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案件內容五花八門,有成年人的 復仇式外流色情影片 、如廁偷拍、甚至是猥褻兒少的過程和諸多誘拍未成年的裸露影像,在在都讓莊明雄膽戰心驚。 在與這些色情罪犯交手的紀錄裡有台版N號房之稱的創意私房是規模最大的案件。 2021年年底,國內最大性影像販售論壇「創意私房」遭警方查獲。 他們將偷拍、誘拍和各種非自願外流性影像製作成「招牌」,建立一套「供貨/賣貨」的商業架構,其中負責「供貨」的成員一共10多人,包括軍警、老師和攝影師等職業。 完成性影像拍攝後,他們就將成品售予論壇牟利;後續論壇再利用這樣的資源來招攬更多付費會員,達到盈利的循環。

  2. 2018年7月11日 · 電影. 崔永徽導演作品《只有大海知道》在6月中旬上映,這部號稱「最蘭嶼的電影」,講台灣老師為爭取積分以調回台灣,因此成立舞蹈隊,蘭嶼男孩馬那衛想和在台灣開計程車的父親見面,參與傳統舞蹈來台演出,文本簡單,但細節豐富。 回溯台灣電影史上的蘭嶼身世,多是獵奇、歧視交錯的「漢族沙文主義觀點」,或是只將蘭嶼地景與住民當成小島風情的布景。 《只有大海知道》中「蘭嶼元素」明顯而日常,看似平凡,但電影這一小步,卻是台灣文化的一大步。 1965《蘭嶼之歌》:最歧視、誤解蘭嶼的電影. 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公司出品《蘭嶼之歌》,是最早以蘭嶼為主題的電影,動員蘭嶼居民不知數百,連被稱為「蘭嶼之父」紀守常神父也客串演出。

    • 亮點1:在台烏克蘭人領旗代表「基輔同遊」上街
    • 亮點2:從不被看見到實踐改變,20年來年年報到的那群人
    • 亮點3:女同站出來!「各國佳麗」前來參與盛宴
    • 同志權益爭取仍有未竟之事

    27歲的申武松(Olek)是一名在台韓裔烏克蘭人,今年代表烏克蘭,也代表「基輔同志遊行(KyivPride)」組織參與同志大遊行。申武松表示,基輔同遊是烏克蘭最大的LGBTQ組織,今年戰爭爆發以來,他們在社群媒體十分活躍,包括向國際溝通、從物資協助、財務支援到心理諮商,全面支持戰爭中受傷的LGBTQ族群等等。 申武松說,因為今年基輔同遊活動無法在烏克蘭舉辦,但同遊組織積極參與各國活動,官方旗幟已出現在波蘭首都華沙、丹麥、塞爾維亞等國,目前已至少18個國家,如今更參與亞洲最大的台灣同志大遊行活動。 「透過參與遊行,我們希望讓台灣人看見烏克蘭,並給予支持,尤其表達對烏克蘭同志族群的聲援,因為他們和其他烏克蘭人民一樣,正在捍衛自己的國家,」申武松說。 基輔同遊的口號有兩個,第一是「用所有顏色捍衛自...

    梅子表示,2003年台灣舉辦第一屆同志大遊行,當年的主題是「看見同性戀」,因為在當時,同性戀是一群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族群: 負責舉辦第一屆同志大遊行的「同志諮詢熱線」裡頭,就有好幾位成員,這20年來從不缺席。每年走著走著,經歷著社會對於同志族群的從看不見,一路到討論同志結婚、同性婚姻合法。 梅子說,「第一屆舉辦的時候,因為擔心大家會有出櫃壓力,義工們連夜趕製了300多個面具,讓大家可以戴上。」同志諮詢熱線祕書長杜思誠也回憶,第一次走上街的感覺,看著彩虹旗在前頭,心裡長出很多力量;一開始有人戴墨鏡、有人圍圍巾,最後也都拿了下來,那年沒有人使用他們準備的面具。 20年來,同志大遊行慢慢增加各種元素,杜思誠說,從最早期同志相關的NGO參與,慢慢開始有商業公司響應;2010年起,高雄、屏東、台東都...

    同志大遊行是一場包容多元的盛宴,讓LGBTQIA,即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者、跨性別者、酷兒、雙性者、無性戀者,所有人都能不畏他人眼光,上街展現自我。 今年同志大遊行的主持人之一、同志諮詢熱線的Amy表示,過往的各種同志活動派對,多以男同志為主題;女同志的交友空間,相較男同志較為限縮,幾乎很少有純女同(包含自我認同為女性)的活動。

    不只女同志派對,同志諮詢熱線也在遊行前一天(28日)晚間舉辦了第四屆「跨性別遊行:照亮跨權、平等向前」。特地選在晚上,是象徵這群跨性別族群,在黑暗中的孤單前行、生活上仍受到諸多誤解的處境,包括無法自由使用洗手間、因為衣著與性別不符而失去工作機會等,希望藉由這場「同志小遊行」,讓更多人看見他們。 而26日大遊行當天,則是所有人、所有訴求都能一起被看見。不只讓平時關注同志的人,也能讓更多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接觸而理解。 目前台灣有數十個與同志相關的組織與社團,每一年遊行,正是大家上街舉起標語,讓平時所推動的議題,藉此機會讓更多人看見的關鍵時刻。包括跨國同志婚姻、共同收養、人工生殖、老年長照、性別教育、跨性別族群的日常生活處境困難、還有同志情慾、愛滋議題等,都是如今同志正面對、未來也需要持續因應...

  3. 原漢家庭長大的Ciwang,是原運領袖的小孩,她會讀書、有資源,已是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但仍不能免於周遭無心的「微歧視」 (Microagression,指對於少數族群無意、隱性的歧視)。 她以自身經驗呼籲,在原住民尋求轉型正義之際,社會應關注「微歧視」對原住民帶來的後續效應。 「我必須活成什麼樣,才符合原住民的標準? 「如果我不夠像原住民,我會被質疑是否利用這個身分,去獲得某些權益跟福利? 這是生活在都市、時刻被貼上刻板印象,許多年輕都市原住民內心的痛。 來自花蓮秀林太魯閣族的 Ciwang Teyra ,35歲,目前任教於台大社工系,出身原運領袖家庭,父親Teyra Yudaw是推動太魯閣族正名 的重要推手 。 她在父親、自己、族人、其他原民青年身上,看見跨世代存在的原漢歧視。

  4. 2019年10月10日 · 電視劇《用九柑仔店》改編自台灣漫畫,看似一個青年返鄉的故事,層層疊疊藏著許多線頭,都市更新、北漂青年、人口老化、隔代教養、失能的家庭⋯⋯在在都是台灣社會正在面臨的問題。 隨著劇情軸線捲動,觀眾得以看見昔日的柑仔店如何承載人與人的關係。 《用九柑仔店》持續叩問的是:現代化市場經濟帶來便利與發展,但是,發展就是進步嗎? (※本文與影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觀看) 【戲裡戲外】《用九柑仔店》的溫柔提問:人生百味裡,思考什麼是成功. Watch on. 「阿公,如果爸拔不回來載我,是不是就不會死掉了? 」 「恁爸爸出車禍,是因為雨落太大,才出車禍,不是因為欲載恁。 」 「真的嗎? 」 「真的啊。 若要怪,要怪雨落太大。 」 「那你什麼時候會死掉? 」 「阿公會死掉?

  5. 2020年6月28日 · 雖然我國有 《優生保健法》第9條 ,保障部分女性在某些情況下墮胎合法的權利,例如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並在 《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第15條 訂定可施行人工流產的懷孕週數。 但《優生保健法》第9條仍規定,即使在這些情況下,已婚婦女墮胎需取得配偶同意,未成年女性墮胎需取得家長同意等規定。 這不僅長年被婦運團體質疑會導致某些女性不敢尋求合法醫療資源,反而將墮胎持續地下化,也侵害女性身體自主權及健康權;同時,這樣的規定仍然是違反國際法的人權保障。 反墮胎公投頻浮出,女性健康權不能再倒退.

  6. 2021年12月30日 · 5年前,來自苗栗蘭高中的詹俊宥,透過繁星計畫以48級分錄取台大,刷新錄取台大的最低分數紀錄,一度轟動媒體版面,引來鋪天蓋地的嘲諷。 今(2021)年,詹俊宥已畢業、就職,《報導者》特約記者張嘉恩追蹤這位「最狂」台大生,理解他這些日子經歷了什麼,如何走過標籤、低潮,勤懇地耕耘出自己的價值。 這篇 〈5年前,他48級分繁星上台大〉 ,同時也是今年《報導者》最多人閱讀的報導。 「寫這篇文章,解開了我心裡的許多結,」在Podcast中張嘉恩首度吐露,我們才知道她與詹俊宥同年,當年繁星放榜時,她也是那個看著媒體欣羨詹俊宥遭遇的高三生。 這個故事埋在她心裡5年,與詹俊宥開始訪談後,她親自去到蘭、也訪問更多繁星人的心聲,聽從一個旁觀者、到一個書寫者,她有什麼改變與體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