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3日 · 因為老婆懷孕到 開始照顧新生小孩 ,我從大眾運輸通勤族,變成開車通勤族。 一開始,從時間利用角度思考,我認為「完蛋了」,以前那三個小時通勤神聖時間,現在要開車,什麼都不能做,沒辦法寫文章草稿、準備簡報、處理今日計畫,時間都被開車佔用,我效率和快樂一定會降低! (雖然我因此研究比較了 開車導航技術 ,也很受歡迎。 於是我也開始找方法找工具,那開車時可以哪些有效率任務呢? 是聽聽學習類 App? 是 聽一些讀書心得文章朗讀 ? 用 語音功能 開始列舉我今日待辦清單? 我應該拿什麼開車可以做的新任務來填滿這個時間空檔呢? 不過後來我發現,其實不一定要這麼找回這段時間快樂與滿足感(當然,像前面這樣也有效就是了)。

  2. 2016年8月12日 · 如果沒有就放入緊急但不重要的中型任務例如寫一篇序。 每天 5 件小型瑣事: 放入可以30分鐘內很快處理的瑣碎任務可能是緊急但不重要的小型任務或是不緊急也不重要但是我想做的事例如跑步運動30分鐘。 三,「1-3-5 待辦清單法則」要花掉每天多少時間? 我們來算算看,這九件事情的時間花費: 每天 1 件重要任務: 花三個小時 ,共六個番茄鐘 (可以分成兩個時段)。 每天 3 件中等任務:各花一個小時, 總共也花三小時 。 每天 5 件小型瑣事:各花20到30分鐘,預估 總共會花掉兩個小時 。

  3. 2017年12月18日 · 我們通常都知道自己需要專注,尤其準備大考試、執行大專案時,所以我們會想像要預先把明天、後天想要專注時間排出來。 可是很容易這樣排出來後,反而更容易專注,如果排好時間還沒到,就想說還需要專注。 可是等到排好時間到了,反而開始想東想西無法專注。 排好時間表,還很容易因為一些小的意外之而被破壞,這時候「期待有長時間專注」我們,就會想說現在還不能專注這件,以後再說,但這就會是一個惡性循懷。 不過有計劃是對,我要先有「要什麼事情計畫」,才能專注在計畫好事情上。

  4. 2016年5月20日 · 「終於要放假了! 」放假前我們充滿期待,覺得終於有真正屬於自己時間。 「什麼? 放假要結束了! 」但是放假後,我們卻常常變得失落,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但每週都有一次周休二日48小時時間就這樣溜走了。 其實,一個善於管理時間和善於管理時間人,一樣只擁有每天24小時時間數量,並且時間飛逝速度都一樣。 但是為什麼有人覺得假日很充實原因,是他們做到一件: 透過善用零碎時間、把握神聖時間,把時間最大化利用. 「 零碎時間 」與「 神聖時間 」管理方法我們之前都談過,而還有一個尚未談到關鍵是「利用」, 你把時間拿來什麼? 拿來滿足什麼「欲望」? 最終決定了在假日48小時中,不同人產生不同時間產值。

  5. 2018年6月20日 · 最直覺的第一個方式可能是為這個任務「 加上一個時間提醒 」。 或許是在行事曆上,在有提醒功能的 待辦清單工具 上。 但是,幫要做的步驟加上時間提醒,不是唯一記住的方法,而且 可能是最容易忘記的方法 。 為什麼呢? 雖然有時間提醒,但我們要記得去做的事情通常「不只一件」,如果時間提醒同一時間發生,打架了怎麼辦? 先選擇去做 A ? 那這樣提醒過後還沒做的 B ,之後不就很容易忘記? 還是要再加一次新的時間提醒? 可是如果事情愈來愈多,時間提醒愈來愈多,不僅我們自己的時間節奏被打亂,該專心時反而被一些事先設定的雜事提醒干擾。 而且這樣的提醒,通常缺乏先後次序,於是事情提醒了,不一定當下能做,這樣提醒只是讓我們更混亂、更焦慮。

  6. 2018年9月9日 · 「打發時間」則是有空檔但是我想利用,想做事但心中依然憂慮著沒做的事,只是想讓時間流逝。 「休息」是 爭取來結果 ,為了休息時想做的事,工作時更專注完成進度,休息時也專注去做的事

  7. 2019年3月21日 · 反思一我們常常覺得興趣工作的平衡工作時間累積許多壓力所以要利用做有興趣的事情的時間來紓壓但如果這樣想的話很容易工作時更沒有動力更想要趕快放假去做有興趣的事。 做有興趣的事情時覺得很開心,但回到工作上時覺得更累更想逃避。 反思二,我們或許也常常希望自己的「興趣」可以培養成一個「斜槓」 。 但真正的斜槓其實也就是另外一個專業工作(要不然也無法稱之為斜槓了),既然是工作,那麼一樣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並且要面對工作上一樣的壓力。 例如我在寫作這件事情上投入的時間、練習與工作量,絕對不再只是單純興趣的程度。 當然,興趣如果成為工作的平衡,興趣如果可以發展成斜槓,也都是好事。 但我想分享的是,如果能用有效方法培養一些小興趣,就會對忙碌的工作真正有所幫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