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9日 · 學會「做家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只是讓孩子對自己的「家」有一個責任感,也可以讓孩子了解怎麼照顧自己。 什麼時候可以讓孩子開始做家事? 國泰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姚丹雅說,其實在進入幼兒園之後,就有許多可以練習「家事」的機會,像是吃點心時收拾碗盤、拿抹布擦桌椅等,所以從大約小班的年紀開始就可以做訓練了。 同樣的,在家中也可以先從這些簡單的家事開始讓孩子來做,但不要做太過負重的家事,像是搬東西等,免得小朋友受傷;但天天練習做家事之後,就會慢慢養成做家事的好習慣。 可以讓孩子做什麼樣的家事? 而要讓孩子做的家事,可以先從孩子自己本身出發,也就是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務,這也是讓孩子學習生活自理的一環。

  2. 2023年3月3日 · 1.摺毛巾。 2.幫忙提採購的物品。 3.澆花、餵寵物。 4.把髒衣物拿到洗衣籃. 5.拿濕紙巾或抹布擦桌子。 【3~4歲】 1.幫忙洗米、洗菜及挑豆類。 2.將不同種類的玩具收納到專屬的箱子或位置。 3.對折衣服。 4.練習用清水洗自己的餐具。 5.協助將衣物固定住穿衣架上,並掛衣服。

  3. 2023年1月5日 · 閱讀其實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父母只要每天在家陪孩子閱讀10分鐘,媽媽可以看食譜、爸爸可以讀雜誌等,「除了『臉書』以外的書皆可,搭配使用計時器,時間到就可以停下來,沒念完也沒關係」。 同時可以根據孩子狀況,逐漸拉長閱讀時間。 (b) 玩遊戲 如果孩子較容易分心,也可以帶孩子玩專注力遊戲,例如「1、2、3數字」遊戲,1摀嘴巴、2手背後面、3做投降姿勢……,可以隨時調整動作的變化﹔或「傳令兵」遊戲,等一下去拿A物品,之後再去拿B物品……,幫助孩子練習專心的完成不同的指令與動作。 (c) 借力使力 李衿綺提到,可以讓孩子練習用手機或平板拍照,但不是隨意亂拍,而是聚焦在「小範圍」。 例如在公園拍3種花,仔細觀察花的顏色、花瓣、花蕊……,大人也可以拍下小孩「專心」的畫面,幫助孩子掌握「專心」的感覺。

  4. 2022年11月22日 · 任教於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的楊文琪老師,擁有 20 年以上教學經驗,教學過程中不乏遇到需要與家長溝通的時候。 從老師的角度看, 「親師溝通」並不僅限於孩子發生狀況時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就連家長幫孩子問功課內容等小問題,也算是親師溝通的一部分。 老師與家長聯繫密切、配合度高,能更了解孩子狀況,發生問題時也能互相討論,對孩子有一定益處;再者,如果老師需要家長支援班級事務(如挑選戶外教學地點等)時也很方便。 但假如孩子發生任何問題,家長都習慣出面向老師詢問與協調,楊文琪認為親師溝通就可能因此成為雙面刃,讓老師覺得有壓力,也讓孩子失去學習自己主動溝通與解決事情的能力。

  5. 2021年11月18日 · 第一個是確認孩子在閱讀完之後,有擷取資訊的能力,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想法,也可以藉機訓練孩子要有思考能力。 父母可以幫孩子準備便利貼,讓孩子閱讀完一本書,或是一篇文章之後把這 2 個問題的答案寫下來,貼在最後面。 隔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再回來看看,觀察自己的想法有什麼不同。 閱讀也需要熟能生巧! 根據 108 課綱總綱對於核心素養的解釋,素養是指孩子能具備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分析知識跟創造知識的能力,而所謂的閱讀素養,大概可以分為下列幾點: 能從文章中找出重要訊息. 能了解文章大意. 能歸納文章、描述文章風格與結構、找出作者觀點. 能預測文章接下來的走向. 能提出理由,說明自己是否認同文章觀點,並提出佐證理由.

  6. 2017年12月5日 · 彭幸茹/綜合報導 在專科畢業考取護理師執照後,因爲想要照護病人的熱血,所以直接選擇到臨床工作。進入職場後一定會有一段適應期,而在2009年8月我正式踏入白色巨塔裡開啟我的護理人生。 護理師的輪班人生

  7. 2022年8月29日 · 技巧 1 簡化步驟,讓他完成最後一個步驟即可. 適合較為幼齡或較被動的孩子,譬如 2 歲的幼兒練習穿鞋,爸媽可先將鞋子擺好,協助他將腳踝套進去後,再讓他黏上黏扣帶;幾次後,鼓勵他用手協助腳踝套入鞋子,黏上黏扣帶;隨著年齡增長,協助他辨認左、右鞋,讓孩子完成所有穿鞋的步驟。 技巧 2 順向練習,先試試看再引導. 適合喜歡嘗試且有一定能力基礎的孩子,原則上就是讓孩子先試試看,遇到問題了再從中協助,譬如:孩子從鞋櫃拿出鞋子,將腳套入鞋子後,爸媽再幫忙拉好。 技巧 3 若孩子不願意,用一起幫忙的語氣鼓勵. 孩子並非每一次都會想要做,但爸媽可溫柔請他幫忙,譬如:帶著他的手黏上黏扣帶,摸摸他的頭並適時的稱讚行為;幾次後可減少肢體的協助,變成在爸媽示範下,自己試試看;最後爸媽只要口頭引導即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