研究建物對鳥類活動有何影響,一路延伸成碩士論文題目,由於早已建立基礎,因此當研究所同學還在找題目時,2016年他就開始到宜蘭樣區做實驗。 呂立中隨機挑選42塊樣區,大多是農地重劃後的水田,均位於蘭陽溪以北,座落在頭城、礁溪、壯圍以及宜蘭市,每一塊田皆為長方形,長約 125.23公尺,寬約 25.33公尺, 面積約為 3213.64平方公尺,在10月到隔年2月休耕期,觀察各項影響農田內鳥類數量與種類的微環境及地景因子,包括農田與建物距離、與道路鄰接側數、建物面積、相連農田面積等,同時於鳥類調查中一併紀錄田中的水深、植被覆蓋度及裸地比例。 研究發現,農田與建物...

    道路影響也不容小覷,由於道路往來的人、車會干擾鳥類,呂立中發現,鳥類會減少利用較靠近道路的農田,一塊田若兩側都相鄰道路,甚至三側鄰路,害羞的鳥類就會飛往別處。 此外,道路增加也會使農地切成更多小區塊,造成農業地景破碎化,連帶使得鳥類棲地減少。 不過呂立中表示,受限時間和資源,目前未能進一步了解不同道路的車流量,是否影響鳥類選擇棲地,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加強研究,但整體來說,道路的確會影響鳥類棲地。

    除了研究外在環境對鳥類影響,呂立中也想找出鳥兒到底喜歡什麼環境。他一個一個到樣區測量水深、植被覆蓋度、裸地比例,為了避免水深誤差太大,一塊田得在不同點量三次,得出平均數。 結果顯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深水型雁鴨科游泳能力佳,偏好水較深的環境;比較害羞的秧雞科、田鷸屬,則喜歡田中有植被、遮蔽物;麻雀、黃鶺鴒等,因為經常利用草叢與裸露地覓食,因此偏好田內有較多的植被及裸地比例。 因此呂立中建議,若要在農田營造棲地,增加鳥類多樣性,可以保留部分雜草或再生稻在田內、田埂或田邊,讓喜歡裸地型、草叢型的鳥類棲息、躲藏;另可將水位控制低一點,同時有少量的裸露地,供不同體型大小的鷸鴴科一同棲息。

    從這個研究看起來,顯然人類居住、交通需求對鳥類會造成一定影響,呂立中認為,建物影響又比道路更嚴重,因為「道路不會一直開,房子卻會一直蓋」。 但他強調,並非完全反對人們蓋建物,重點是找到平衡點,適度集中住宅,不要每個人都蓋獨棟別墅、分散在宜蘭平原,「一區10戶人家,比一排10戶來得好」,在滿足人類居住需求時,同時兼顧環境和鳥類。 呂立中的學長、在宜蘭觀察鳥類十多年的林哲安也深有同感,他形容,就跟人一樣,傷口集中在額頭,可能貼個人工皮、瀏海遮一下就不明顯,但若傷口分散在眼睛、鼻子、耳朵⋯⋯,治療不易,看起來整張臉就全毀了。若適當集中住宅,就能保留一點淨土給鳥類棲息。 目前呂立中的研究已經來到第二季,樣區從一開始的42個,擴大到51個,他的指導教授丁宗蘇表示,這應是國內第一篇研究農田建物對鳥類影響...

  2. line. twitter. 近年牡蠣養殖收成不佳水試所委託嘉義大學研究認為與養殖密度過高有關。 圖非當事牡蠣。 (攝影/游昇俯) 近年沿海養殖牡蠣(蚵),漁民普遍遭遇牡蠣長不肥、愈養愈小,以及空殼率過高,導致收成不佳的問題,農業部漁業署今(27)日舉辦「漁業青年交流座談會」,有嘉義漁青反應此問題。 水產試驗所表示,根據嘉義大學副教授陳淑美研究,牡蠣養不大可能與養殖密度過高有關;臺灣周遭海域牡蠣養殖情況不佳,也可能與專寄生牡蠣卵巢的馬爾太蟲有關,與全球市場競爭,臺灣養蚵產業須做使用「人工附苗」等產業轉型。 今日漁青座談中,嘉義漁業青年聯誼會會長陳泓碩為會內7、8位養蚵會員發聲反應,漁青因牡蠣愈養愈小、空殼率高,以及蚵殼有其他魚貝類附著等問題,導致收成降低,請漁業署等相關部門協助。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水稻品種「桃園3號」是稻穀粒形大、米飯帶芋頭香的優秀品種,桃竹地區多打造「新香」、「新厝香」等品牌米銷售,但北部一期稻作期間常有梅雨造成高溼環境,導致此品種感染稻熱病、產量減損。 桃園農改場以分子標誌技術輔助育種,改良桃園3號,育成新品種「桃園7號」,對稻熱病抗病力極佳,不施藥栽培仍幾乎不染病,產量維持正常水準。 北部桃竹苗稻作區主要栽培一期稻,通常二期稻種植面積減半,但一期稻稻株生長到5月中下旬分孼盛期時,常遇梅雨鋒面,種植近山區、河谷等不通風高濕環境,水稻就容易感染稻熱病,嚴重情境下,即使以化學藥劑防治2、3次仍難以壓制病害蔓延。

  5. 具體而務實 成為智慧農村的9個步驟. 為了支持農村自發性地改善其面臨的挑戰,2019年歐盟發起「智慧鄉村21計畫」 (Smart Rural 21 Project),鼓勵有意願的農村申請,通過之後將委派專家協助發展策略,並與其他村子互訪交流,彼此學習。 此計畫提供了一套工具協助村子討論如何轉型,分別就前期準備、方案設計、執行推動提出9個步驟的指引。 在準備階段,首先要邀請社區參與,讓居民對於改善問題有興趣,並了解計畫可帶來的支援。 第二步,需描繪地方脈絡與利害關係人的樣貌,以了解地方的狀況,不論是透過統計資料、調查或涉及更多參與、互動的方法都可以,這是智慧農村的重要基礎。 有了基本的認知後,便可以組建地方支持團體,邀請相關人士參與討論,以讓社區的需求能被滿足。

  6. 為了協助生產者以非破壞性方式準確分級,現在已開發出利用聲波、超音波、近紅外光線、植物葉綠素螢光、核磁共振等原理進行測量,再搭配傳統檢測方式,建立相對應糖度、酸度、硬度、成熟度等品質指標的模型,來做為後續非破壞性檢測的依據。. 一 ...

  7. 農傳媒. 20170117. 文/ 鬼王 首圖提供/ Juan Cuervo / CC BY 2.0. 關於賽鴿這件事,大家千萬別認為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 走進中南部,真的到處都可以看見鴿舍。 而且這年頭已經發展出「專業代養」的模式,許多北部的大老闆自己也沈迷於賽鴿,但自己又忙於工作,所以在中南部請人代為飼養。 而賽鴿比賽又常有外部賭盤涉入,優秀的賽鴿可說價值連城,因此有許多歹徒會趁機「擄鴿勒索」。 不過,賽鴿牽扯出的鳥事雖時有所聞,但創造的正面效益也不少,政府早該介入積極管理了。 嗚嗚嗚,賽鴿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啦! 先不管別的,鬼王有次曾跟一位已退休的長輩閒聊,才知道他過去的職業是賣賽鴿用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