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擴充產學合作管道,相關經費及就業機會仍待穩定. 【農業教育復興】如何讓學生看見前景?. 擴充產學合作管道,相關經費及就業機會仍待穩定. 動手實作、務實致用,一直是技術及職業教育的根本精神,無奈過往文憑至上的社會氛圍,使其發展越來越重視學科 ...

  2. 「臺灣的教育塞太多東西 ,我覺得人要在生活中思考、學習。」有別於一般學校排得密密麻麻的課表,羽白群學一週只上兩天課,學生可能走入山林,認識植物;也可能遊走歷史建物,研究早期的建築方法。即使上數學課, 老師用折扣的例子,教導學生 ...

  3. 透過各年齡的環境教育營隊課程廣泛灑播下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的種子參與營隊的經驗不僅可作為學生歷程檔案資料成為爭取升學的資歷即使不投入相關領域對臺灣生態的認識也幫助他們更懂得愛護環境進而投入生態保育

  4. 2024年4月3日 · 繳件注意事項:教案作品說明pdf、影片原(MP4格式)二項電子檔案至 anita@agriharvest.tw,待收到「電子檔案確認無誤」E-mail後,再寄出 教案作品三份 授權/切結書(簽字簽名正本)一份,一併郵寄至:106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4號「臺灣國產花卉創意教案2024徵選活動小組」收。

    • 「零飢餓」的核心精神與實踐作為
    • 落實「食農教育法」實踐「零飢餓」
    • 永續發展的未來從餐桌開始

    糧食安全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權,然而,消除飢餓涉及廣泛,包括了農業資源投入、農村發展、社會保護和機會均等。《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報告》(The 2020 Global Hunger Index Report)以聯合國提出的「零飢餓」8個細項指標,針對全球的政策加以檢討。就此8項指標整體來看,永續發展的「零飢餓」目標包括了幾個核心精神,一是闡明「不挨餓」的基本人權,包括人人皆能獲得安全、營養和充足的食物,尤其須特別關注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婦女及老年族群的營養需求,以及貧窮地區因營養不良而引發的健康問題。二則是,推動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從長期、包容性經濟成長和提高韌性的角度看待發展。 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和國際局勢緊張,糧食系統與這些危機交織在一起。《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報告》以「One Hea...

    對照於前述國際趨勢及倡議,實踐「零飢餓」目標事實上與推展「食農教育法」有高度的關聯性。2022年5月4日公布施行的《食農教育法》,明定推動的六大方針「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對於「珍惜食物減少浪費」,提出了「實踐在地農產品消費、減少食物浪費、食材減量及減少剩食」,以及「確保食品安全、糧食安全,促進農地、農業用水與其他資源合理及循環利用,致力於國民穩定取得糧食」等目標。《食農教育法》就執行面來看,除了農委會,教育、環境、文化、原住民族、科技研究等部會都需共同參與執行,推動的對象涵蓋家庭、學校、政府部門、農民團體、食品業者、社區、民間團體等,幾乎全民都包括在內,臺灣食農教育的推動邁向了「全民食農教育」的嶄新里...

    達成「零飢餓」永續發展目標,你我、個人能做什麼?1990年代,新自由經濟主義興起,許多國家開始逐步取消市場干預,在食物民主與食物主權的呼籲下,「食物公民」(Food Citizen)的倡議受到重視。相較於過去,「消費者」被認為是很少參與食物生產與加工歷程的被動角色,「食物公民」的概念主張:公民參與農業,將被動的「消費者」轉變為積極的「食物公民」。食物公民的任務,包括了積極關注糧食系統的議題,能根據來源、生產方式和生產者來選擇食物,採取具有社會和環境意識的決策行動,支持永續發展。具體來說,你我可以在食物選擇和行動中展示出同理心,關心糧食安全相關訊息,力行在地永續消費,避免使用生產過程大量耗費資源的食品,選購從農場到餐桌運輸距離短的在地生產食物、友善環境生產的當季食材,支持地區小農。 「呷飽未?...

  5. 隨著1970年代後農工結構變化和城鄉轉型的發展歷程,農村逐漸被都市吸走了大部分的發展能力,農業與農村開始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農村再生必須關注培力農村居民的共同行動,協助農村居民掌握社區的關鍵問題和發展潛力,從產業提升、文化傳承與創新、生活環境改善等方式,提振居民應對 ...

  6. 獨學不如群學 「臺灣的教育塞太多東西,我覺得人要在生活中思考、學習。」有別於一般學校排得密密麻麻的課表,羽白群學一週只上兩天課,學生可能走入山林,認識植物;也可能遊走歷史建物,研究早期的建築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