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法醫. 已導致2人死亡4重傷的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令全台人民過去一個多星期陷入食安恐慌。. 上週四3月28日晚上8點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緊急 召開記者會 ,宣布從第一名死者體內首度驗出劇毒「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原譯「米酵菌酸」)後,迄今 ...

  2. 2024年3月20日 · 種種問題在檢討兒盟與社工的聲浪背後隱而未顯3月18日的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中衛福部長薛瑞元首度為此一重大兒虐案致歉承諾一週後交出完整檢討報告在立委連續不斷質詢中逐漸還原事發前制度的運作軌跡2023年9月1日兒盟交付男童給合作之劉姓保母照顧台北市文山區居托中心於9月26日進行首次新收托訪視時觀察到孩童無法自然融入托育地活動須再花時間慢慢引導」,立委陳昭姿 質疑 這段紀錄當時無人聞問。 根據衛福部公布「112.12.24發生待出養童受虐致死事件服務時序表」,兒盟社工9月到11月也進行過3次訪視,居托中心原訂於12月21日無預警訪視,因接獲保母通知同住家人確診而取消,12月24日孩童死亡。

  3. 2024年1月29日 · 中研院在2019年串連國內數十間醫療機構,大張旗鼓推動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簡稱TPMI),如何牽扯一連串的研究倫理、專利侵權、甚至隱私與國安問題,最終在尚未達到目標的第3年宣布暫停?. (攝影/陳曉威). 以打造全球華人最大基因庫、建立 ...

    • 政府漏接:11年的國際資訊落差,鑄成悲劇
    • 民間串連:受害者、非受害者聯手推動立法
    • 追蹤漏洞:被排除的父親受害者第二代
    • 被忽略的,還有心理狀況
    • 三代⋯⋯誰來接棒?

    「油症事件」爆發時在藥檢局服務、目前擔任食藥署食品組組長的潘志寬指出,台灣當時無論器材等級、檢驗技術皆有所不足,無法從各地送來的樣本中檢驗出確切原因,「當時的承辦員可能慌了,擱置了一段時間沒處理。」因此,省政府衛生處並未於第一時間回報給中央政府,延宕了近4個月的時間,也導致受害者因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持續食用毒油。 油症事件中被檢驗出有問題的彰化油脂公司負責人,其後被判刑坐牢;監察院則糾正此案中失職的公務人員,衛生署之後也首度成立食品衛生處。油症事件雖然成為台灣食安防治網絡的起點,但對於中毒受害者來說,事件從來沒有結束。 隨著時間過去,政府、教科書都不提的事件,社會逐漸遺忘,只留下受害者拖著疲倦的身心,踽踽前行。 2009年,蔡崇隆導演播映《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重新把此議題帶回檯面,並促...

    比起現已高齡86歲的老校長陳淑靜,廖脫如相對內斂,但她內心的強悍絲毫不輸給老校長。廖脫如在油症事件後結婚生子,兩個孩子從小身體都不好,她就騎著機車,背著孩子,到隔壁縣市拿藥。終於要退休的時候,原本以為可以享享清福,老校長一聲:「妳比較年輕,來幫忙!」的召喚,讓她無法再享受退休生活。 《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播映前,油症受害者曾自組「聯誼會」,但受害者多不具備組織的能力與經驗,後來不了了之。紀錄片開拍及播映後,串連起一個個來自不同領域的「非受害者」支援網絡,這一次,受害者不再孤軍奮戰,法律、公衛、影像、文學等專業人士一一加入,成立「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致力於爭取受害者的權益。 廖脫如是創始成員, 2011年接下理事長重任,推動立法保障受害者。她的首要目標,就是找出活在陰影處的其他受害者,...

    《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中,每年保障免費健康檢查,就醫也有補助;另外,也有死亡撫卹金、三節獎金,作為當年的補償。申請限制很寬鬆,不必驗血,只要提交證明文件:例如戶籍謄本、工作證明。對此,日本油症受害者支援中心(YSC)祕書長的藤原壽和相當讚賞,他認為,油症經過多次半衰之後,很難測出殘留,相比日本認定受害者一定要驗血的嚴格規定,台灣的做法更周全。 但研究油症的學者李銘杰持續追蹤患者健康狀況後,發現受害者第二代整體的健康問題和第一代一樣多,證明二代並不比一代更健康,然而目前第二代並不如一代享有住院補助,李銘杰建議二代的照護措施應比照一代。 另外,該條例將保障限於「受害者」、「母親為受害者的第二代」,卻將「父親為受害者的第二代」及「第三代」排除。廖脫如惋惜地指出,協會雖然有看到「父親為受害者的...

    惠民盲校畢業的油症受害者呂文達,曾經為了讓社會認識油症事件,挺身參與《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接受《被遺忘的1979:台灣油症事件三十年》一書訪問。然而直到現在,他認為社會仍不夠了解油症,憶起近幾年食安事件不停爆發,呂文達語氣一沉說道:「台灣對這種公害好像很難得到教訓,一下子就忘記了。」 年幼時曾熱愛游泳的呂文達,成為油症受害者之後,因為畏懼他人眼光,放棄會露出大量皮膚面積的興趣,40年來再也未踏進泳池。高中畢業後,也因為不想讓他人看到眼睛周圍因油症手術過的坑洞、疤痕,墨鏡一戴就是30年。 「心理層面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呂文達緩緩地說道。墨鏡就像一層薄紗,模糊了他人尖銳的視線,由心而生的不安與恐懼,卻始終揮之不去,累積了40年,已然成為他心中一處陽光難以灑落的陰暗區域。 但熱愛音樂的呂文達用...

    但《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通過後,油症受害者仍在持續奮戰,作為油症受害者相互凝聚與集體發聲的平台,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卻面臨後繼無人接棒的困境。 截至2018年8月,國健署列冊追蹤的油症患者總數為1,886位:協會掌握到的患者約500人左右,且實際在協會工作的,只有廖脫如與一位社工,「兩人小組」包辦受害者探訪、辦理健康講座、團體諮商等。該位社工的薪資接受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的人事補助,廖脫如則始終是義務性工作,從未領過薪水。 自從陳淑靜把接力棒傳給廖脫如將近10年,在這期間油害對她個人健康的威脅,一次次地步步進逼。「從2017年開始,身體發生了一點問題。有次去台北開完會要回來的時候,我差點倒在台北車站,」廖脫如思考,該是時候從協會退下來了,她期望由年輕一代的油症受害者為協會帶來新的方針...

  4. 學術欺詐(academic fraud)議題因 林智堅涉論文抄襲 又在台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論文抄襲一直是學術欺詐的冰山一角,其他方式如論文作者不當掛名,在台灣學術界屢見不鮮,幾乎已形成牢不可破的完美共犯族群。 學術界如此上下交征利,各取所需,就像房間裡的大象,弊端叢生卻被視而不見。 學術欺詐即使被揭發,當事者被處罰,學術誠信(academic integrity)風氣之建立仍然遙不可及。 究其原因,主要根源是社會功利主義當道及投機橫行,知識分子禁不起誘惑,貪圖名利、權勢、財富,把學術論文當敲門磚或遮羞布,敗壞學術風氣及汙染學術殿堂。 尤有甚者,有些當事者不僅不承認過錯,還以各種荒謬理由百般搪塞,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知識分子若默不吭聲、置身度外,將是學術誠信另一個巨大的危機。

  5. 2016年3月14日 · 這個台灣史上規模最周延而全面的228檔案徵集計畫,奠定了往後研究、了解228事件的基礎。 繼228檔案的徵集之後,檔管局於2002年執行「國家安全、美麗島事件與重大政治事件檔案訪查徵集計畫」,戒嚴時期政治案件檔案陸續從國防部移轉到檔管局。 「檔案徵集組」組長涂曉晴曾全程參與228檔案徵集訪查工作,「第一次到公賣局庫房時,就發現一份檔案記載賣菸婦人林江邁,她的頭被士兵槍托打傷等過程的筆錄,我心裡一驚,馬上拿給老師確認,這就是事件源頭的紀錄,當下就覺得怎麼那麼幸運,不會形容那種感動。 」如今回憶起來,仍掩不住當年發現關鍵歷史檔案時的激動。

  6. 2022年8月17日 · 民進黨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身陷論文爭議,台大9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相關進度,主任秘書王根樹(中)、教務長丁詩同(左)、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右)出席說明。 (攝影/中央社/郭日曉) 發表到國際期刊的論文如果出問題,列名的作者都需要擔負責任,因為所有作者都是屬於「合作」的關係,在身分上是平等的,有差別的只是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