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菊池氏細鯽本是生活在稻田間的尋常魚類但因為生態競爭關係主要生長在花東地區牠曾是花東常見的稻花魚更曾出現在臺東第一代池上便當菜中然而花蓮在實施慣行農法後菊池氏細鯽已逐漸消失菊池氏細鯽重新現跡南安部落讓布農族人感受到土地的呼喚給了族人更多投入有機的動力。 長年習於慣行農業的頭目夫婦賴金德與高春妹,率先把一部分耕地轉型有機農法,以身作則號召全村動員投入搶救菊池氏細鯽,把田地挖深做庇護池,或是在進水口埋水桶,保護菊池氏細鯽度過田間乾旱期。 眼睛追著在稻秧間飛梭的調皮魚影,頭目夫人高春妹講起以前在溝渠看見的這種魚,「布農族人叫牠iskaan,意思是長不大的小魚。 」牠就像很多消失在田區的傳統植物,令人想起部落以前的生活。 種草魚納涼 種菜鳥棲息.

  2. 本次系列活動前進卓溪鄉玉山腳下的南安布農族部落,四面環山,來自中央山脈的拉庫拉庫溪滋養著部落的稻田。. 族人傳承了祖先的山林智慧與狩獵文化,為維護當地自然生態,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玉山國家公園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輔導下,成功轉 ...

  3. 鄉間小路. 20201214. 文字.攝影/楊理博. 根據口述,布農人最初由西部海岸向山遷徙,或許出於耕地獵場的需求、或許出於其他族群的擠壓,他們篳路藍縷進入濁水溪上游的南投山區,逐漸發展出郡、巒、丹、卡、卓、蘭六社群。. 18世紀初,布農人開始向外 ...

  4. 聽森林的身世,揭開臺灣伐木時代的美麗與滄桑. 鄉間小路. 20191026. (攝影/Evan Lin). 文字/李怡欣. 臺灣約6成面積被森林覆蓋。. 北回歸線橫越,加上近4,000公尺的垂直落差,造就季風林、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等豐富的森林景觀。. 曾經,先民採伐 ...

  5. 鄉間小路. 20210622. 文字/施清元 攝影/蔡易儒. 青翠的竹林,在國內占地超過20萬公頃,巔峰期年生產量可達千萬枝,但在森林系所使用的教科書《木材性質學》裡,竹,卻只占薄薄幾頁,這樣子的不遇,反而激起了林群涵竹子的好奇心,來自宜蘭五結農家的他,在嘉義農專攻讀完森林科後,選擇繼續到中興大學的森林研究所深造,其研究主題,就是如何幫竹子加工,做「保青」。 離竹材生產加工重鎮——南投竹山還有好一段路,「竹采藝品」的老闆林群涵卻選擇在草屯打造據點,開始他被蒼綠竹蔭包圍的生涯。 在桂竹與孟宗竹材整齊直立的工廠入口處,馬上能夠見到一個長約五公尺磚砌的水槽,林群涵所擁有的核心技術——保青,就在這裡施作。

  6. 20180520.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文/ 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陳建帆 文/ 李怡欣 圖片提供/ 林試所植物標本館. 臺灣常見的景觀植物,大多經由園藝業者精心挑選適當樹種進行培育。 然而,有一批物種的故事不一樣:它們在日治時期被引進試種,目的是作為殖民政府的「煉金樹」,供給戰備物資原料。 日本撤臺後,煉金樹之夢隨之幻滅,樹種數量逐年減少。 光環不再的它們重回山林變成景觀植物,將這段歷史沒入年輪,烙下不可抹滅的歲月痕跡。 明治維新後日本躋身列強,眼看歐美各國靠著在殖民地大量種植熱帶作物致富,興起發展熱帶栽培業的念頭。 但日本沒有熱帶領土,試種咖啡、金雞納樹、橡膠全數失敗。 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熱帶殖民地,才重新喚起日本生產熱帶作物的夢想。

  7. 林業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指出臺東間爬岩鰍細斑吻鰕虎兩種底棲性魚類分別喜好棲息溪流中上游有其獨特區位中華鱉在灘地產卵當灘地減少鱉就少菊池氏細鯽是生活農田水圳網絡物種日本禿頭鯊日本瓢鰭鰕虎則是鱉溪洄游性魚類這五種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