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1.不要輕易說「Yes」(Delaying) 絕對不要一開始就說「OK」,要有進行數次協商的心理準備。 2.要先斬釘截鐵(Drive in a stake) 對於你期望年薪調整到多少,首先提出讓公司有點壓力的金額。 3.明確提出標準和依據(Data & Standard) 將自我能力和業績成果最大程度地數據化,甚至製作成文件,用有邏輯的方式進行協商。 4.將自己的價值差異化(Differentiation)

    • 指標 1 :工作是否有意義?要從中滿足自己的需求
    • 指標 2:工作是否有意義? 不在當下,而在未來
    • 指標 3 :工作是否有意義?做社交關係中的給予者
    • 指標 4 :工作是否有意義?面對挑戰與困難
    • 指標 5 :工作是否有意義?表達自我是意義感的來源

    從工作中獲得自己想要、需要的,指的是滿足自我的欲望和需要的程度。顯而易見地,滿足渴望是快樂的可靠來源之一,但是對於增加生命的意義感來說,它的作用鮮少,甚至可能沒有作用。 舉例說明,人們更容易因為生活從「困難」變得「容易」而感到快樂。快樂的人們說他們有足夠的錢來買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包含健康也是促進快樂的因素,但快樂其實對於意義感沒有貢獻。 當我們談論人生的意義時,有時候我們會將快樂或痛苦的頻率與這個意義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這些感受的頻率並不影響生命的意義。即使在不快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人生仍然可以有意義並且茁壯成長。 幸福感與滿足慾望有關,但意義並非如此,也就是說,當你的慾望被滿足時可能會感覺到快樂,但卻不一定會覺得有意義。舉例來說,A 小姐是一位聲望很高的總監,但她更在意的是做出有意義的...

    快樂是關於當下的,它通常是短暫的、與當下有關聯的感覺,就像是一時的高興或愉悅。而「意義」則是關於未來的,更準確地說「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連接起來的一種體驗」。 意義需要時間來建立,因為它是關於將過去、現在和未來整合成一個相互連貫的故事。換句話說,意義的建立需要人們從過去經驗中學習,從現在做出選擇,並在未來的生活中實踐和發展。所以「意義」和「快樂」的體驗是有所不同的,這兩者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範圍上來體驗和感受。 人們花費在思考未來或過去的時間越長,他們的生活就越有意義,但快樂感卻越少。再以上述的個案為例,成為總監的當下,A 小姐可能會感到快樂,不過她更想要的是達成長遠目標,找到更有價值的未來藍圖。

    社交關係對於快樂和意義都很重要,但這些關係的性質影響了它們所提供的滿足感的類型,簡單說就是,你在社交關係中是給予者還是接受者?如果是給予,對他人的貢獻帶來的是意義感,而從他人那裡獲得的是快樂感。 幫助他人可以帶來意義,而得到他人幫助則可以帶來快樂。換句話說,當人們從事能夠幫助他人的活動時,他們會感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當人們得到他人的幫助時,自己會感到快樂,因為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甚至幫助他人實際上可能會減少自己的幸福感,但會從而產生意義感。

    工作中的壓力、衝突和鬥爭會降低幸福感,不過這些都是通往有意義的人生需要經歷的一部分,根據研究指出,這些挑戰似乎是有意義生活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人們可能需要經歷一些困難的事情才能找到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舉前面提到的個案為例,雖然A小姐處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但她當上總監後將會發現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也是一條更困難的道路。 人們是否會刻意尋找壓力以增加生命的意義呢?似乎更有可能的狀況是,人們通過追求困難和不確定的項目來尋求意義。人們試圖在世界上完成一些事情:這會帶來起伏和不確定性,因此對快樂感的增益可能很少,但這個過程無論如何都會對意義做出貢獻。

    最後一個指標與自我和個人身分有關,對於意義而言,行動或活動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表達自我」,也就是說,當人們做一些與自己身份認同相符的事情時,他們可能會感到更有意義。然而,這些行動或活動對於快樂而言卻是「大多數無關緊要的」。 如果快樂是關於得到你想要的,那麼意義是關於做表達自我的事情。甚至只是關心個人身份和自我定義,就會對個人帶來更多的意義感,就算這對於快樂來說毫無關係,甚至會不快樂。 這顯示了如果快樂感是關於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意義感則是關於做一些表達自己的事情,在此情況下,自我表達、身份認同和建立良好的聲譽等自我導向的活動更關乎意義感,而非快樂感。 「透過行動表達自己」便是創造工作意義的重要來源,再以上述個案為例,他可能選擇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以累積更多經驗,但過程中她不一定會感到快樂。

  2. 2022年10月11日 · 在跟孩子的過程中,得先協助孩子釐清思緒。 溫美玉表示,大人的人生經驗比較豐富,通常能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假如孩子已有創傷、甚至是被霸凌,當然得趕快行動;但倘若沒那麼嚴重,建議別貿然介入,尤其忌諱直接去問對方家長,可以先跟孩子集思廣益,開放式的聊聊有哪些解方。

  3. 2023年2月24日 · 諮商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一同分享安慰他人的技巧,教你成為他的太陽。 在開始安慰他人之前,我們要了解對方是否「真的需要被安慰」,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邱一航醫師指出,可先以寒暄的方式詢問對方「最近還好嗎,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說說看你的感受? 如何判對對方是否需要安慰? 此時若對方主動提起遭遇的事情,就可試著陪他談談,但若對方並沒有想訴說,也別馬上掉頭就走,可以告訴他「等你做好準備了,我很樂意再聽你講。 」透過陪伴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關心。 此外,邱一航醫師也提醒,安慰他人的重要原則是「適當的同理心」,這也是安慰他人的第一步,要先理解對方情緒,並避免一開始就說「不要想這麼多」、「別人都可以做得到,你應該也沒問題」等敷衍的語句,應該先慢慢理解對方發生的事情後再一點一點開始鼓勵。

  4. 2021年2月24日 · 台灣每個縣市的衛生局都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商的服務項目主要有社區心理諮商,跟生病去看醫生一樣,有門診表提供民眾掛號,付掛號費、自費諮商費就可進行諮商,也有些縣市提供免費的諮商次數。 心理衛生中心掛號流程. 打電話或親自至中心預約諮商時段。 於預約時間至中心進行諮商,諮商時間通常以半小時為單位。 諮商結束後與心理師討論諮商次數與下次的諮商時間。 諮商費用:掛號費 50 元與自費諮商費 200 元,合計 250 元。 (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部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為例) 年度累計第 1 到 8 次自費諮商,仍維持諮商費用 200 元;第 9 次開始的自費諮商費為 288 元。 優惠民眾(持優免轉介單、低收入戶、各科別重大傷病卡、身心障礙手冊之民眾)免諮商費用,僅需負擔掛號費 50 元。

  5. 2020年10月14日 · 「如果不確定孩子是否需要協助,可以詢問,那你需要爸媽怎麼幫你嗎? 讓孩子來回答,同時也可以教育孩子,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而除了抒發情緒之外,如果遇到哪些事情,比如霸凌、性騷擾,這一類比較重大的事情,一定要告訴爸媽、讓爸媽處理,建立起互信關係,孩子才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真的告訴爸媽。 」薛媛云說。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健康問 Heho 健康問題歡迎. 傳訊息找解答. 雖然很多爸媽已經了解傾聽孩子說話的重要性,但當我們跟孩子一起相處的時候,常常會陷入一種「不知道該說什麼」的窘境,只想得出一句,「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然後孩子回答,「喔,就那樣啊。 」對話就結束了。

  6. 2019年4月11日 · 1.鼓勵與傾聽. 身為照顧者或親友,你可以適時的鼓勵以及陪伴讓患者感到有人支持,有時,最簡單的「傾聽」,就是最有幫助的事情。 很重要的是,雖然鼓勵患者是好事,但不要表現出錯誤的樂觀情緒,或告訴癌症患者應該保持積極態度。 經歷癌症對於患者本身是艱難的過程,過度樂觀與正向會讓患者感到不被理解與承受極大壓力。 2. 幽默的談話. 些許的幽默是一種重要的應對方式,因為笑可以幫助緩解壓力。 3.避免談論患者的外觀. 如果患者看起來情況很好,那可以讚美他們,讓他們知道。 但當看起來不那麼好時,就應避免發表評論,例如「你看起來很蒼白」或「你又瘦了」。 4.避免分享身邊親友罹癌的案例與偏方.

  1. 相關搜尋

    談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