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5日 · 情侶吵架很常見,意見不合多說兩句就吵起來,吵到後面有人奪門而出,但起點是一件小到忘了是什麼的事。情侶之間的不合,我通常會建議對方先溝通,請見與對方相處的原則。 可是這件事在婚姻當中更困難了。夫妻有更多意見不合的時候,如果你有了小孩,有一陣子可能老公做什麼都惹你不開心。

  2. 2020年5月29日 · 小生. 作者介紹. 載入失敗. pexels. 被劈腿過要怎麼撫平情緒,再去信任另一個新的人? 曾目睹最深愛的人上了別人的車,我騎著機車跟在後面,電話不停地,看著車開下住宅大樓地下室,手機不通訊息沒回,早上買的愛心早餐掛在機車置,很失落很無奈很難過。 是不是因為我騎機車所以她上了別人的汽車? 是不是因為我沒房所以她進了別人的家? 原來被劈腿眼不見為淨是最好的。 走了一年多,認識了一個女生,很喜歡她也很幸運地在一起。 但她認為彼此信任很重要,她會把朋友與情人分得很清楚,要我別擔心、不要緊迫盯人。 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提心吊膽地害怕以前的事再上演⋯⋯剛開始認識她的時候什麼都可以聊,但在一起後幾乎都會因為我沒安全感而吵架,吵到現在她累我也累,很難過不知道該怎麼辦。

    • General Rule 1. 別說「我也是」
    • General Rule 2. 別只單純地回答別人的問題
    • General Rule 3. 將對方說的話延展成新話題
    • General Rule 4. 具體回答對方的問題
    • General Rule 5. 避免問出「是非題」
    • General Rule 6. 順著對方問題,提出反問

    大家一定都遇過這種話題「小偷」,把話題的重心轉到自己身上,也沒有留下一點話尾、更沒有想要聽別人分享經驗的意願。 這種「我也是」的回答,無疑是變相的告訴對方「我沒有很想了解你」「這件事情沒什麼特別的」,很快就讓話題結束了。往後遇到他人想和你分享經驗,請試著先把「很想分享自己」的心情收起來,好好聽完他人的經驗,再適時提問、聊聊自己的故事吧。

    面對他人提出的「是非題」,不要只回答「是」或「不是」,否則對話瞬間就結束了。想讓對話順暢、延續,得留「話尾」給人回應。像是「原來你對這個有興趣?」「好玩嗎?」 如果對方的話題你真的不了解、也沒有興趣,不如就先從提問開始,盡量將對話的光譜引導向對方熟悉、有興趣的那一端。

    延展話題的好方法,其實是可以練習著將對方說的話「圖像化」,像是在腦中描繪「棒球隊經理」的例行事務,針對工作項目進行提問。如果想像不出來,可以直接問:「棒球隊經理都負責什麼事?」一旦開始想像對方處境,接著聯想到他可能會遇到的事情,甚或是與他一起共事的夥伴可能是什麼樣的人,這些都是聊天的素材。

    回答「都喜歡」,幾乎完全不留給對方發展下個問題的空間,會很容易陷入冷場,即便你是微笑著回答,也會讓對方有一種「他是不是不想跟我聊天」的錯覺。 假如對方的提問你真的毫無涉獵,也可以舉個例子,為對方鋪設問下個問題的台階,進一步尋找雙方的交集點。

    是非題的問題,通常答案都是理所當然,也很難接續,一問出來就會讓場面陷入凍結。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你必須更深入了解對方的狀況,把對方的處境做為切入點,就可以問出比較有發展性的問題。最好的提問者是,能夠讓說話者本人主動想起他忘記的事情,這樣才能得到意料之外的回應。

    「反問」是很基本的對話技巧,基本上對方會提出某個問題,表示對該問題很感興趣,換句話說,他可能針對這個問題有準備許多答案與討論內容,也想被問。 剛開始聊天的時候,反問可能並不會製造多有趣的氣氛,但通常只要丟出任何訊息,對方都會回應,不至於中斷話題。所以,初次見面的人,針對對方的話進行反問,可以緩解彼此緊張的情緒。

  3. 2017年1月11日 · 1. 不要回應「我也是」 當對方說一些自己覺得很特別有趣的事,你用「我也是」來接話,等於是壞他的興致。 吉田指出,雖然大家都很想「聊自己」,但至少等對方說完,或是問你「你也遇過同樣的事嗎? 」的時候再說。 A:「陣子,我高爾夫球出了我的最佳成績。 B:「我之前也去高爾夫球耶! 很顯然 A 是覺得自己的經驗很特別才想跟 B 說,並不是想聽 B 的經驗。 碰到這種狀況,我們應該先傾聽,再回應。 「最佳成績! 好厲害,幾桿? 」「有用到長桿嗎? 」這些問法才會讓說話的人開心。 2. 引起對方興趣. 有趣對話的重點,就是讓對話順暢,你必須把話題的光譜盡量偏向對方有興趣的那一側。 如果朋友問,「有在高爾夫球嗎? 」你只回答「沒有。 」對話立刻就結束了。

  4. 2019年2月20日 · 即使這麼累回到住處後她還是繼續跟男友打電玩到深夜兩點才肯睡覺但是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卻一直做夢。 早上七點又被鬧鐘吵醒,又是新的一天,拖著重度疲勞的身軀,再度騎車上班!

  5. 2016年12月22日 · 你是否曾經跟別人說話,對方的眼神卻頻頻閃避,這時你的感受如何? 會覺得對方有事隱瞞你嗎? 或者對方一直盯著手機,不看你的眼睛,此時你覺得被輕視、被忽略嗎? 有很多職場工作者曾問我,說話時到底該不該看對方的眼睛? 是要一直盯著對方的瞳孔看嗎? 如果看異性的眼睛容易害羞怎麼辦? 今天,我就想針對「眼神」這個很重要的非語言溝通途徑,與大家分享幾項技巧: 眼耳並重的溝通技巧. 一般而言,我會建議 人們交談時最好有70~80%的時間可以看著對方,你會較容易對他產生認同與理解,也較容易彼此喜歡。 國外有項調查顯示:課堂中聽課同時也會注視老師的學生,對上課內容的吸收力與對老師的喜愛程度,會高於只聽課卻不看老師的學生好。

  6. 2017年1月25日 · 從心理層面來看,會攻擊別人的人大致可分為以下類型: 國王型 :用命令式的語氣,散發一種「我跟你們不一樣」的高傲態度,希望別人遵從他的意思。 沒穿衣服的國王型 :滔滔不絕地炫耀自己,如果有人說出和他不同的意見,就會有激烈的反應,並加以批評。 羨慕、忌妒型 :因為羨慕或忌妒而說出批評的話,是一種「酸葡萄」的心態。 通常發生在同儕或朋友等對等關係中。 大少爺型 :這類的人如果有什麼不順他意的事發生,就會像小孩一樣發脾氣、鬧彆扭,把錯都怪在別人身上。 悲情女主角型 :老是抱怨或說負面的話,營造「我很可憐」的形象,很容易對小事過度反應,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轉移目標型 :會把暗藏在內心的不滿與鬱悶轉移到他人身上,透過攻擊不相干的人發洩情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