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21日 · 德國總理沒有任期限制梅克爾從2005年上任至今已經連當11年總理如果明年再度勝選她擔任總理時間將長達16年追平其政治導師Helmut Kohl)創下的紀錄。明年德國大選日期還沒有訂定,按規定,必須在8月 23 到 10 月 22 號之間。

    • 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克是誰?
    • 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克如何看待中國和台灣
    • 上任不到 1 個月,貝爾伯克做了什麼?
    • 貝爾伯克抗中挺台的阻礙?

    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980 年出生,明天(12 月 15 日)滿 41 歲。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社會心理學家,都是環保與和平主義者,形塑她反核與世界和平的理念。 青少年時期,貝爾伯克擔當運動員,在彈簧床項目拿過銅牌,1994 年成為擔任德國體操團出賽世青錦標賽,後因傷結束職業運動生涯。貝爾伯克認為選手生涯讓她學會自強不息,「每學一個新動作,都不知道會先是頭還是腳、或在哪個點著地,因此必須準確評估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和極限所在」,她指出這對日後從政頗有助益。 貝爾伯克的媒體形象具親和力: 貝爾伯克為法律碩士,在 2008 年到 2013 年於綠黨議會黨團工作,負責國際關係與安全領域。2013 年她首次當選國會議員,2017 年連任議員。2018 年她擔任綠黨的共同主...

    貝爾伯克曾在第一任國會議員任期,參與「柏林–台北友好小組」(Berlin-Taipei Parliamentary Circle of Friends)。她在 11 月被問到台海局勢時曾表示,為阻止中國攻台,德國應傳達清楚的外交訊號。 她曾主張歐盟研擬新的台灣政策,以反制北京威脅,並表達對台灣的支持:「歐盟與台灣的雙邊投資協定將是重要的訊號」。 她常常批評前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北京太軟弱,主張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是「自由民主與獨裁之間的制度競爭」,支持歐美聯手制衡中國。 貝爾伯克在上任前的 12 月初,接受柏林《日日新聞報》(Die Tageszeitung)訪問,談到對中國態度。她表示,當討論氣候變遷和疫情,中國是夥伴;不過,歐洲是跨大西洋民主同盟的一員,因此與獨裁...

    組合社會民主黨(SPD)、綠黨與自由民主黨(FDP)的德國新內閣,於 8 日正式上任。該內閣在未來 4 年的聯合執政協議中,難得地提到台灣,指出「唯有在和平和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台海現狀」,並承諾德國將在歐盟「一個中國」政策框架下「支持民主台灣事務性參與國際組織」。這是德國第一次有新政府在施政藍圖提到台灣,使得台灣更受德國政壇重視。 新政府在聯合執政協議中提到台灣、新疆、香港等北京眼中的敏感問題,德國未來似乎有意加強與中國對抗。對此,貝爾伯克說,對話是國際政治的核心,但不等於美化或閉口不談。 貝爾伯克強調,她所追求的價值導向外交是對話和強硬的結合,她並暗批即將卸任的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近年對中國人權問題保持沈默。她同時表示,新疆普遍存在強迫勞動,建議歐盟禁止進口新疆...

    自梅克爾時代,德國之所以始終沒有走上抗中一途的原因,就是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新內閣當然也了解這點,自民黨籍的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表示中國市場對德國經濟具「特殊意義」。 中國目前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德國的汽車、機械、電子與化工產業,從中國獲得巨大利潤。但據《德國之聲》引用《法蘭克福匯報》分析,依賴也代表中國對德國的經濟風險。倘若在美國的帶領之下,美中的對立陣線激化,德國面臨選邊站,很難想像會選擇中國,因為它畢竟是監控無所不在的高科技專制政權。因此,德國應開始減少對華依賴,轉向其他市場。 另外一點是,貝爾伯克與務實路線的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抗衡。《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德國政府有一種「總理原則」(Kanzlerpr...

  2. 2016年8月26日 · Knowing 2016-08-26.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 8 月 18 日發刊題為《世界十大女強人新排名》的文章稱,女子在世界政壇上仍是少數,她們的晉升道路經常受到「玻璃天花板」的阻擋。. 法新社最近列出 10 位突破玻璃天花板的世界女強人:. 第一名是德國總理 ...

  3. 2017年9月21日 · 為什麼梅克爾躺著選都上? 因為拚經濟讓民眾有感. 梅克爾今年63歲 2005 年11月出任總理至今已經在位 12 年。 2016 年大批難民潮湧入歐洲時這位鐵娘子的決定曾引發批評外界甚至開始研究梅克爾的時代走向終結的可能性。 然而儘管如此,為何德國人還希望她繼續做下去? 最明顯的原因,就是梅克爾在經濟上讓民眾「有感」。 以統計數據來說,德國人的收入在過去幾年只增不減,失業人口從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的高峰 500 多萬,降到現在的250萬,失業率約3.7%,創下兩德在1990年統一以來的新低,而且政府已連續3年達到收支平衡,在歐洲各國大都負債累累的情況下,一枝獨秀。 「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的產品,在發展中國家供不應求。

  4. 2021年9月30日 · 德國大選落幕,梅克爾(Angela Merkel)長達 16 年的總理之路將結束。人們好奇未來德國新政府的對中路線,會不會像梅克爾一樣親中?這件事不只台灣關心,連中國也十分關切。 中國為什麼那麼關切德國選舉

  5. 2021年7月19日 · 連柏翰 2021-07-19.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15 日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雖然場面和諧但德美間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議題最令拜登關心的是德國到底能否一起抗中梅克爾下台後新任總理會翻轉她的親中路線嗎梅克爾與拜登會面德美關係有拉近? 與川普關係頗僵的梅克爾,這次與外交好手拜登見面,增進了彼此的情誼,梅克爾對拜登稱呼為「我親愛的喬」,拜登也展現了他對梅克爾的友善;但美德的合作,沒有很大的進展。 比如從俄國出發,直通德國的能源管線「北溪二號」,原先美國認為「北溪二號」將會讓德國更加依賴俄國,且折損烏克蘭的天然氣樞紐地位,使其損失寶貴的過境費,因此反對興建,並制裁「北溪二號」的營建公司。

  6. 2022年1月19日 · 根據去年 12 月公布的官方數據,與 1990 年相比,德國的碳排量減少了 40%。哈貝克說,德國還得再削減 25% 才能實現 2030 年的目標。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將減排速度加快兩倍,並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得更多。」哈貝克説。 德國今年擬採取七項能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