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6日 · 孕媽咪在使用藥品要看清藥袋標示清楚用藥方法服藥時間服用劑量及服用方式如果要停用鎮靜安眠藥也須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否則容易產生戒斷症候群或反彈性失眠。 食藥署表示,一旦服用安眠藥後,應立即準備就寢,避免其他活動,以免發生跌倒等危險狀況。 另外,為了改善睡眠問題,建議孕媽咪,平時除了養成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飲食及學習自我壓力調適外,還可以嘗試調整燈光及室溫,並隔絕噪音,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 照片來源:示意照/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致死率4.2%高全球 莊人祥曝「關鍵數字」回擊黑數說、蓋牌說. 台灣買的24萬劑莫納德先不打了 先打美國送的! 莊人祥曝原因是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失眠. 孕婦. 安眠藥.

  2. 2023年11月9日 · 2023-11-09. 陳 鈞凱. 中藥粉 中藥粉保存 藥粉結塊.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調養體質過敏性疾病台灣人愛看中醫但拿了中藥粉回家沒幾天打開一看卻發現結塊了怎麼辦還能吃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林淨儀解答中藥粉結塊其實不需要太擔心結塊為物理性質改變在醫師開立的療程時間內發生藥品成分變質的風險其實很低只要稍作攪拌藥粉都可以再度散開。 而科學中藥粉拿回家後最好置於雙層夾鏈袋內。 台灣環境潮溼,空氣中的水分容易使中藥材、藥粉變質,國內各大醫院的中藥局,常遇到病人抱怨藥粉還沒吃完,最後幾天的藥粉要打開時發現已經結塊,對保存科學中藥粉備感頭痛。

  3. 2021年1月7日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人兩人補,孕媽咪有些營養素千萬缺不得! 國健署最新「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婦女整體貧血盛行率為近2成,又最缺三種營養素,包括鐵質缺乏率高達6成2,葉酸缺乏或不足率為1成4,維生素B12 ...

  4. 2019年6月11日 ·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生育頭胎的平均年齡,自從2012年首度突破30歲大關之後,便一路回頭,到2018年已經提高至30.8歲,且頭胎年齡在35歲以上者更占了2成1,影響所及,越晚生、越難受孕。 前台北醫學大學婦產學科教授、華育婦產科暨生殖醫學中心院長徐明義表示,雖然月經和卵巢影響女性一生,但一般女性卻對其健康意識一知半解,尤其卵巢對未婚女性而言,擔負的可是生育能力的指標。 女性最需要破除的迷思就是「我還有月經,就還生小孩」這一點,徐明義強調,數字會說話,在台灣,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為50歲的現況之下,女性自然生育最後一胎的平均年齡其實落在40歲左右,代表早在停經之前的10年,生育能力就已經下滑。

  5. 2023年11月6日 · 國衛院今6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指出孕期施打類固醇會增加新生兒出生第一年內發生需住院的嚴重感染的風險且進一步分析發現這風險不管是對早產兒或足月兒都一樣存在類固醇已經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常用藥物由於月亮臉水牛肩等外表副作用加上過去研究證實長期服用類固醇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等因此臨床醫師開立類固醇藥物時多會謹慎以對。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與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醫師姚宗杰、國立台北大學統計所副教授張升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洪秀梅及美國哈佛大學講座副教授陳安安合作,則進一步針對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的安全性進行探究與分析。 研究團隊是分析衛福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健康資料,探討婦女在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與其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產生嚴重感染之間的關聯性。

  6. 2024年4月12日 · 恩主公醫院表示,子癇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屬於妊娠高血壓的一種,多半發生於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蛋白尿與全身性水腫等症狀,而HELLP症候群是溶血、肝臟酵素升高、血小板低下的綜合症候群,屬於子癇前的嚴重併發症。 根據衛福部出版的「生產事故救濟報告」指出,在民國105年至109年間,孕產婦死亡審定救濟案件中,妊娠高血壓就佔了21.6%,位居生產事故原因的前三名,絕不可輕忽。 而如何預防子癇前症的發生,黃威鈞醫師表示,孕產婦的定期產檢特別重要,需密切追蹤血壓、尿蛋白是否在正常範圍,也要留意水腫狀況,確保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

  7. 2024年2月20日 · 國健署提醒,維生素D是懷孕期間重要的關鍵營養素之一,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鼓勵準備懷孕或已懷孕的準媽咪們應「適度日曬」及「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兩招,就簡單補足所需。 根據國健署107至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0到49歲育齡婦女的維生素D缺乏比率達到44.6%(血清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視為缺乏)。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及健康的重要營養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維生素D是人體骨骼代謝的重要因子,人體可由攝取食物(魚類、雞蛋)、額外添加維生素D的食品中或由皮膚接受戶外陽光的紫外線照射,而自行合成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