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9日 · 台灣在2024年有約1.1萬人在等待接受器官移植,不少患者可能苦等許久仍等不到所需的器官。 為解決移植器官量少需求大的問題,明治大學風險投資公司Pol MedTech及美國生物技術公司eGenesis近日宣布成功培育出專供器官移植的豬隻。 希望能在2025年成功再將豬心移植至人身上,超越2022年1月時豬心移植人體後存活2個月的紀錄。 2022-02-09. .更新日期 / 2024-02-15. .文 / 鄧桂芬.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 字級. 收藏. 分享. 2022年1月,美國外科團隊完成一項歷史性的手術:將基因改造的豬心,移植到一名57歲男子身上。

  2. 2022年11月30日 · 2022-11-30. .文 / 柯勝文.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敗血症是什麼? 敗血症是指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發炎反應,指致病微生物(細菌、黴菌、病毒等病原體)及其毒素侵入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加上人體免疫系統在抗擊感染時超常運轉,加速釋放許多化學物質進入血液,而開始攻擊人體其他器官,導致全身的發炎反應和組織壞死,嚴重者將會造成休克及器官衰竭。 而敗血性休克,則為在部分的敗血症狀況下,出現嚴重的循環系統及細胞代謝失調,這種狀況經常導致死亡

  3. 2022年12月7日 · B12食物推薦一次看. 補血食物:動物性排行榜. 補血食物ㄧ般來說, 動物性來源鐵質(血基質鐵)的人體吸收率約25%會比植物性鐵質(非血基質鐵)吸收率約5%來的好上許多,相差近5倍,即攝取40毫克的動物性鐵質就擁有10毫克的鐵,而植物性僅有2毫克。 其中又以血鐵質含量最高,想快速補喜不妨參考動物性來源鐵質,高鐵質含量的動物性食物(以100公克計算)有以下幾種: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補血食物:植物性排行榜. 補血食物中擁有鐵質的植物性食物也非常多,蔬菜、豆類、堅果、穀類、水果、藻類、菇類等日常飲食中都有富含鐵質的食物,素食主義者不妨可以參考以下食物攝取(每100公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缺乏血紅素可能導致什麼問題?

  4. 2018年10月15日 · 2018-10-15. .文 / 杜娟娟.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在先生離世後,舊日同仁打電話關切,說看了追思會影片,感受到我與丈夫鶼鰈情深,他覺得十分遺憾…。 隨後,他聽到電話彼端傳來哭泣聲,深感不安,懊惱自己的關懷反而讓我落淚。 事後同仁再三提醒他人,千萬不要在我的面前談及此事。 相信不少人有類似的困惑,好友的親人過世,我們很想表達關心,但是不知道該如何表示,也擔心關懷的話語會讓對方落淚。 有的人猶豫再三後,最終只好選擇保持緘默。 一句簡單的問候與擁抱 遠勝沉默不語. 其實, 一句簡單的問候:「我覺得很遺憾…」、「你今天還好嗎? 」、「好久不見,很掛心你。

  5. 2021年6月21日 · 2021-06-21. .文 / 梁珪瑜. .責任編輯 / 劉妤葶.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上個月底,台中一對70多歲的夫妻陸續感染新冠肺炎,老先生於這個月初病重不治。 根據媒體報導在取得台中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同意之下老先生過世前幾天老太太每天都坐著輪椅去探望老先生為彼此加油打氣。 而老先生病情急轉直下的那天,老太太婉拒了最後的探視,並表示,「不要再見了,我怕看了更難過,沒有辦法承受! 」10天後,老太太也黯然病逝。 (圖片來源 / Pexels) 當所愛的人離世,哀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長者更常遭遇重要他人的死亡,包括配偶、手足、孩子、或是摯友。

  6. 2021年5月24日 · 2021-05-24. .更新日期 / 2023-04-24. .文 / 王士豪醫師.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縱走能高安東軍隊的這支6人隊伍,由在美擔任大學教授的葉姓女子邀同是教授的55歲美籍女性友人艾倫、以及艾倫的25歲姪女組成,聘陳姓男子擔任領隊,另找2名協作背負裝備。 18日從屯原入山後,碰到今年最強春雨鋒面,19日因風雨愈來愈大,決定20日撤退下山。 由於成員行走速度不一,19日晚拆為兩組在上紮營,陳姓領隊與葉姓女子在大陸池附近紮營,2名協助與艾倫、艾倫姪女在台灣池紮營。

  7. 2022年1月14日 · 2022-01-14. .文 / 鄧桂芬.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一名60歲的女士告訴《康健》:「我曾經送發燒的老爸去醫院,那幾天不知道他為什麼發燒,我只買退燒藥給他吃。 當送他去醫院急診時,還必須通過繁複的檢查流程,那裡的醫師都又忙又累,我不知道可以找哪一個人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直到最後才知道老爸已經嚴重感染……,這經驗讓我非常悔恨。 有多少人如同這位女士,在面對父母衰老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判斷該不該將父母送往醫院去? 但長期陪伴長輩往返醫院治療,不只照顧者辛苦,對長輩也是折磨。 假如長輩不良於行或早已臥床,長途跋涉往返醫院反而像是「被凌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