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社群平台 Threads(用戶經常暱稱為「脆」)在台灣快速崛起,正在創造龐大的流量紅利,對品牌與企業來說,將是社群行銷不可錯過的新機會。Threads 自去年推出後,在台灣已經是用戶成長最快的社群平台,目前全球累積超過 1.9 億用戶,台灣用戶推估大約 350 萬左右,其中 Z 世代更佔大多數,台灣 ...

    • 排除
    • 合併
    • 重組
    • 簡化

    公司成立初期,老 K 凡事親力親為。隨著業務量增加,他開始力不從心。他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內容,砍掉了很多不重要的「細枝末節」。以招募為例,以前老 K 親自披掛上陣,面試每一個員工。現在,只有部門經理級的複試,他會把關,其他的事情都是交給人力資源部全權負責。 實際上,排除法是四種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種。當接到工作任務時,不是馬上執行,而是考慮有沒有可以排除掉的步驟和環節,排除這些步驟和環節會不會影響整體工作成果。如果這個步驟或環節的排除,並不影響整體工作成果,說明它是你工作中冗餘的任務,把它排除掉有利於節約資源,提升效率。

    老 K 剛創業時,專案是一個一個接的,有時還連續不上,現在隨著業務量的猛增,他經常要同時並行多個專案。為了提高效率,他經常會把同一行業的專案歸類處理,這其實就是合併的技巧。 合併的重點是把同一類型的工作集中處理,因為這類型的工作有重複和交叉的地方,透過對這些地方進行整合,可以幫助我們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做諮詢,經常要給客戶企業出具專案諮詢建議書。以前老 K 都是用「演繹推理」,也就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透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專案結論的過程。老 K 發現,有些客戶面對前面大段的推理,表現得極不耐煩,所以他重新調整了彙報順序。 建議書沒變,只是彙報時,他將結論前置,然後再一一進行推導,這種方法受到了客戶的普遍歡迎,這就是重組。重組就是改變工序程序,使作業的先後順序重新組合。

    老 K 有個同學,大企業出身,建議他採用歐美企業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對企業實行規範化管理。老 K 研究發現,大企業的方法的確不錯,但過於繁瑣,不適合像他這樣的小企業。他認為,小企業重要的是「小而精,小而美」。他帶領團隊費了不少心思,對組織架構和工作的流程進行了簡化處理。所以,過多的糾纏細節反倒會讓工作變得複雜和無序。 當然,努力和拚搏很重要,但如果總是追求這些淺層次的東西,你就很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讓你的努力和拚搏卓有成效。當你忽視真相時,你的人生節奏也就亂了。人生很短,但別活得太著急,不要讓你的忙碌,毫無目標和遠見。 (本文出自《刻意學,一年頂十年》,大是文化出版)

  2. 2018年5月17日 · 以下是過去曾發生的實際判決案例。 (高等法院 103 年度重勞上字第 33 號民事判決) 案例摘要. 某知名電子製造商的總經理,為了協助女兒到國外就學報到及尋找住處,特別提前向公司請假 3 天。 不料,因祕書填錯假單、誤植請假日期,而漏掉了第一天的假未申請。 於是,這位總經理便口頭向董事長補請第一天的假。 然而,總經理請假的第一天,正是公司重要幹部會議召開的日期。 董事長進到會議室,沒看到這位總經理,於是當著其他員工的面,直接在會議室撥打電話、開擴音,質問這位總經理人在哪裡。 當時總經理人在飛機上,而且機艙已經關閉準備起飛,只好跟董事長道歉並解釋。

  3. 2013年8月26日 · 這個經常提起的藉口是個老掉牙的慣用語,做為不採取行動的煙霧彈,或轉移別人的譴責,並且逃避責任。 在這個階段,人們其實明白該做些什麼事,才能取得成果,但同時也明顯欠缺足夠的責任感或參與的欲望。

  4. 2016年12月2日 · 年輕人為「做過的事」感到後悔;長者則為「沒做過的事」懊悔萬分. 在此項研究中發現,年輕人通常會對於「做過的事」讓自己感到尷尬或陷入麻煩而懊悔不已,例如問冒犯的問題拒絕、做事投機取巧被抓包等等。. 相反地,70、80歲的長者則會對於「沒做 ...

  5. 2024年9月12日 · 準電腦革命浪潮,預測3D圖形是新趨勢 看準電腦中圖像比重提高的趨勢,讓當時在消費性晶片設計製造商巨積(LSI Logic)擔任工程師的黃仁勳,與當時在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工作的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同事克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萌生創業想法。

  6. 2018年5月14日 · 主要的原因是: 銀行事先根本就沒有提供合理的訓練,也沒給她足夠的時間去適應新工作,而只讓她上了前後 6 小時的課程,就把她調為櫃檯人員。 這樣的訓練時間遠遠不足,難怪員工沒有辦法熟練地操作相關的帳務軟體,更不能怪這位員工在處理帳務時出錯了! 三、員工處理行政工作,錯誤比例尚在合理範圍. 此外,雖然銀行主張專員處理催收公文常出錯,但法院在審理時發現,這位一直被調來調去的專員,在被開除前,處理了超過三千件的催收公文,其中只錯了九件。 畢竟,這位專員過去並沒有擔任過這樣的工作,所以她出錯的比例其實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