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7日 · 2020美國大選拜登的幾個關鍵政策立場. 特朗普對華政策兌現四年前的競選承諾了嗎. 李奇曼的13個指標包括: 1.政黨授權(party mandate):中期選舉之後,執政黨在美國眾議院席位增加。 2.競爭:執政黨總統提名人之間沒有強烈競爭。 3.謀求連任:執政黨的候選人是現任總統。 4.第三黨:沒有重要的第三黨派或獨立競選人。 5.短期經濟:競選期間經濟並未衰退。...

    • BBC News 中文

      2020年美國大選將於11月3日投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

    • BBC中文专访

      李奇曼从1984年开始预测美国大选结果,近四十年来从未看走 ...

  2. 2020年11月15日 · Twitter. 美國選舉官員周五聲明這次大選是美國歷史上最保險的一次沒有證據表明選票被刪除遺失更改或受到其他方式的破壞。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遠超勝選要求的至少270票。 重新點票或法律訴訟結果很難推翻這個局面。 拜登獲得的選民票數超過了500萬張。 那麼這次大選會如何結束呢? BBC駐北美記者安東尼·祖切爾(Anthony Zurcher)...

  3. 2020年11月13日 · 聯邦及地方選舉官員 日前聯合發表聲明 今年的大選是美國歷史上最安全的選舉」。 「沒有證據證明投票系統刪除或丟失了選票修改選票或選票因任何方式被篡改,」聲明寫道。 特朗普關於選票「被刪除」的指控,起因是密歇根州一個偏向共和黨的郡在計票過程中出現了失誤。 該州的 選舉人員承認...

    • 選舉投票日是哪天?
    • 勝敗如何決定?
    • 什麼是選舉人團?
    • 誰可以投票?
    • 怎麼投票?
    • 大選只選總統嗎?
    • 什麼時候知道選舉結果?
    • 如何清點郵寄投票?
    • 有人監票嗎?
    • 選舉又將引發法律糾紛嗎?

    美國總統選舉日總是設定在11月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因此今年的投票日是11月3日。 與西方許多多黨制民主國家稍有不同的是,美國政治由民主黨與共和黨主導,因此美國總統必定出自其中之一。 共和黨是美國保守政治黨派,今年的候選人是現任總統川普。他將爭取連任。 民主黨是美國自由政治黨派,今年的候選人是喬·拜登。他曾經在奧巴馬總統的八年任期中一直擔任副總統。 川普與拜登都年過70。如果川普成功連任,他將在74歲時開始第二屆任期;拜登現年78歲,如果當選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開始第一屆任期時最年長的總統。

    獲得最多公眾選票的候選人不一定在大選中獲勝,2016年希拉蕊在全國獲得的公眾選票雖然超過川普,但川普仍然當選。 美國大選採取的是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根據人口每州有一定的選舉人票數,總計為538票。因此要贏得大選成為總統,候選人必須至少獲得270張選舉人票。(看更多:為什麼美國總統大選不是一人一票?) 在那些傳統上支持某個政黨的州,選舉結果比較容易預測,因此在美國大選中,候選人必爭的是所謂「戰場州」(Battleground States),或者「搖擺州」(Swing States)。 只有贏得這些州內的選舉人票,候選人才更有勝算。

    美國總統不是由一人一票直接選舉產生的,而是由各州選舉人團根據普選結果選出。因此決定大選勝負的,不是候選人所獲的選民票數多少,而是看得到的選舉人票數。 選民在選票上雖然看到的是選舉人的名字,但他們的選票實際上投給了承諾支持這些候選人的選舉人。 「選舉人」由各州政黨選出。每個州所擁有的選舉人數目等於該州的美國聯邦眾議員人數再加兩名參議員人數。 人口較多的州有更多的眾議院議席,但是人口較少的州則與人口較多的州一樣都有兩個參議員議席。

    年滿18歲的美國公民就有總統選舉的投票資格。不過很多州通過了法律,要求選民在投票之前出具身份證明。 此類法律通常由共和黨人提出,他們表示驗明選民身份是為了防止造假舞弊。但是民主黨人指責共和黨用此方法壓迫選民,因為通常貧窮和少數族裔的選民拿不出像駕駛執照之類的身份證明文件。 不同的州對囚犯的投票權也有不同的規定。絶大部分的犯人在判刑時被剝奪政治權利失去投票權,但在刑期結束後投票權也恢復。

    絶大部分的選民會在選舉日到投票站投票。但是近年來,用郵寄方式投票的人數不斷增加。2016年,21%的選民郵寄投票。 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申請郵寄投票的人數之多前所未有。據預測,今年郵寄投票的人數將有約8000萬,是2016年的一倍,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這引發了廣泛的擔心:除了要確保如此多的郵寄選票凖時寄送到選民手中,還要保證選票在各州設定的期限之前再寄回給選舉點票部門。而美國郵政局(USPS)在承擔這一重大責任之時卻深陷財務危機,正在推行一系列削減開支的措施。

    不是。 雖然外界關注的焦點在川普與拜登之爭,但實際上本次美國選民還將投票選出國會議員。 目前民主黨已經控制了眾議院多數席位,因此這次民主黨將力爭保持在眾議院的優勢,同時希望能在參議院也拿下更多席位。 如果民主黨在美國參、眾兩院佔多數議席,那麼即便川普總統成功連任,他提出的計劃也將在國會受阻。 本次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和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5個席位都將展開選舉。

    要清點所有選票可能需要幾天時間,不過通常在選舉日第二天凌晨,誰勝誰負基本已經清楚。 2016年,川普凌晨三點在紐約登台發表勝選演說,台下是歡聲雷動的支持者。 不過今年的情況或許會有些不同。官員們已經警告說,本次的選舉結果可能需要等待幾天甚至幾周時間才能揭曉,因為今年的郵寄投票人數大幅飆升。 2000年的那次選舉,結果就未能在幾小時內宣佈。投票日過後一個月美國最高法院才確認了勝選者。

    美國各州對郵寄投票有不同的規定,其中包括設定郵寄投票最後截止時間。 清點郵寄投票更加費時的原因還包括每張選票都必須有選民的簽名,而且必須與該選民選舉登記卡上的簽名一致。 由於郵寄投票人數預計將增加一倍,僅核對簽名一項就將增加點票時間。 佛羅里達等州在投票日之前就開始處理郵寄投票,核對簽名等,在選舉日當天的早晨開始點票工作。 但是很多州以及首都華盛頓特區要等到投票日當天所有票站投票結束關閉之後才開始清點郵寄投票。

    有。 今年的選舉可能不會很快出結果的另一個原因是對點票過程的監督比往屆更加重視。 每張選票的凖確程度都可能受到「監票員」的質疑。這些志願者在計票員身後查看每張選票,確認每張都合規合法。 被「監票員」提出問題的選票都將重新檢查,作廢或者計入票數。 監票員是民主選舉中的合法部分,但是專家警告這一監票功能可能被競選團隊操縱從而拖延正常點票。

    本次選舉中的不同情況和困惑意謂著法律糾紛在所難免。 2020年已經有190多個涉及選舉的法律案件,涉及的問題從郵寄選票身份要求到因新冠疫情造成修改初選投票日是否合法等。 誰也不知道可能會出現哪些法律糾紛,從而導致事前投票或者事後報道最終結果被推遲。不過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法律學者理查德·哈森(Richard Hasen)認為,2020年選舉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法律糾紛最多的一次選舉。 2000年的美國大選中,高爾最初承認落選,隨後又認定他在佛羅里達州以微弱票數輸給對手應該重新點票,而不肯認輸。 最後美國最高法院對重新點票作出裁決後才使競選雙方接受了結果。 (本文由「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

  4. 川普當選後延續政策的可能性高但隨著市場預期拜登勝選的聲浪提升本文將會分別針對以下五個重點探討若拜登當選後的每個情境包含選舉波動產業影響貨幣政策對中政策以及最重要的參眾兩院情境分析。 廣告. 【選前波動民調差距收窄加劇短期市場波動性.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不到三週選戰持續白熱化戲劇化── 9 / 30 的總統辯論淪為吵架大會,原訂 10 / 15 將在佛羅里達州登場的第二場總統大選辯論,也因為川普陣營拒絕參加線上的形式而遭到取消,雙方各自舉行市民大會(town hall meeting)和選民直接互動 ; 「十月驚奇」則是陸續上演:10 / 2 川普夫婦確診 新冠肺炎 、10 / 5 迅速出院、10 / 7 川普暫停財政刺激談判,拜登則是面臨兒子杭特的醜聞電郵流出。

  5. 2024年3月4日 · (藍孝威攝) 去年11月APEC會議期間,中美元首在舊金山會晤後,兩國關係出現改善跡象。 今年美國進入大選年11月的大選結果將對中美關係產生什麼影響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婁勤儉今天4日在會前記者會回應美國大選是美國內政中方對此不持立場不論誰當選都希望美方能夠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朝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今天(3月4日)中午12時,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由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婁勤儉表示,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是大家普遍關注並期待的。 中方的態度一以貫之,就是按照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推動兩國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6. 2023年12月31日 · 中央社台北31日電美國明年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中國學者閻學通認為美國大選對中美關係必是負面影響有可能導致雙邊對抗進一步上升若要防止雙方對抗失控升級為衝突中國需主動採取一些措施。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近日接受陸媒澎湃新聞年終專訪時作了上述分析。 他並表示北京不宜對美國內政問題表態以防止美國民眾誤以為中國政府介入美國大選。 閻學通認為,中美關係明年「將受到美國大選過程的影響而非選舉結果的影響」。 美國大選將於2024年11月初投票,這意味著選舉結果對中美雙邊關係的影響要到2025年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