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8日 · 我其實是一直反覆做盲測,去找到大家最有共鳴的地方。 阮鳳儀始終有意識個人生命的細節必須回應普世價值身分認同的困境不是每個人都有拍不好反而變成無病呻吟所以得讓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片中找到自己情感的投射,「家庭說的是愛原諒放下大概不外乎這些那看頭就是我們怎麼帶觀眾走一遍讓觀眾進入跟著主角一起放下如果做得不好就會很說教

  2. 2021年11月22日 · 在小咪答應自己求婚之際,阿綸居然遭逢雷擊墮入陰間。 忘卻所有記憶的他,遇上死得不明不白的Pinky。 兩人搭擋做月老,期待牽對了緣分能洗淨罪孽早日投胎。 阿綸終於想起生前與摯愛小咪的約定在美好記憶返還之際鬼頭成的現身卻造成小咪最大的危機也道出無數愛情執念的輪迴。 九把刀. 本名柯景騰,小說家、導演。 小說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舞台劇。 2009年首度執導三段式電影《愛到底》之「三聲有幸」,2011年執導首部長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提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監製《十二夜》、《等一個人咖啡》、《打噴嚏》等片。 第三部執導作品《月老》成為首部獲選為韓國富川奇幻國際影展開幕片的台灣電影。

  3. 而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則是12月要讀小說。. 當我們談論愛情,我們在談論什麼?. 啊,極有可能我們談論了人生一切。. 馬奎斯也說:「人類歷史中比『死亡』更重要主題其實是『愛情』。. 評論. 全部. 2018/12/7. 文字. 石芳瑜.

  4. 2019年3月24日 · 由林君陽執導、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大慕影藝製作,這部10集電視劇從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為起點,延伸出加害者家庭、受害者家庭,各自在巨大黑暗創傷中蹣跚前進、追尋稀微希望之光故事。 第一集,賈靜雯、溫昇豪飾演受害者家屬,和陳妤飾演加害者家屬,在電視新聞台狹路相逢,把立場對立兩方拋入慣於製造立場新聞場域中。 《我們與惡距離》像是一把鋒銳手術刀,在所謂正義表面劃出一道又一道縫隙來,每個人心中竄流不息小奸小惡如膿血汩汩流出。 我們與惡,若即若離。 即時媒體氾濫、鄉民正義當道,當我們轉開電視收看劣質新聞、或在臉書留言辱罵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法庭上是否總是鐵證如山? 死刑判決是否沒有瑕疵? 槍響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 評價的反差:投射出文學與社會文化間的迎拒頡頏關係
    • 書寫方向:「自傳式書寫」與「人性幽微的探索」
    • 背向社會:〈我愛黑眼珠〉引發的「南海血書」效應
    • 文學的偏執:與政治、倫理對峙,超越時代的桎梏

    七等生長期選擇隱遁與避世,與文壇交游有限,但許多年輕時曾經受其影響的讀者,把他視為徬徨迷惘的青春時期裡,最能撼動與撞擊思想與年輕靈魂的文學啟蒙者。作家駱以軍稱他為「台灣內向書寫的源頭」;郭松棻2004年被舞鶴問及「覺得哪位作家的寫作成績最好?」時回答:「目前為止,台灣最有成就的作家是七等生。」但保釣時期,郭松棻是曾經批評過七等生的,之後卻對他的評價有很巨大的轉變。 在距離七等生寫作起始過了近60年的今天,重新回顧他與其重要創作年代的齟齬,或許更容易透過對七等生的文學評價的變化,嘗試理解與反思,文學與社會文化之間,彼此迎拒頡頏的複雜動力與相互作用關係,並窺看台灣文學場域是否已經達到較大的相對自主性? 七等生創作開始於1962年他在《聯合報》副刊的投稿,當時才23歲的他得到聯副主編林海音的賞識,...

    觀察其整體創作內涵,我們可以從其最早發表的第一、二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和〈橋〉的基本架構與書寫主題,看出與它們與後面七等生作品的承繼關係。其中第一篇〈失業.撲克.炸魷魚〉描述剛退伍失業的透西,到敘述者「我」的屋子,找「我」和音樂家,以及透西的親戚女孩阿薩幾一起去買魷魚的一些簡單對話。全篇以充滿音樂性的對話文字,搖曳著甜悅的節奏與詩意;同時,對話中又帶出對台灣蒼白停滯的現實環境和虛偽功利的教育界隱晦的不滿與批判,承載年輕人極度苦悶、前途無著的虛無情緒,卻充滿元氣淋漓的文學性。此一進路,即將苦悶轉化為善良無害的自我宣洩,並從中呈現其社會觀察或社會批判,成為後來其勇於自剖自繪「自傳式書寫」的主要模式。 第二篇〈橋〉,敘述兩個高中生平助和吉雄,約好在大甲鐵砧山下的大安溪鐵橋比試膽量,以決定誰...

    然而,1967年當他的〈我愛黑眼珠〉、〈私奔〉二作於《文學季刊》發表後,一直到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打得最熱熾的階段,文壇對〈我愛黑眼珠〉一作的質疑與批判卻不斷上升。甚至當1976年陳明福於《中外文學》發表〈李龍弟:理性的頹廢主義者──再論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認為李龍弟那狹隘且畸零的眼角,使他慶幸在洪流災難之中「感受到的只是最少的痛苦」。此一說法使得七等生於半年後,同樣在《中外文學》上,罕見地為文強烈回擊。 這種將七等生文學視為「個人主義」、「虛無主義」,甚至「病態」的看法,最極端的表現在某位讀者於1978年9月24、25兩日於《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的〈商青〉一文。此文作者提到大陸淪陷前夕,他的國文老師找學生去宿舍上最後一課,勉勵大家「商青者,不知亡國恨之青年也。」文中作者對當時如周寧(周浩...

    回顧七等生的創作歷程, 尤其從約1965到1970年、這段他26到31歲的時期,他經歷了結婚、生子等人生重大事件,但在婚後初要挑起家庭擔子的當兒,他卻辭去了教職,以自動去職而非被迫離職的失業狀態參加《文學季刊》之創辦,足見當時他對文學追求的熱烈純真。 但他對文學的追求,導致的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處境,尤其在1960年代中西文化論戰風波未平的時期,他帶有歐化語法的文字,部分隱晦難以理解的小說形式,甚至某些道德倫理觀,除了讓一般讀者困惑迷亂,現代派文學的路也遭文壇排斥。這使他最終在1970年決定攜眷返家定居,以「隱遁者」的形象遠離當時的台北城,對照其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僵局》書名,就可以看出他當時和整個大環境的「僵持現象」,以及他對自身相當程度的自覺。但其後,可以發現他更勇於自剖自繪,挖掘內在...

  5.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電影背景是巴勒斯坦人與黎巴嫩人的衝突呼籲彼此藉由傾聽辯論對話與設身處地消除族群心中的千瘡百孔。 (攝影/REUTERS/Yannis Behrakis/達志影像) 司法院大法官於3月下旬在憲法法庭召開說明會,命聲請人、關係機關說明《民法》第195條第1項有關「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是否包括法院以判決命加害人公開道歉的處分? 2009年作成的 司法院釋字第656號解釋 意旨,是否應予變更? 登報道歉,有意義嗎? 所謂的「以判決命加害人公開道歉」,就是實務上常見的登報道歉。 誠如大法官許宗力在釋字第656號解釋中所說的:「名譽乃人之第二生命,不法侵害他人名譽者,向被害人道歉,天經地義,且大街罵人者,亦絕無僅於小巷道歉之理」。

  6. 2024年3月12日 · The Real Story【S3EP98】Live Podcast. 和矽膠娃娃一起錄音:戀愛之外,陪伴與慾望還有哪些可能? (攝影/陳曉威) 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2022年結婚對數12萬4,997對,與10年前相比,減少1萬8,387對。 交朋友、談戀愛,步入禮堂,已非現代人必然人生選項;建立長遠親密關係所需要大量時間與精神投入,更不是人人都有條件或意願負擔。 我們發現,多元「無體溫關係」正在浮現:鐘點出租情人、線上社交軟體、矽膠娃娃⋯⋯這些親密關係背後,是怎麼樣心情與投射? 對於愛的想像和實踐,有什麼變化? 「無體溫關係」幾乎消除人們相處過程負面情緒,會對經營人際關係帶來影響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