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樂透 - 最新一期中獎號碼

    民國113年04月19日 (期別:113000045)
    頭獎得獎人數: -
    • 7
    • 10
    • 16
    • 22
    • 31
    • 46
    • 42
    開獎時間 每週二、週五 晚間 8:30
    www.taiwanlottery.com
  2.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癰瘍劑】:凡治療一切外科疾患之方劑。. 含仙方活命飲、托裏膿湯、陽和湯、內疏黃連湯、小金丹、濃散、內補黃耆湯、沖和湯、大黃牡丹皮湯。. 薏苡附子敗醬湯。. 【癰瘍劑】:. 凡治療一切外科 ...

  3. 本方為平涼解表的常用方。 方中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辛涼透表為主藥;輔以薄荷荊芥淡豆豉發散表邪其中荊芥性味辛溫加入辛涼解表藥中可增強發汗之力竹葉清熱除煩。 蘆根清熱生津,協助銀花,連翹以清熟透表,桔梗牛蒡子、甘 草合用,能宣肺袪痰利咽。 方中清熱解毒藥與解表藥同用,既解表熱,又清熱毒,合成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方劑。 PS: 「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 http://www.doctoryang.info.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431.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4. 一、 解表藥. 凡能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之解表藥.解表藥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故能解表.主要用於邪在肌表,必須外散使從汗解之表証,以及某些傳染病的初期.「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此之治療原則。 解表藥 又可依其藥性區分為 辛溫解表 及 辛涼解表 二種: (1)麻黃,桂枝,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辛夷,蒼耳子等均屬 辛溫解表藥. (2)薄荷,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葛根,柴胡,升麻則屬 辛涼解表藥. 常見【解表藥】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28.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5. 相當於西醫的過敏性鼻炎。 鼻鼽最早見於《素問‧脈解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後世醫家對此病的論述也較多,如金代《劉河間醫學六書》中說:“鼽者,鼻出清涕也。 ”對鼻鼽的病因,明代《證治要訣》說:“清涕者,腦冷肺寒所致。 病因: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氣虛弱,衛表不固,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遂致噴嚏流清涕;此外,脾虛則脾氣不能輸佈於肺,肺氣也虛,而肺氣之根在腎,腎虛則攝納無權,氣不歸元,風邪得以內侵。 故鼻鼽的病變在肺,但其病理變化與脾腎有一定關係。 辨治: 鼻鼽治療方法有多種: (1)肺氣虛寒。 宜溫補肺臟、袪散風寒,方用溫肺止流丹加減。

  6.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1.青春痘(痤瘡、粉刺) 2.異位性皮膚炎(濕瘡) 3.蕁麻疹(癮疹) 4.帶狀皰疹(蛇串瘡) 5.乾癬(白疕) 6.蜂窩組織炎(癰疽、瘡瘍) 7.肝斑(黃褐斑) 8.脂漏性皮膚炎《白屑風》 ........................................................................................ Top ( 回 最 上 層 )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876.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7.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

  8.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溫病初起,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 竹葉石膏湯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傷寒溫熱,暑病之後,餘熱未清,氣津兩傷。 炙甘草湯 益氣補血,滋陰復脈。 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氣短胸悶、虛勞肺痿。 桑菊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