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8月8日 · 用手机看条目. 約翰·菲力特力赫·赫爾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德國教育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有“教育學之父”的稱謂. 目錄. [ 隱藏] 1 赫爾巴特簡介. 2 赫爾巴特生平. 3 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 4 赫爾巴特的著作. 5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形成的過程. 5.1 一、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5.2 二、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6 赫爾巴特語錄. [ 編輯] 赫爾巴特簡介. 約翰·菲力特力赫·赫爾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 編輯] 赫爾巴特生平. 公元1776年出生在德國西北部奧登堡(Olderberg)。

  2. 什麼是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

  3. 2024年3月28日 ·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 心理学家 和行为科学家 斯金纳 、 赫西 、 布兰查德 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 哈佛大学 的 心理学 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 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 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 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4. ABC理論 (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 (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 (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 (belief的 ...

  5. 2018年3月7日 ·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 他的声望与他同普拉哈拉德的成功合作分不开的,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合写了多篇论文,数次夺得"麦肯锡奖"。. 中文名 加里·哈默尔 外文名 Gary Hamel 国 籍 美国.

  6. 2017年2月15日 · 理发师悖论 是 罗素悖论 的通俗举例,是由 伯兰·罗素 在1901年提出的。 罗素悖论的出现是由于朴素集合论对于元素的不加限制的 定义 。 由于当时集合论已成为数学理论的基础,这一悖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也引发了众多的数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补救,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公理化集合论。 同时,罗素悖论的出现促使数学家认识到将数学基础公理化的必要性。 [ 编辑] 理发师悖论的内容. 一个城市里唯一的理发师立下了以下的规定:只帮那些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 现在问一个问题:理发师应该为自己理发吗? 你会发现理发师处于两难,因为: 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需要遵守规则,帮自己理发. 如果理发师是自己理发的,他需要遵守规则,不给自己理发. 换用集合语言:

  7. 亞伯拉罕·馬斯洛 (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 人本主義心理學 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 心理學 第三勢力的領導人。 1926年入 康乃爾大學 ,三年後轉至 威斯康辛大學 攻讀 心理學 ,在著名心理學家 哈洛 的指導下,1934年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留校任教。 1935年在 哥倫比亞大學 任 桑代克 學習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年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為布蘭戴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 1969年離任,成為加利福尼亞勞格林 慈善基金會 第一任常駐評議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