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約 29,700 項搜尋結果

  1. 慈航法師曾回憶說: 「我因家庭不幸,讀書過少,故出家十餘年,猶不能看懂佛經。家父雖是國子監生,一生教私塾蒙館以終其身。年十三,從人習縫紉,因常於寺院中縫僧衣,羨慕出家者之清高偉大,自己既孓然無所依罣,因此引起出家之念。

  2. 重要,同時也提到,慈航法師在戰 後初期在臺收留大陸僧青年之來臺 者,創辦佛學教育之苦心,誠能掌 握慈航法師對臺灣佛教發展之貢 獻。如何進一步理解慈航法師?如 何評價慈航法師在戰後臺灣佛教史 上的地位?是筆者撰寫本文的主要 用意。

  3. 慈航法師早年追隨太虛大師,為革新佛教而奔走,弘化足跡遍及中國及南洋等地。 他認為唯有開展文化、教育、慈善事業,始能復興佛教,故所到之處,無不創辦佛學院、佛學會,積極培養人才,而他對大陸來台的僧青年的照顧,為他博得「慈航菩薩」的雅號。

  4. 慈航法師(一八九五~一九五四),福建建寧人。. 曾就讀於廈門閩南佛學院,也參加過太虛大師在南京毗盧寺創辦的「僧伽訓練班」。. 常以「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來表達追隨太虛大師實現人間佛教的理念。. 年少時我還在棲霞山,讀到《慈航法師 ...

  5. 釋慈航(1893年—1954年),俗名艾繼榮,字彥才,生於福建 建寧,佛教僧人,為台灣第一位肉身菩薩。 慈航法師一生追隨太虛大師,弘揚佛教。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之際,創建台灣第一所佛學院,為佛教在台灣的發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生平 [编辑] 其父名艾炳元,為喇戶盟國子監 監生,以教私塾 ...

  6. 本文擬從諸大德與慈師往來的經驗,勾勒出他們眼中的慈航法師,所感受的高僧行誼;以及述說一代高僧不遺餘力成立佛教組織,推動佛化教育,雲水千里將人間佛教弘南洋,並在台灣繼續將佛教文化、慈善、教育的理念發揚光大。

  7. 慈航法師有偈云:「空手而來,空手而去,來來去去,永無休歇。. 」. 生活觀曾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法師(1895 ~ 1954),福建省建寧縣人。. 六歲開蒙,讀私塾七年,十四歲學裁縫,十八歲出家,禮自忠和尚為師。. 凡遇事皆逆來順受,遂造就了他四十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