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字詞:寄,注音:ㄐㄧˋ,宀部+8畫 共11畫 (常用字),釋義: [動] 1.暫時的托身。 《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佗方? 」《聊齋志異.卷三.連瑣》:「何居里,久寄此間? 」 2.託付、依附。 如:「寄託」。 《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3.傳達言語、書信、心意等。 今多指透過郵遞傳送。 如:「寄信」、「寄郵包」、「寄語白雲」。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曲:「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 [副] 1.暫時依附的。 如:「寄居」、「寄宿」、「寄食」。 2.臨時委託的。 如:「寄存」、「寄賣」。 [形] 非親生關係的。 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託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信。 ~錢。 認的親屬:~父。 ~母。 ~子。 (1) (形聲。 從宀 ( mián),表示與家室房屋有關,奇聲。 本義:寄居) 寄,託也。 ——《說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儀禮·喪服》傳. 可以寄百里之命。 ——《論語》。 皇 疏: “寄是暫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令可以寄政。 ——《國語·齊語》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諸葛亮《出師表》 倚南窗以寄傲。 ——晉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託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 ——白居易《有木詩》 蠻煙瘴雨土卑溼,留我寄命與茲鄉。 ——黃景仁《洞庭行贈大歸包川》 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 ——《南史·江淹傳》 依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寄送:指傳送物品、信件等,例如:他寄給我一封信。 寄託:指託付、委託,例如:他把孩子寄託給親戚照顧。 寄宿:指住在別人家裡或學校宿舍,例如:他寄宿在學校。 暫存:指把物品暫時存放在某處,例如:他把行李暫存在火車站。 寄主:指生物學術語中的宿主,即被寄生生物所寄生的生物體。 寄居:指居住在某處,例如:他寄居在朋友家。 寄生:指一種生物體依附在另一種生物體上並從中獲取營養的生活方式。 在某些方言中,"寄" 還可以表示暫時、臨時的意思。 使用 "寄" 時,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確定它的準確含義。 寄 這個字在中文裡有多種含義,可以作為動詞、名詞或者形容詞使用,具體意思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含義:動詞:寄送:指傳送物品、信件等,例如:他寄給我一封信。
古代稱翻譯東方民族語言的官吏 。 如:寄象 (古代指能通傳南方與東方語言的翻譯官。 后泛指翻譯);寄鞮 (古代指能通傳東方與西方之語的翻譯官,后泛指翻譯) 寄偽兒啼。 (區寄假裝像小孩子的啼哭。 兒,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非親生的——指親屬 。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諸葛亮《出師表》 令可以寄政。 ——《國語·齊語》 倚南窗以寄傲。 ——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儀禮·喪服》傳. 寄,托也。 ——《說文》 可以寄百里之命。 ——《論語》。 皇疏:“寄是暫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蠻煙瘴雨土卑濕,留我寄命與茲鄉。 ——黃景仁《洞庭行贈大歸包川》
寄 jì 〈形〉非親生的——指親屬 [adopted]。如:寄兒;寄爹;寄娘;寄女;寄名(舊時迷信將兒童拜在他人名下做義子,叫寄名) 寄 jì 〈名〉 人物名 [name] 寄偽兒啼。(區寄假裝像小孩子的啼哭。兒,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3.傳達言語、書信、心意等。今多指透過郵遞傳送。如:「寄信」、「寄郵包」、「寄語白雲」。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曲:「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1.暫時依附的。
託 ㄊㄨㄛ 付 ㄈㄨˋ 。 如 ㄖㄨˊ : 「 寄 ㄐㄧˋ 託 ㄊㄨㄛ 」 、 「 寄 ㄐㄧˋ 望 ㄨㄤˋ 」 、 「 寄 ㄐㄧˋ 放 ㄈㄤˋ 」 、 「 寄 ㄐㄧˋ 養 ㄧㄤˇ 」 、 「 寄 ㄐㄧˋ 賣 ㄇㄞˋ 」 、 「 寄 ㄐㄧˋ 存 ㄘㄨㄣˊ 」 。 依 ㄧ 附 ㄈㄨˋ 。 如 ㄖㄨˊ : 「 寄 ㄐㄧˋ 食 ㄕˊ 」 、 「 寄 ㄐㄧˋ 主 ㄓㄨˇ 」 、 「 寄 ㄐㄧˋ 居 ㄐㄩ 」 、 「 寄 ㄐㄧˋ 生 ㄕㄥ 蟲 ㄔㄨㄥˊ 」 、 「 寄 ㄐㄧˋ 宿 ㄙㄨˋ 生 ㄕㄥ 」 。 傳 ㄔㄨㄢˊ 送 ㄙㄨㄥ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