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6日 · 前幾天,媽媽群組裡傳來了一段對話,是群組裡一位年輕媽媽在為了要不要生第二胎煩惱;原來年輕媽媽先生是獨子,雖然已經生了一個女兒,為了讓先生不要被說話,所以想替先生再生一個兒子。 群組裡其他媽媽姐姐們當然力勸,「『為了不要讓老公被講話』所以生? 」、「雖然你婆婆說會幫你帶,但如果又生了個女兒她也會幫你帶嗎? 看著一連串對話,沒有回應,但不能否認心裡的確有一絲絲驚訝,原來,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為了傳宗接代而努力,而且不限年齡。 年輕媽媽其實不久前才兩度懷孕兩度子宮外孕,才剛動了手術不久,還是急著想在懷孕;看著她,有些心疼。

  2. 2020年8月4日 · 我們初次遇見某人,想了解對方,於是有了相遇故事。 我們開始「談情」,了解彼此是否一致,隨著逐漸了解對方,也開始將自己思想與感情,包括過往情感包袱,投射到對方身上,然後「說愛」,變成「 fall in love 」故事。 所謂故事觀點是,你會想要了解她是誰,她怎麼成為現在她,她經歷了哪些事,以及未來她想要怎樣。 談情說愛很重要,李維菁在《老派約會之必要》描述「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路。 只有在散步時候我們真正談話,老派談話。 」,他們從一段走到七段,街景只是背景,說彼此事才是主題。 大學時,也曾經與欣賞女同學從吃晚餐時開始聊,然後散步回她宿舍,還沒聊完,於是又散步回我的宿舍,還沒完,又回她宿舍,來來回回變成十八相送。

  3. 2023年1月18日 · 班媽 更新於 2023-01-18. 看留言討論. 最近很有感觸,可能是年紀大了,年輕時一笑置之事情,到了現在這年紀,卻有滿滿感觸。 還沒生小孩時候,曾經跟公司一個當媽同事聊天,她說她昨天晚上九點先陪小孩睡覺,凌晨兩點再起床處理公事,然後五點再去睡,七點起床送小孩上學。 那時聽了覺得好荒謬,睡眠被切了這麼多段,這樣生活哪有品質可言。 在公司時每次跟媽媽同事聊天,她們開口閉口總是小孩,兩個(或以上)媽媽聚集時候,肯定是滿口媽媽經,其他沒小孩人沒有插嘴空間,因為會聽到很多聽不懂火星話,在旁邊聽基本上就是恍神份。 隨便問一個媽媽,她們總是不知道最新偶像劇、最紅的歌、最夯的話題,那個時候,覺得媽媽很可憐,有了小孩就沒有別的事可以聊、沒有生活、沒有自己。

  4. 2022年1月11日 · 本書宗旨在於介紹十二步驟,以及如何運用這些步驟從相互依存中復原。 我們許多人都曾想尋求特殊法力。 我們花錢、等待、祈求、搜尋、盼望,希望得到那把解開療癒奧秘鑰匙。 我們找尋其他人、地點或東西,看能不能好起來、讓痛苦消失、帶來改變。 有多少次,我們參加讀書會、買書,或尋求諮商師協助,希望能脫胎換骨? 這些確實有所幫助,都是療癒過程中有用方法。 但,不只是這樣此。 常常會收到來信,問何時辦討論會,或能不能向尋求建議。 「如果能和你談一談,就會好一些。 你手上握有鑰匙,有能讓復原魔法。 很能體會這種感覺,因為對其他人也懷抱過同樣期待。

  5. 2019年8月22日 · 紐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Facebook,收獲了超過20萬個「大拇指」,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思考。 左邊這個孩子叫理查德,他父母工作還行。 右邊這個孩子叫寶拉,她父母工作就差一些了。 理查德房間溫暖乾燥,他家書櫃裝滿了書,冰箱也裝滿了食物。 寶拉房間除了人滿為患,也沒什麼東西了! 她住房間潮濕、吵雜,她總是生病。 理查德父母為孩子傾心付出。 (他們總是陪伴孩子,還鼓勵他「好孩子」、「很聰明」) 寶拉父母也為孩子傾心付出…….所以,他們要打兩份工。 (他們只有將她獨自留在家裡看電視)

  6. 2018年9月5日 · 前幾天,媽媽群組裡傳來了一段對話,是群組裡一位年輕媽媽在為了要不要生第二胎煩惱;原來年輕媽媽先生是獨子,雖然已經生了一個女兒,為了讓先生不要被說話 (? ),所以想替先生再生一個兒子。 群組裡其他媽媽姐姐們當然力勸,「“為了不要讓老公被講話”所以生? 」、「雖然你婆婆說會幫你帶,但如果又生了個女兒她也會幫你帶嗎? 看著一連串對話,沒有回應,但不能否認心裡的確有一絲絲驚訝,原來,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為了傳宗接代而努力,而且不限年齡。 年輕媽媽其實不久前才兩度懷孕兩度子宮外孕,才剛動了手術不久,還是急著想再懷孕;看著她,有些心疼。

  7. 2019年4月12日 · 34 個追蹤. Mella. 大家好,是麒麟雙胞胎兄弟和小諭兒妹妹媽;目前在蒙特梭利幼兒園擔任園長工作,曾經在紐約生活與工作了三年,在那裡拿到紐約大學 (NYU)幼教碩士與3-6歲蒙氏教師證。 在三子媽與園長雙重身分之下,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圍繞著孩子們轉啊轉,工作與育兒過程中有壓力、有挫折,但也有更多感動與成長時刻,願意真誠呈現給大家,希望這些生活體驗式分享甚至是自我省思,能讓大家感受到在育兒路上其實沒有人是孤單,而只要願意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改變,身為父母我們就會是收穫最豐富人。 看作者所有文章. 要回應. 點此登入來回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