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20日 · 50歲開始降低組合風險. 面對動盪市況,臨近退休的人士特別關心自己的強積金資產,梁世傑指投資市場是必定有升跌風險,低風險的投資回報一般較低的。 臨近退休人士宜從50歲起就要考慮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主要是因為大跌後的資產需要時間回復,而退休人士正正就是缺乏時間;此外,退休後沒有工作收入,理論上退休一刻的資產總值到達一生人的頂峰,更需要妥善管理。 因此,他建議這類人士的強積金資產不宜持有多於一半的股票基金,而如果現時100%股票基金的,就將未來供款買入債券基金、保守基金或保證基金,當市況回復後再多轉一些股票基金去低風險基金,務求將股票基金佔資產比例降低至50%以下。

  2. 2019年6月5日 · 發布時間: 2019/06/05 13:45. 最後更新: 2019/06/05 15:00. 分享:. 專家拆解點揀按證公司「退休三寶」. 按揭證券公司最新推出「保單逆按」計劃,加上「安老按揭」計劃及「香港年金」計劃,成為按揭證券公司的「退休三寶」。. 產品各有特色,有興趣的人士 ...

  3. 2019年3月20日 ·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3/20 18:25. 最後更新: 2019/03/20 18:36. 分享: 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00012)主席李兆基宣布退休! 李兆基(四叔)家財萬貫,擠身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之列。 李兆基也有他自己的財富哲學及營商哲學,以下輯錄6句李兆基的哲學語錄,或許為你帶來啟發。 【李兆基退休】李兆基(四叔)的6個財富哲學你要知. 1.做慈善要有「四両撥千斤」、「以小博大」之效,透過槓桿原理做到一傳十、十傳百」 2.以「聚散之道」管理財富,「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 3.青年人成功致富之道有四點: 刻苦耐勞,勤奮勉力. 經濟未定,不宜早婚. 要有第一桶金,以錢賺錢. 「男人最怕入錯行,女人最怕嫁錯郎」 4.營商處事有六字真言:「止、定、靜、安、慮、得」

  4. 2021年9月2日 · 你有無潛力成為成功人士? 睇睇你有無呢啲習慣! Rafael Badziag認為,縱使這些成功人士來自不同地方、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但靠着每天堅持培養好的生活習慣,令他們在創業路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1. 早睡早起. Rafael Badziag在採訪中發現,這些富豪大多習慣早起,每日清晨5點半便開始新的一天。 當其他人還在睡覺時,他們會利用清晨寧靜的時間工作,做好一天的準備。 訪問中,Moose Toys玩具製造商董事長Manny Stul表示,原本以為早起會非常痛苦,但經過2星期後已經可以在沒有鬧鐘的情況下起床,早起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安靜地思考。 很多人認為成功人士就是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不過Rafael Badziag指,即使是億萬富翁也需要足夠7至8小時休息,因此他們會非常早睡。 2.

  5. 2021年4月8日 · 《福布斯》(Forbes)公布2021年全球富豪榜,當中亞馬遜Amazon(美:AMZN)行政總裁貝索斯(Jeff Bezon)連續4年獲得全球首富的寶座,身家在過去1年急漲57%至1,770億美元。 作為Amazon創辦人,貝索斯因對商業細節的重視而出名。 能夠在27年前,網絡尚未盛行之時,想到要開立一家網絡書店,並令公司的商品走向多元化,演變成現時知名的跨國電子商務企業絕不容易,其領導、創新及待客原則有不少值得大家參考的地方。 1. 不讓自己後悔. 在貝索斯首次提出開設網絡書店的想法時,他採用了「將遺憾最小化」的思想原則。 貝索斯想像自己到了80歲並回顧自己人生,甚麼樣的決定才不會使自己後悔。

  6. 2023年7月5日 · 在理財路上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總是難以達到開支及存款目標。 儘管一直下定決心想要理財,但就經常發現自己無法取得任何成效,事實上,問題主要出在「理財盲點」上。 理財專欄作家、《為什麼你學不會理財:10個理財的底層邏輯,助你邁向財務自由》作者,李寧子(栗子拿鐵),指出不人少聽完很多理財道理,卻依然學不會理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相應的投資理財知識。 李寧子指出因為不懂理財,就容易亂作投資,導致虧損,感覺受騙就更不敢理財;或不花一分錢、直接放在銀行,長此貶值,白白浪費掉金錢的價值,一直陷入不會理財的惡性循環。 很多人都誤解理財的目標,她指出學習投資理財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兩個字——自由,並點出5個最常會遇到但卻常常被忽視的理財盲點: 盲點1︰搞錯存錢順序.

  7. 2021年12月24日 · 1. 保障+儲蓄: 要建立穩健的風險管理,可藉人壽、醫療及危疾等的保障計劃,將風險轉嫁給承保的保險公司。 雖然危疾是港人健康的一大威脅,然而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9年11月發表的數據顯示,平均每7個人僅約1人同時享有醫療及危疾保障。 危疾保障的滲透率偏低,主要因為不少人認為於投保後,若然身體健康無恙,便會感到所繳的保費等同一項「消耗性開支」,付不得其所。 現時市場有些危疾保障計劃同時提供危疾保障及儲蓄功能,若不幸患上危疾,便可獲一筆過賠償;若然健康一直無恙,便可藉計劃累積財富的功能,當選擇退保時或於保單期滿時,獲得現金價值回奉,誠然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風險保障規劃;既可為健康建立安全網,亦可為財富增值。 【港人太長命? 怎樣確保退而無憂? : 按此 】 2. 儲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