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8月9日 ·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 對於平時身體機能代謝活動比較衰退,抵抗力弱、體溫不足、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貧血怕冷、喜喝熱飲的人來說,在處暑這個陽氣即將衰退的階段,大自然提供的陽氣非常珍貴,所以應好好把握這個即將收澀的陽氣,歸為身體所用。 桂圓滋補 按摩背部去邪氣. 體質偏寒的人,處暑時節可以多服用龍眼增強體質。 龍眼又叫桂圓,是一種典型的藥用保健水果,顯著的滋補功效自古都受到不少人的喜愛,連明朝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也對龍眼有頗高的評價。 《名醫別錄》稱之為「益智」,言其功能養心益智故也。 有滋補強體,補心安神,養血壯陽,益脾開胃,潤膚美容的功效。

  2. 2015年1月22日 · 每一個節氣都是調養身體的好時節不妨順應節氣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 如春季舒肝氣,夏季清心火,秋季養肺陰,冬季滋腎精。 時間在變化,氣候也在變化,人也要學會適應這個變化。

  3. 2019年6月5日 · 1172期. 2019-06-05 13:36. +A -A. 加入收藏. 節氣交換之際,溫度與溼度均逐漸增加,容易引發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可服用藥茶緩解。 粽子淺嘗即可,以免出現脹氣、嗝氣、排氣甚至腹痛、腹瀉、便祕等症狀。 農曆五月五日,時稱「端午」,是東亞諸國的重要節日,在台灣因節氣演變,天候晴雨不定、環境溼熱交加,多種病媒開始孳生,各類疾病亦應時而好發或盛行。 古人認為這些疾患是瘟神降臨或邪靈附身,故於此際以各種方式驅逐疫癘及厄運,端節禮俗與節令飲食便逐漸成形,其中並與中醫藥相關知識多有連結,茲列如下: 有句俗諺:「端午穢濁,五毒不寧。 」說明端午時節,天氣與環境不佳,容易藏汙納垢、孳生病媒,輕則影響少數民眾健康,重者甚至形成瘟疫。

  4. 2021年1月12日 · 事實是「他們會冷! 但為什麼他們不願意穿外套? 冬天不穿外套很「舒服」? 他們對舒服的定義不同. 「舒服」是主要的理由之一。 我們一定很納悶:「既然會冷,為什麼覺得不穿外套很舒服? 」但對他們來說,穿厚重的衣服比冷天氣更不舒服。 大外套的重量可高達 2 公斤,而且肥厚的袖子讓手臂很難移動,所以有些人寧願忍受寒風,也不願意披著厚重的大衣。 當然,如果要慢跑、打球,我相信多數人也會選擇穿輕便的運動服而不是厚外套,因為厚外套真的不方便運動,而且運動之後也就不覺得冷了嘛! 但這種永遠穿短袖短褲的人,就算這理由我們可以理解,但還是會覺得他們很「特別」。 圖片來源: Two Buttons Deep. 為了身材,只好犧牲了. 「身形」也是個重要的理由。

  5. 2013年8月6日 · 原則1多吃涼性、利水性食物. 瓜類、菇類、筍類、百合、蘆筍、茄子、水梨、火龍果、橘子、草莓。 原則2 適量添加辣味. 吃東西時可加一點生辣椒或是胡椒粉,可以把濕氣排出體外,消除疲勞。 原則3 多吃苦味、甜味. 苦味有清熱效果,甜味則可健脾,但不宜過甜易生痰,微甜即可。 夏轉秋 收藏陽氣養肺過冬. 長夏剛好介於夏末初秋,這個時節除了調理脾胃外,也是養肺的好時機。 中醫理論認為,到了秋季,氣溫轉涼,大自然陽氣潛藏,人體陽氣也隨之轉入收斂狀態。 因此,秋季養生就是要好好收藏身體的陽氣,才能為寒冬做好準備. 陳旺全說,以中醫五行來講,秋天所對應的人體臟象是肺,秋季的時後天氣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此時更應注意鼻乾喉痛、咳嗽胸悶等呼道道疾病。 此時如果能好好調和呼吸,使肺火不燥,就能保持呼吸順暢。

  6. 6 天前 · 立法院朝野立委要求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參酌英國 Bank Holidays 制度,修改彈性調整放假處理要點,將國定假日挪成3天連假。對此,人事總處回應,各界對於放假日之曾加尚無共識,另考量現行放假之民俗節日及紀念日均蘊含特殊意義,以及市場應與國際接軌等理由,尚不宜彈性調挪其放假日期 ...

  7. 2020年5月12日 · 1.頭重悶脹. 濕氣會令人覺得頭部昏沉,好像戴了一頂安全帽,起床後頭暈目眩。 中醫說「濕重如裹」,意思就是濕氣太重、有如緊緊包裹著濕毛巾般悶脹難受,睡了一整夜,卻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打不起精神來。 2.咳嗽、痰多. 明明沒得感冒,卻老是有痰排不出,一直想咳嗽清喉嚨,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 如果是寒濕型會呈痰白,濕熱型則痰黃。 3.皮膚發疹. 當濕氣透過皮膚排出,會造成腫起、瘙癢,起丘疹、水泡等反應,通常會從手、腳開始蔓延,伴隨強烈瘙癢感,易反覆發作。 濕疹不紅屬「寒濕型」,濕疹且紅則為「濕熱型」。 4.女性白帶多. 女性若體內濕氣重,易有白帶多的困擾,甚至感染有異味及瘙癢。 5.顏面、四肢浮腫. 明明吃的不多,卻容易發胖,整個人看起來鬆軟水腫,尤其早上起床後,臉部、眼皮浮腫,很難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