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8月29日 · 如何預防社工受暴事件發生? 若將考題落實在實務上,社工恐怕會答得很為難。 預防職場暴力,向來不只是社工與雇主的責任。 社工執行業務的場域多元,安全問題卻欠缺全國性專法保障,自我防衛資源也相對稀缺。 實際走訪第一線,社工提及執業時面對的暴力情境總是滿腹苦水,但問及是否追究、告,他們又沉吟起來,一來執勤時不像警察會配備可以錄影蒐證的密錄器,欠缺證據恐告不成;二來擔心此舉是否與社工積極助人的倫理價值相悖、會不會造成個案二度傷害,抑或告後遭到報復,以及出庭為工作帶來的困擾。 一紙高考試題,點出社工界弔詭且無奈的現象。 從事助人工作者,卻難保自身安全。 社工每年5,000人次遭職場暴力威脅. 社工執業時遭攻擊事件屢見不鮮。

  3. 儘管勞動部公佈的無薪假協議範例顯示員工在無薪假期間要離職應視同資遣要給予資遣費但是在工會組織不發達的台灣員工常常忍氣吞聲自認倒楣離職

  4. 2017年11月28日 · 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3) 《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 針對25,480位就業者所做調查,發現個人疲勞程度最嚴重的行業別,在「受僱者」中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9.99%)」,在「雇主及自營作業者」中則是「運輸及倉儲業(9.40%)」。 勞動部勞安所(2015)根據2,051份有效問卷所做研究也指出,護理人員每日平均睡眠時間6.9小時,僅有32%受試者認為睡眠時間足夠;另一份根據1,015份有效問卷的研究(2014)也指出,護理人員每日平均睡眠時數6.8小時,僅有19.4%受試者認為足夠,並有76.7%護理人員「常常或總是感到疲勞」,有60.2%護理人員在受測前兩星期自覺「睡眠不好」。 基層醫護人員已經不足的休息時間,在草案中又要下修。 原因究竟為何?

    • 修法討論1:申訴依賴公司自治常失靈,是否應有「外部申訴制」?
    • 修法討論2:職場是否能比照校園性騷擾,設立通報制度?
    • 修法討論3:性騷擾被害人往往非第一時間報案,申訴時效是否要調整?

    修法首要需補上的漏洞,是《性工法》申訴制度缺乏外部機制介入的現狀。 勵馨基金會公民對話處倡議組組長郭育吟代表組織受訪,提出應修法讓勞工局也有裁罰性騷擾行為人的實質權力:第一階段被害人向公司申訴後,若對結果不滿意,第二階段可直接向勞工局申訴,並請勞工局針對行為人進行實質的個案調查與罰鍰。 郭育吟表示,可規定公司性平調查至少需一位的外部委員參與、也要求委員具備的專業和性平素養;公司另應有心理諮商、法律諮詢等資源,提供給被害人。勞動部可以仿照衛福部、教育部,搜羅具有處理性騷擾專業的專家,建立人才庫,當企業需啟動性平流程時,就從其中聘請專家。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郭玲惠則提醒,讓勞工局對行為人罰鍰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因為對部分行為人來說,罰錢沒用,如調職等工作調整,才真的有意義,企業無法迴避內部處理的...

    郭育吟分析,「目前的法令是公司做完調查僅『備查』,當事人只要不繼續往上申訴,主管機關就不知道。」相對於校園性騷擾是有疑似案件就通報地方教育局,她認為,職場性騷擾或許不用做到這程度,但可規定公司一旦受理申訴案,就要通報主管機關,主管機關便可以掌握今年有多少企業有人申訴、最終成立或不成立,做通盤檢討。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晉芬則提出反思:建立通報機制,也有可能令某些主管更傾向吃案。張晉芬2018年曾在數間醫院內進行有關性騷擾的研究,調查3,000多位護理人員是否知悉職場內曾發生的性騷擾、後續如何處理、加害人是否受到處分。結果發現,知悉有職場性騷擾發生者近千位,將近一半都表示性騷擾事件後來「不了了之」。張晉芬主張,應明文規定公司必須公布有性騷擾事件發生與最終懲處,讓大家都知道性騷擾是有後...

    律師莊喬汝直言,一些情節嚴重的性騷擾,對被害人來說是嚴重的心理創傷,「6個月絕對不足以讓一個人從驚嚇,到創傷,到有能力去提告訴,」很多被害人因此喪失救濟管道。莊喬汝提到,在刑事部分,過去已有討論,是否要將性騷擾罪改為非告訴乃論,就不受6個月時效限制,而享10年追溯期。 但性騷擾的犯罪樣態多元,許多不同情節輕重的個案也可能遇到相同困境。社工督導鄭舒容和我們分享實際服務案例,有人是一年前看病時遭性騷擾,當下因沒證據選擇隱忍,但又因這一波#MeToo運動被觸動,才打來向鄭舒容諮詢是否能用法律維護權益;有人是去年在公共場所被故意觸摸臀部,觀察一段時間,赫然發現行為人是慣犯,也襲擊他人,故站出來提起性騷擾罪告訴,但這些個案受害時間都已超過法定時效。 郭育吟提到時效訂立的難點:性騷擾證據搜集不易,若時效...

  5. 台灣每年約13.3萬人因照顧離職」,家庭照護者承受極大的身心及經濟壓力往往照顧家人的人自己也倒下了

  6. 2021年7月28日 · 雇主的因應方式主要是裁員還是縮減工時? 而受衝擊最大的又是哪幾項產業? 《報導者》與長期關注經濟發展與分配的 共力研究社 合作,透過關鍵數據的分析,具體呈現疫情對於勞動市場與產業發展的深刻影響。 1. 減班勞工人數暴增,77.6萬人工時縮減. 疫情下勞工面臨的處境,可能有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三種情況。 由於經濟體中原本就有一定數量的勞工處於這三種狀態,在分析這三種情況各自的變化規模與比例時,必須考慮疫情之前的狀況,才能估算受到疫情衝擊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分析去年(2020)1月至今的數據時,會以2019年同月份的數據為基準,來衡量疫情衝擊的規模。 去年3月台灣疫情開始升溫,對經濟活動的衝擊明顯擴大。

  7. 2022年5月6日 · 本書譯者之一的許雅淑在譯序中寫道,《菁英媽媽想上班是兩位社會學家對於美國菁英女性的追蹤研究她們訪談10年前離開職場的菁英媽媽在這10年間過得如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