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4日 · 今年,在 COVID-19疫情 下,國際移動時間成本極高,仍來台參與「金馬57」,除為終身成就獎得主侯孝賢擔任頒獎引言,也 以導師身分帶領金馬電影工作坊 ,替新銳導演們授課。. 「是的,這個時間我本來是有其他行程,但一接到金馬獎的邀約,就決定改 ...

  2. 日本. 國民法官. 從 7月21日全國首件國民法官案件 於新北地方法院做成判決後,已陸續有不同的個案在 台北地方法院(7月28日宣判) 、 基隆地方法院(8月4日下午宣判) 展開,過往離一般大眾生活經驗遙遠的法庭活動,也透過大幅的報導與公開程序完整呈現出來。 在案情與判決結果之外,對於法律人──尤其是站在被告角度的律師而言,卻明顯看到檢辯雙方在新制度中資源與力量的不對等。 法庭上「審檢辯」缺一不可的三角平衡中,《報導者》試圖探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 國民法官制度參照的藍本──日本發展經驗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啟示? 「從這兩個案子確實看到,辯護人的資源跟檢察官的系統確實是有落差的。

  3. 2016年10月18日 · 掀起討論熱潮創下韓國電影在台票房紀錄台灣票房達3.4億元的電影屍速列車導演延尚昊14日為了參與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抵達台灣在延尚昊造訪台灣前各類關於他與電影的評論文章滿天飛多數繞著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的論調但實際上對他這位動畫出身的導演所知甚少。 回頭翻找延尚昊過往動畫長片作品,從關於校園霸凌的《豬玀之王》、揭露宗教虛偽與詐騙的《偽善者》,到這次在台中國際動畫影展首映、也是《屍速列車》前傳的《起源:首爾車站》,部部黑暗驚悚,加以貼緊社會黑暗的冷調,直指人性與階級的不堪與險惡,是很成人導向的重口味作品。 無怪乎在影展工作人員猜想中的延尚昊,可能就是有點憂鬱、臭臉,或反應冷淡的那種人。

    • 政府漏接:11年的國際資訊落差,鑄成悲劇
    • 民間串連:受害者、非受害者聯手推動立法
    • 追蹤漏洞:被排除的父親受害者第二代
    • 被忽略的,還有心理狀況
    • 三代⋯⋯誰來接棒?

    「油症事件」爆發時在藥檢局服務、目前擔任食藥署食品組組長的潘志寬指出,台灣當時無論器材等級、檢驗技術皆有所不足,無法從各地送來的樣本中檢驗出確切原因,「當時的承辦員可能慌了,擱置了一段時間沒處理。」因此,省政府衛生處並未於第一時間回報給中央政府,延宕了近4個月的時間,也導致受害者因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持續食用毒油。 油症事件中被檢驗出有問題的彰化油脂公司負責人,其後被判刑坐牢;監察院則糾正此案中失職的公務人員,衛生署之後也首度成立食品衛生處。油症事件雖然成為台灣食安防治網絡的起點,但對於中毒受害者來說,事件從來沒有結束。 隨著時間過去,政府、教科書都不提的事件,社會逐漸遺忘,只留下受害者拖著疲倦的身心,踽踽前行。 2009年,蔡崇隆導演播映《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重新把此議題帶回檯面,並促...

    比起現已高齡86歲的老校長陳淑靜,廖脫如相對內斂,但她內心的強悍絲毫不輸給老校長。廖脫如在油症事件後結婚生子,兩個孩子從小身體都不好,她就騎著機車,背著孩子,到隔壁縣市拿藥。終於要退休的時候,原本以為可以享享清福,老校長一聲:「妳比較年輕,來幫忙!」的召喚,讓她無法再享受退休生活。 《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播映前,油症受害者曾自組「聯誼會」,但受害者多不具備組織的能力與經驗,後來不了了之。紀錄片開拍及播映後,串連起一個個來自不同領域的「非受害者」支援網絡,這一次,受害者不再孤軍奮戰,法律、公衛、影像、文學等專業人士一一加入,成立「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致力於爭取受害者的權益。 廖脫如是創始成員, 2011年接下理事長重任,推動立法保障受害者。她的首要目標,就是找出活在陰影處的其他受害者,...

    《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中,每年保障免費健康檢查,就醫也有補助;另外,也有死亡撫卹金、三節獎金,作為當年的補償。申請限制很寬鬆,不必驗血,只要提交證明文件:例如戶籍謄本、工作證明。對此,日本油症受害者支援中心(YSC)祕書長的藤原壽和相當讚賞,他認為,油症經過多次半衰之後,很難測出殘留,相比日本認定受害者一定要驗血的嚴格規定,台灣的做法更周全。 但研究油症的學者李銘杰持續追蹤患者健康狀況後,發現受害者第二代整體的健康問題和第一代一樣多,證明二代並不比一代更健康,然而目前第二代並不如一代享有住院補助,李銘杰建議二代的照護措施應比照一代。 另外,該條例將保障限於「受害者」、「母親為受害者的第二代」,卻將「父親為受害者的第二代」及「第三代」排除。廖脫如惋惜地指出,協會雖然有看到「父親為受害者的...

    惠民盲校畢業的油症受害者呂文達,曾經為了讓社會認識油症事件,挺身參與《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接受《被遺忘的1979:台灣油症事件三十年》一書訪問。然而直到現在,他認為社會仍不夠了解油症,憶起近幾年食安事件不停爆發,呂文達語氣一沉說道:「台灣對這種公害好像很難得到教訓,一下子就忘記了。」 年幼時曾熱愛游泳的呂文達,成為油症受害者之後,因為畏懼他人眼光,放棄會露出大量皮膚面積的興趣,40年來再也未踏進泳池。高中畢業後,也因為不想讓他人看到眼睛周圍因油症手術過的坑洞、疤痕,墨鏡一戴就是30年。 「心理層面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呂文達緩緩地說道。墨鏡就像一層薄紗,模糊了他人尖銳的視線,由心而生的不安與恐懼,卻始終揮之不去,累積了40年,已然成為他心中一處陽光難以灑落的陰暗區域。 但熱愛音樂的呂文達用...

    但《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通過後,油症受害者仍在持續奮戰,作為油症受害者相互凝聚與集體發聲的平台,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卻面臨後繼無人接棒的困境。 截至2018年8月,國健署列冊追蹤的油症患者總數為1,886位:協會掌握到的患者約500人左右,且實際在協會工作的,只有廖脫如與一位社工,「兩人小組」包辦受害者探訪、辦理健康講座、團體諮商等。該位社工的薪資接受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的人事補助,廖脫如則始終是義務性工作,從未領過薪水。 自從陳淑靜把接力棒傳給廖脫如將近10年,在這期間油害對她個人健康的威脅,一次次地步步進逼。「從2017年開始,身體發生了一點問題。有次去台北開完會要回來的時候,我差點倒在台北車站,」廖脫如思考,該是時候從協會退下來了,她期望由年輕一代的油症受害者為協會帶來新的方針...

  4. 由林君陽執導、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大慕影藝製作,這部10集的電視劇從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為起點,延伸出加害者家庭、受害者家庭,各自在巨大的黑暗創傷中蹣跚前進、追尋稀微希望之光的故事。 第一集,賈靜雯、溫昇豪飾演的受害者家屬,和陳妤飾演的加害者家屬,在電視新聞台狹路相逢,把立場對立的兩方拋入慣於製造立場的新聞場域中。 《我們與惡的距離》像是一把鋒銳的手術刀,在所謂正義的表面劃出一道又一道的縫隙來,每個人心中竄流不息的小奸小惡如膿血汩汩流出。 我們與惡,若即若離。 即時媒體氾濫、鄉民正義當道,當我們轉開電視收看劣質新聞、或在臉書留言辱罵的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法庭上是否總是鐵證如山? 死刑判決是否沒有瑕疵? 槍響的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5. 2023年6月27日 · 這集節目,有10年諮商輔導經驗的心理師來到錄音室,談她在第一線看見的事:有個案在說出來後,無法第一時間被相信,落下失望的淚水;有個案在MeToo運動發酵的現在,被喚起遺忘的創傷回憶,充滿憤怒與不甘。 到底「說出來」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心理師又如何看待「說出來」的歷程? 這集也回答聽友們的提問: 聽到別人闡述經歷,我卻難免有所懷疑,但又不該「檢討受害者」? 社群輿論也會帶來傷害,為何#MeToo受害者鮮少訴諸法律途徑,卻要選擇網路發聲? 為何有些受害者只想說出經歷,不想「懲罰」加害者? 當時沒說,現在才說? 沒有公開說出來,反而充滿罪惡感,該怎麼辦? 面對受害者的傾訴,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 (來賓|諮商心理師妍潔;製作團隊|詹婉如、張子午、藍婉甄、汪彥成)

  6. 2020年12月28日 · 2020《報導者》年度照片選集:歷史地層的99道刻痕. 2020年新聞事件一波波襲來,不斷沖刷我們的記憶,考驗我們對世界的適應。. 年初的總統大選、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年中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末緒、港版《國安法》上路,年底的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