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桃園潭藻礁是全台規模最大且最完整的礁體,根據環團資料,至少有7600年歷史,才能生長到如此壯闊的面積。 在生態結構上,藻礁擁有更綿密的多孔性結構,提供了魚蝦好的生長環境,蟹類豐富度甚至高於墾丁國家公園的潮間帶,同時也是候鳥的食物補給站。 大潭藻礁的地質特殊形成不易,且生物多樣性高,也在2019年被國際知名海洋保育團體Mission Blue列入保存獨特生態系統希望熱點。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藻礁生態系裡滿是孔隙的石灰岩礁體及其周邊還是一定程度內吸引了不少獨特生命入住豐富了潮間帶的生物多樣性也滋養著近海的漁業資源近年許多學者投入研究結果讓人大感意外原本看似平凡的藻礁礁岩實則曖曖內含光」。 尤其是此次公投爭議主角——位於觀音溪口至小飯壢溪口的大潭藻礁」,住著許多稀客。 首先是一級瀕危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目前已陸續記錄到超過100株活群體。 而2018年,學者也在這兒發現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瀕危」級的「紅肉丫髻鮫」( Sphyrna lewini )幼鯊,推測台灣的西北海域很可能是鯊魚的重要孵育場。

  3. 2021年2月23日 · 其中位於桃園觀音的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至少歷時5000至7500年才得以形成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中油三接選在桃園外海 環團控藻礁被判死刑」 影片因網路問題無法播放。...

  4. 2021年11月18日 · 公投正方主張. 國際海洋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已於2019年將大潭藻礁 列入 全球希望熱點」,證實大潭藻礁具有世界級自然遺產的價值。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 指出 ,藻礁的生長條件及生態系有其獨特性,學者在此紀錄到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紅肉ㄚ髻鮫以及白海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多位學者曾指出,因工業污染、填海造陸、海岸人工化所造成的棲地破壞,已使得近75%桃園藻礁生態消失, 呼籲 政府應迅速將目前僅存白玉連接大潭到新屋這段健康的藻礁,公告為國家級的自然遺產。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 指出 ,要保留生態功能,唯一的方法就是立即停止三接興建工程,並將4公里內的水體與礁體劃設為海洋保護區。 公投反方主張.

  5. 2017年8月15日 · 桃園藻礁作為台灣海岸線上最不為人知的生態系之一要探索藻礁就必須翻過猶如海岸沙漠的沙丘地形才能到達。 冬天東北風夾雜刺骨的細砂,讓人幾乎睜不開眼睛,12°C冷風下,頂風前進,卻也寸步難行。 夏天沙丘的高溫超過35°C,在毫無遮蔽烈日與脫水中暑的威脅下,也是舉步維艱。 當好不容易到達藻礁,乍看之下,在黑砂為背景的黑色礁體上,的確看不太多的生物。 如果以外表五彩繽紛的珊瑚礁來比對,還真得會認為是「生態不好,生物不多」。

    • 大潭藻礁環境介紹1
    • 大潭藻礁環境介紹2
    • 大潭藻礁環境介紹3
    • 大潭藻礁環境介紹4
  6. 根據臺灣大學戴昌鳳教授研究團隊利用碳十四定年的資料顯示桃園地海岸線最古老的藻礁約有 7600 年之久,分散在桃園海岸線南北側的藻礁下層(3-5米深)。 另一方面現生藻礁主要分佈在三個藻礁海域由南到北分別為觀新藻礁大潭藻礁以及白玉藻礁其中觀新藻礁(=礁灰岩面積為最大。 目前桃園藻礁生態系的現生藻礁,主要是具鈣化能力的殼狀珊瑚紅藻組成。 桃園藻礁海域擁有全臺灣最高殼狀珊瑚藻覆蓋率的活體藻礁。 殼狀珊瑚紅藻,因為生長較緩慢,每一年可留下的碳酸鈣遺骸只有數毫米厚。

  7. 2019年4月3日 · 大潭藻礁是桃園沿岸的一處生態伊甸園。 每到傍晚,這片看似平凡的礁岩就會變得生機勃勃並吸引大量魚類、甲殼類與無脊椎動物前來。 有別於一般由珊瑚蟲形成的珊瑚礁大潭藻礁是以殼狀珊瑚藻為主要的造礁生物經由其體內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所建造之生物礁體目前估計已有有超過7600年的歷史。 每年3至4月是殼狀珊瑚藻生長最旺盛的時候,那時原本烏黑的礁岩就會轉為紅通通一片。 藻礁的多孔結構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完美棲地,包括最近發現的柴山多杯孔珊瑚( Polycyathus chaishanensis )。 這裡同時也是多種裸胸鯙、螃蟹,殼狀珊瑚藻和綠蠵龜的重要棲地。 此外,這裡更可能是數種鯊魚的重要孵育場,其中包括 瀕臨絕種的紅肉丫髻鮫( Sphyrna lew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