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0日 · 2020年底,兩份海底廢棄物的初探報告相繼發表:一份來自民間機構澄洋環境顧問,另一份則來自工業技術研究院受海洋保育署的委託調查。第一份調查主攻台灣西海岸,研究人員在2019年從北台灣八里一路採集到屏東東港,共搜羅215個點位的海底垃圾。

  2. 雲林縣水利處處長許宏博拿出從氣象局下載的潮汐資料解釋每年農曆678月是潮汐最高的時候又以農曆18日左右潮汐最高閩南語俗稱18流」,今年8月4日農曆6月18日適逢天文大潮加上卡努颱風暴潮影響一連串的巧合導致這次的事件。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吳祚任長期研究海嘯與暴潮,這次箔子寮水淹碼頭,他第一時間就在Facebook發文指出這很明確是暴潮。 他解釋,有兩個力量造成暴潮: 氣壓:颱風是低氣壓中心,局部的低氣壓會吸起海水,造成海平面上升,就像拿吸管喝珍珠奶茶時,一吸就會造成局部低氣壓,珍珠和飲料往上跑。 風:颱風在打轉時, 會將水一直往岸邊堆積,颱風的強烈風速往往夾帶巨浪,巨浪騎在暴潮上,輕易就能破壞海堤。

  3. 小琉球在2020年COVID-19爆發前觀光人次已年破百萬,在全台離島中僅微幅落後面積較之大18倍的澎湖,更是全台遊客密度最高的離島。今年疫情緩解後,7月假日觀光客爆量到單日萬人,用水吃緊的小琉球捉襟見肘,破天荒實施分區限水,密密麻麻人群讓海岸幾乎無法立足,總量管制和登島收費成為熱門 ...

  4. 2022年7月27日 · 後疫情時代,台灣興起登山熱潮,Instagram、YouTube上攀登紀錄湧現,隨之增加的域事故卻令負責搜救的消防單位苦不堪言。除了自行組隊上山,「商業團」成為登山者挑戰進階路線時的選擇,然而,不受任何主管機關規範的台灣商業登山產業,品質參差不齊,成為域安全隱憂。

  5. 高水急的島嶼,年年期盼颱風降下甘霖,風雨既帶來生,也帶來死,但台灣人常常忘記人定無法勝天,唯有水,不會忘記它走過的路。 Fill 1 2023年8月8日,南投縣仁愛鄉的投83線公路崩塌,大量土石注入下方的霧社水庫。

  6. 2022年7月27日 · 擁有10年登山經驗、完登百岳的60多歲友何先生,擔任超過10萬成員的Facebook公開社團「登山借問站」管理員,以「何歡」名號在登山界小有名氣。2020年1月底至2月初,他在冬季獨攀八通關越嶺古道全段縱走,不慎在朋珂橋附近迷路,沿著陡坡向上在高台紮營求生7天後獲救。

  7. 2019年9月19日 · 921地震屆滿20年 之際,「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從齊柏林導演25年空拍歲月所累積的30萬照片中,挑選極具指標意義的地景照片,對比地震前後的改變與復原樣貌,供民眾閱覽、省思。. 他鏡頭下的每一張照片不只是紀錄,而是這座島嶼的記憶;不只是當下,而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