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宜蘭在遠方拍攝緣起於文化實驗室邀請巴斯克飲食文化專家安東尼Andoni Munduate及兩位米其林餐廳主廚來臺座談文化實驗室事先規劃宜蘭遊程盼歐陸貴賓深入認識臺灣後能就臺西飲食文化地方文創有所對話。 東洋大學去年與義大利威尼斯福斯卡里宮大學合作,舉辦首屆觀光短片電影節(觀光短編映畫祭),以「永續旅遊」為主題,盼從永續旅遊中發現社會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曾馨瑩的《宜蘭在遠方》(Yilan, a taste of Home)講一段「在遠方」的旅程,但卻如英文標題「家鄉的滋味」,述說找到形塑自我的那塊土地的旅程,獲得評審團最高分、「最優秀作品賞」肯定。

  2. 2020年8月9日 · 明星主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Michael Bourdain在2018年過世前1年完成的紀錄片浪費食物的故事》(Wasted!The Story of Food Waste),片中的他以主廚的視角檢視美國餐飲業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還邀請了來自各國的大咖廚師好友現身說法,揭露食物從產地 ...

    • 明星主廚挑戰剩食問題
    • 來自科技、傳統、包裝設計的惜食創意
    • 消費者正在改變市場

    明星主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Michael Bourdain)在2018年過世前1年完成的紀錄片《浪費食物的故事》(Wasted!The Story of Food Waste),片中的他以主廚的視角檢視美國餐飲業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還邀請了來自各國的大咖廚師好友現身說法,揭露食物從產地到餐盤上經歷層層關卡的浪費真相:一顆生菜在垃圾桶裡要多久才能腐爛?為什麼只敢吃鮪魚和鱈魚?隨手丟掉的食物都到哪裡去了?他不改一貫的黑色幽默與嘲諷語調,用食物和影像挑戰觀眾的認知。 無獨有偶,義大利的明星主廚瑪西默.博圖拉(Massimo Bottura)也在紀錄片《五星級明日餐廳》(THEATER of LIFE)呈現剩食經主廚巧手變化後,串起人與人情感的嶄新樣貌。 這個計畫起源於2015年的米...

    除了主廚們努力對抗食物浪費,也有很多人設法運用科技減少食物浪費。法國剩食APP「OptiMiam」、英國剩食APP「Too Good To Go」等團隊與餐廳洽談合作,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列出願意以折扣價格出售剩食餐點的餐廳,使用者只需註冊便可以折扣價格購買剩食餐點,並於指定的時間取餐,通常是在餐廳打烊或用餐高峰後,APP上販售的「剩食」也並非別人吃剩的食物,而是已烹調但未售出的餐點。 不只在餐廳現場,英國非營利組織Feedback創辦人特拉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同時也是《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一書的作者,長期在全球各地對抗食物浪費議題,他從古巴比倫人釀啤酒的方式得到靈感,收集廢棄麵包...

    在臺灣,也有越來越多餐飲工作者意識到自身扮演減少食物浪費的關鍵角色,透過餐點提供及號召活動一起響應不浪費的理念。 新北市2017年創立媒合農友與餐廳的平台「惜食分享餐廳計畫」,讓無處可銷的NG醜蔬果透過平台販售給餐廳廚師,使格外品也能變身佳餚;此外,也出現連鎖餐飲集團籌畫開設以醜蔬果為主要食材的餐廳品牌,這意味著食物浪費議題因為消費者的關注,正在開始慢慢改變市場運作的方式。 《剩食》一書香港作者陳曉蕾認為,惜食最重要的其實是從「源頭」就開始減量,而不是製造出大量的浪費後才想怎麼解決。身為消費者的你我,絕不要輕忽自身的力量,每一餐的食物選擇、採買方式的調整,都是改變的契機:定時定量購買、寫下購物清單、盡量不衝動購物。願一己之力終能如涓滴細流,匯聚成永續消費的泱泱之河。

  3. 畢肯是美國第一座都市食物森林目的在提供有機食物復育當地生態系及提升社區參與畢肯食物森林座落於畢肯丘Beacon Hill社區鄰近市中心與傑佛遜公園Jefferson Park相連共有7英畝土地目前已開發1.75英畝的樸門permaculture農地種植可食植物園莓園堅果區及蔬菜等。 2016年,志工參與時數累計達14,500小時,共同照顧183種香草、花卉及藥用植物、77種蔬菜與穀類、92種灌木、47個樹木品種、14種爬藤類及5種敷地植物。

  4. 凱薩與馬克安東尼Marcus Antonius兩人親自前往埃及也有保障糧食運輸的意思到了西元前三〇年屋大維戰勝安東尼直接控制埃及更是確保羅馬的糧食供應無缺此後數百年間埃及一直都是羅馬的穀倉八世紀以後阿拉伯帝國興起逐漸切斷歐洲的糧道十世紀左右突厥人進入西亞地區直接威脅拜占庭帝國也切斷歐洲大部分地區與亞洲的聯繫埃及的糧食自然也不再供應歐洲緊鄰地中海的地區。 十六世紀,西班牙逐漸發展新航路,逐漸可以與奧斯曼帝國競爭,也開啟了新的商業組織與貿易的型態。

  5. line. twitter. 以「紡錘體轉置(Spindle Transfer, ST)技術」,讓全球首例ST牛寶寶誕生,ST牛擁有臺灣黃牛耐熱的特性,但外表性狀跟荷蘭牛完全相同,預期也有能擁有與荷蘭牛相同的產乳能力。 (圖片提供/屏科大) 國產鮮乳的奶源,來自於荷蘭牛的貢獻,但荷蘭牛原生於溫帶,臺灣的氣候對牠們而言,真的是太熱了,一到夏季,產乳量明顯受影響,屏科大17日發表「紡錘體轉置荷蘭牛」,將成為改善荷蘭牛怕熱天性的希望。 屏科大動物科學與畜產系教授沈朋志指導生資所博士班李育儒,以「紡錘體轉置(Spindle Transfer, ST)技術」,讓全球首例ST牛寶寶誕生,ST牛擁有臺灣黃牛耐熱的特性,但外表性狀跟荷蘭牛完全相同,預期也有能擁有與荷蘭牛相同的產乳能力。

  6. 20201214. 文字.攝影/楊理博. 根據口述,布農人最初由西部海岸向山遷徙,或許出於對耕地獵場的需求、或許出於其他族群的擠壓,他們篳路藍縷進入濁水溪上游的南投山區,逐漸發展出郡、巒、丹、卡、卓、蘭六大社群。 18世紀初,布農人開始向外擴張,以丹、郡、巒群為主跨越中央山脈主稜的障礙,向東、向南遷徙,形成橫跨南投、花蓮、臺東、高雄的布農山林王國,直到1930年代日本政府的集團移住政策,才被強制遷移至淺山地帶。 翻開今日的臺灣地圖,布農族村落圍繞著中央山脈南段的東西兩側,成為現代社會的邊陲,卻是面對廣袤山林的最前線,數百年間建立的文明遺跡仍靜躺山野…… 馬西桑是郡群布農人從南投向東南翻越所建立最早的部落之一,位於拉庫拉庫溪北岸的深山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