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每逢秋冬,晝夜溫差,若一不經意很容易就感冒了。. 大家都會相傳各種預防或治療感冒的偏方、食療,但是到底哪些是真的 …. 繼續閱讀 秋冬病毒作戰:5個讓你遠離感冒的營養素. ganzuohua84 免疫過敏 , 保健新知 發表留言 31 十月, 201723 一月, 2018. 健康 ...

  2. 2017年5月4日 · 慢性皮膚症狀. 腸道功能好,皮膚才會好。 很多皮膚症狀,例如痤瘡、乾癬、異位性皮膚炎、 酒糟 等,其實都跟腸道發炎有關。 腸道菌叢會影響皮膚,有學者發現透過補充益生菌改變腸道環境,竟然能 改善痤瘡症狀 。 自體免疫疾病. 腸漏很可能導致或加重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等)。 改善腸黏膜功能,就應該會減少這些疾病的症狀。 學者發現很多 免疫疾病 與腸漏症一樣,因為連蛋白(zonulin)造成的腸道或任何一個系統組織的間隙被破壞,而引起的。 其中麩(gluten)會誘發腸道分泌連蛋白,分解腸壁細胞間的緊密連結,產生更的縫隙。 麩來自於小麥、大麥、蕎麥、黑麥等穀物最外層的表皮。

  3. 2017年5月27日 · 功能醫學採用系統性的身體觀來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以良好的醫病互動來預防或逆轉疾病。 它融合了「分子醫學」與現代「營養醫學」,試圖完整地看待人體,充分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輔助身體自行痊癒。 簡單來說,功能醫學透過「宏觀」的視野,運用「微觀」的檢測,找出「為什麼」生病,哪裡「失衡」,並從適當的「生活型態調整」和「精準營養攝取」,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功能醫學的全面觀點. 功能醫學把身體視為一個整體,而非單一器官系統。 這些系統互相連結,只要其中一部分失衡,就會牽動其他的系統。 功能醫學醫師致力探討失衡的生理過程,追根究底找出生病的核心關鍵。 我們的身體總是努力維持健康的動態平衡,由7核心生理過程來維繫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7核心生理過程包含:

  4. 2017年3月31日 · 降低尿酸的飲食習慣. 減少攝取精製糖食物。 過量攝取糖類(特別是果糖)會讓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進而引發痛風。 避免吃添加糖的加工食品,特別是含糖飲料以及零食。 避免過量攝取高普林的肉類。 動物內臟及一部分的海鮮(例如小魚干、沙丁魚、草蝦、鯷魚類、牡蠣、蚌殼等) 都是每100公克含有100至1000毫克普林的高普林食物。 盡可能不要一餐內攝取過多。 火鍋湯底以及肉汁也容易成為普林的濃縮液,建議選擇蔬菜清湯、避開熬煮過的海鮮湯。 多喝水沒事。 尿酸為弱酸性,因此在鹼性環境中,尿酸較易溶於尿中而排出體外。 多喝水保持尿量和調節pH值,可以加速尿酸排除。 一個不錯的目標是讓尿液呈現清澈黃白色,確保身體有足夠的水分。 少吃肉類多吃黃豆製品。 這是很多人(包含醫護人員)常見的迷思。

  5. 2017年5月22日 · 整合醫學的服務. 整合醫學不會只是過度強調某種輔助性療法的神奇功效。 一個好的整合醫學團隊會重視健康生活型態,運用各種主流及輔助療法,達到最佳的健康照護。 舉個例子,一位乳癌病患在整合醫學團隊照護下,除了西醫手術、化療以及藥物治療,也同時接受以下的治療服務: 營養師透過營養諮詢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醫師開立增強免疫功能及加快修復的草藥複方. 心理師透過生理回饋練習及正念減壓課程來達到有效放鬆. 整合醫學的目的是將這些療法整合到主流醫學,提供完善、細膩的健康照護。 要達到這種照護服務,必須仰賴一個緊密合作的醫療團隊。 因此,除了醫病溝通,整合醫學也重視團隊間互信及溝通。 誰適合接受整合醫學服務? 目前國內外已有越來越多人接受整合醫學的治療。

  6. 2017年5月6日 · 答案是:不一定。 我們一般透過抽血檢查,會看到幾個數值: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 大家就會說,LDL是「壞膽固醇」、HDL是「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越低越好、好的膽固醇越高越好。 但是其實並沒那麼簡單。 近年來研究指出,我們所測量的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濃度(LDL-C)無法完整反映出冠狀動脈疾病風險。 心肌梗塞的人裡面,其中25%的LDL-C並沒有高;LDL-C高的人,也不一定就會得心肌梗塞。 認識膽固醇. 膽固醇理論上不是脂肪,而是溶於脂肪的醇類。 因為不溶於水,膽固醇需要靠脂蛋白來攜帶。 這些脂蛋白又可以按照密度,粗分為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

  7. 2017年5月13日 · 我該怎麼辦? 減重時不要讓自己過度飢餓。 可以透過聰明食物選擇,避免基礎代謝下降。 蛋白質、纖維質及適量健康油脂可以確保飽足感,而且讓代謝變好。 如果經常出現體力不支、運動時力不從心,就要檢討自己是否吃錯或吃不夠。 利用 正念飲食 練習,帶領自己重新認識進食過程的身體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