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20日 · 有時候是害怕缺點被知道,有時候是害怕激怒對方,這些擔心都化成親密恐懼,又該如何解呢? (責任編輯:蕭如芳) 文/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想像你對於感情,有這樣的恐懼嗎? 1.一提到過去的事就會渾身不自在. 2.覺得有些私事如果被他知道了會被嫌惡. 3.怕自己如果坦承以對的話,會激怒對方. 4.寧可不愛對方,就不用承擔失去他的風險. 5.總覺得對方最後還是會背叛我. 6.不敢在他面前表現真實的一面. 7.和他很親密時,情感會強烈到想停下來,即使是正面的情感. 8.擔心自己可能會做出傷害他情感的事. 9.怕他想控制我,不想跟他太親密. 10.心裏某部分擔心做出長遠的承諾. 11.對於被他依賴、成為他的支柱感到不安. 12.為小事惱怒,擔心自己無法跟任何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

  2. 2019年3月5日 · 1. 多重疾病、多重用藥,經常在多科就診,服用多科藥物。 2. 出現 「老年病症候群」 ,例如跌倒、暈眩、睡眠障礙、體重減輕等。 3. 身體功能衰退、日常生活短期間內需要他人協助或照顧,卻仍無確定診斷者。 4. 80 歲以上長者,需要全面了解健康問題及訂定照護計畫。 5. 健康老人突然出現難以解釋的異常現象,例如記性衰退、情緒低落等,也可到老年醫學科求診。 全面照護,提高老人生活品質. 除了整合治療和用藥,減少老人家在各科轉診奔波,以及服藥問題,其實老年醫學門診最重要的任務是, 幫助老年人恢復獨立生活的功能,維持良好滿意的生活品質 。

  3. 2019年12月30日 · 第一步是認知我們的情緒,說起來很簡單,認知情緒就是你在傷心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傷心,在難過的時候知道自己在難過,但是因為我們都已經學會了壓抑、迴避跟麻痺我們的情緒那麼久了,所以其實也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畢竟情緒還是挺複雜的。 今天我想教大家的一個方法是從我們的身體入手,也就是通過認識我們的身體來認知情緒。 在1950年心理學家Alexander Lowen發明了一個叫做 生物能量療法 的治療方法,它是對身體因為情緒所做出的反應來進行治療。 他們的研究發現, 當我們在壓抑情緒的時候,身體不同的肌肉群就會有所反應 ,就有可能會出現緊繃收緊或者說不舒服的現象。

  4. 2018年4月20日 · 在班度拉的理論中,自我效能感與自尊或自信是不同的概念,自尊和自信與人對自己的整體價值有關,但人們對於不同領域卻可能有不同的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針對分別以數學與文學領域中的優秀學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員給這兩群學者處理困難的數學及詩學問題。 數學學者處理數學問題時能夠堅持不懈,並找出困難之處,但當他們碰到文學題目時,卻以「文學我不會的」為由放棄。 同樣,文學學者解決詩學問題時比較不會輕言放棄,並指出該詩作者故弄玄虛,但當處理數學問題時,卻自責能力不足。 由此可見,在某個領域中具備自我效能感,不代表在其他領域也會這樣。 這是好事,因為無知而自大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特質。 班度拉說:「教學的目的不是教出一群自大的笨蛋。

  5. 2019年11月4日 ·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self-defensive mechanism),它的定義是 用理性取代感性,從而使我們避免感知自身的情緒 。 外表行為常常表現為「 情感隔離 」。 有很多原因可以促使我們養成凡事理性思維優先的習慣:原生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風格(:彼此很少問候或分享情感經歷,只談論想法或事實),社會文化的鼓舞和強化(:電影裡的超級英雄遇事常常冷靜睿智,而反角往往喜怒無常)等。 更重要的,對於我們自身而言, 理智化可以降低負面情緒給我們帶來的不適,讓我們感到自己不是那麼地脆弱,尤其在面對創傷(trauma)的時候 。 但是,和所有事情一樣,一旦我們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失了衡,變得凡事都理智至上,而持續忽視或隔離自己的情緒感受,便會出現問題。

  6. 2019年11月1日 · 如果光看陽光普照的預告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鍾孟宏導演以下簡稱鍾導」)在人生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裡好像轉性故事圍繞著許多人心中最脆弱卻同時是最後棲身之地的家庭畫面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與陰影,必然共生共存

  7. 2020年7月14日 · 心理紓壓. 【情緒來襲時難以負荷? 】心理師:我們怎麼「看待情緒」,也能反應出我們怎樣看待自己. 簡單心理 2020-07-14. 圖片來源: 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情緒來襲時,就像是心上多了一顆巨大的石頭,怎麼推都推不走。 心理師從介紹我們對情緒的認知,再到如何面對、與情緒相處,教你一步步和「情緒」當朋友,解決情緒困擾。 (責任編輯:張嘉芬) 文/心理師 王璐. 很多人都有情緒困擾。 遇到情緒,我們總是會顯得有些驚慌,有些抵觸,覺得這是個壞東西,最好離它遠點。 之所以我們對情緒有這樣的認知,原因來自很多方面。 為什麼你會覺得情緒是壞事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