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2日 · 下班小酌與朋友聚餐時酒吧餐酒館常是首選一次整理 12 間台北的特色酒吧下回討論聚會地點時拿出來推薦

    • 粗神經型:不顧別人感受
    • 瞧不起人型:貶低他人也無所謂
    • 自私型:吃虧就會過度反應
    • 性格丕變型:視對象產生雙面個性

    這類型的人,總是赤裸裸表達自己意見,別人的話都聽不進去,一旦不順己意,便容易發火、嘟囔,或是秉持「你們都是錯的」態度處事。面對這種同事,要採取的觀念是,必須捨棄「他多少也會考慮周遭的人吧?」的期待,才不會陷入溝通不良的爭執。

    常聽到同事說「你什麼都不懂」這句話嗎?第二類麻煩人物,待人處事以否定他人為出發點,可能當面挖苦、或是從背後中傷你我,因為他們亟需認同,只要有人能力比他們強,就想辦法詆毀,流露出強大惡意。換句話說,這種充滿忌妒心的人,經常瞧不起人,以便「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實力」。

    第三種麻煩人物,個性比較敏感,做事只關注自己眼前利益,一有吃虧風險,就會過度反應。比方說,F同事仗著是主管以前的大學學弟,有事情要分擔時,便狐假虎威,把難題丟給他人。或是像G同事,面對能力稍差的工作夥伴,就會給出「沒用的傢伙」的臉色,其實只是擔憂自己受到連累。

    這類型的人,情緒容易大幅轉變,可能在「特定人物」(像是主管、老闆)眼中態度良好,到了其它人面前,又常發洩不滿情緒、或遷怒。相處時,他們也可能散發一種「你對我而言並不重要」的氛圍,突然很冷漠,整體而言,性情變化萬千,讓人摸不著頭緒。

  2. 2017年7月10日 · 1. 總是專注於別人的錯誤. 當員工辛苦工作一整天,主管卻只看到他做錯的地方,一定相當讓人沮喪。 專家建議,和同事互動時,可以掌握三比一原則: 三次正向互動、搭配一次負向互動。 請永遠不要忘記稱讚同事,多注意那些在你提醒前就被完成的事,或是與他們討論那些可以達成的事、而不是沒做好的事。 2. 到處怪罪別人. 悲觀的人在遇到問題時總想找人負責,但正向的人把重點放在問題而不是個人。 當事情搞砸時,你的重點應該是和大家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攻擊他們。 但這不代表你不需要緊盯個別下屬的表現。 你仍需隨時留意哪些員工在解決問題時遇到麻煩,並協助他們解決。 3. 無法放下過去.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專注在過去的錯誤只讓你不斷重複悲觀循環。

  3. 2021年8月10日 · 2021-08-10. 整理‧撰文 陳婉玲. shutterstock. 小氣鬼膽小鬼愛哭鬼的英文與 ghost 無關! 農曆7月到,12 種「鬼」的講法一次學.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農曆 7 月是台灣俗稱的「鬼月」,根據民間習俗,家家戶戶都會在初一(鬼門開)、十五(中元節)、三十(鬼門關),準備豐盛菜餚祭拜無主孤魂,也就是俗稱的「好兄弟」、「好姊妹」。 在這個月裡,也有許多的禁忌,處事會盡量小心謹慎。 「鬼(ghost)」這個字,雖然讓人覺得毛骨悚然,但在中文裡,也常被拿來形容一個人的特質,增添對話間的幽默與樂趣。 你身邊有哪些「鬼」呢? 你知道他們的英文怎麼說嗎? 貪吃鬼 pig / glutton / gobbler / foodie / gourmet.

  4. 2016年10月5日 · 在活動即將結束前就親自和每位工作人員表達感謝,並且說明自己的狀況;有一次他甚至和餐廳說好,當天酒水都由他來買單,以此來表示謝意。 雖然他並未出席宴會,但卻從來沒有人說他「大牌」;不僅得以守住生活規律,也讓其他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誠體貼。

  5. 2018年7月9日 · 1. 了解不同團體的立場. 觀察各群體的發言,釐清他們的觀點及利益,並試著結交領頭人物,與其互動交談,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想法,減少敵意或誤會。 2. 選擇價值觀相近的團體. 受到文化、家庭、教育、生活等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可能差距甚大,選擇志同道合的盟友,做起事來比較順暢。 3. 避免爭議性的主管或團體. 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優先選擇爭議性較低的群體,否則可能讓自己淪為下一次鬥爭的墊腳石。 比如說某團體想法太過極端,曾造成公司不小的損失,應盡量避免接觸。 4. 依循公司的利益絕對沒錯. 若透過前 3 個辦法,你還是找不到適合加入的群體,那就選擇想法最符合公司理念與利益的團體。

  6. 2018年3月19日 · 1. 回想初衷、找回動力. 請先回想「 為何這件事對你來說很重要? 在非常在意的情況下失敗或被批評,就容易掉進失敗反應的漩渦中。 因為在意,所以你其實更該「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待挫折」,或許這次的小失誤沒那麼嚴重,是你太在意了。 真正重要的,不是把自己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而是趕快爬出來,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與方法。 2. 重拾對事情在意感. 「不去想、不去在意」是剛開始陷入惡性循環時,浮現的念頭之一。 因為在意使自己更加痛苦,所以故意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一點都不重要」,結果因為不願意花時間與精力處理挫折,反而害目標離自己越來越遠...... 想擺脫「失敗反應」,最重要的就是重拾對事情的在意感,回想那件事為何重要,而非找理由、企圖隱藏與忽視。 3. 感受失敗時的情緒,並找出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