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手推式掃地機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3-08-16. 張貼單位. 感染管制室. 內 容. 「洗手」是預防醫療機構內微生物散播的重要方法,只要正確做好手部衛生工作,就能有效降低疾病感染風險。 請遵照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洗手5時機分別於接觸病人之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暴露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正確洗手降低院內感染的風險。 圖片說明. 洗手五時機 (2前3後):「接觸病人之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暴露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 回瀏覽頁. 快速連結.

  2. 2013-08-16. 張貼單位. 感染管制室. 內 容. 「洗手」是預防醫療機構內微生物散播的重要方法,只要正確做好手部衛生工作,就能有效降低疾病感染風險。 請遵照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洗手5時機分別於接觸病人之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暴露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正確洗手降低院內感染的風險。 圖片說明. 洗手五時機 (2前3後):「接觸病人之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暴露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 回瀏覽頁.

  3. 2013-08-16. 張貼單位. 感染管制室. 內 容. 部衛生是預防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Healthcare associated-infections, HAIs),最簡單、有效且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 (WHO)自2009年開始推動倡導「拯救生命:清潔雙手(Save Lives: Clean Your Hands)」活動,強調醫護人員在部有明顯髒污時,應以洗手皂和清水洗手,若部無明顯髒污時,可優先使用酒精性乾洗液執行部衛生。 圖片說明. 正確洗手步驟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回瀏覽頁. 快速連結.

  4. 1. 目的:藉由鼻部沖洗的適當溫度及溼度清除手術後鼻內結痂傷口、 分泌物及鼻涕,有助於受損鼻黏膜纖毛運動的恢復,減輕鼻. 竇或鼻涕倒流的症狀。 二.鼻沖洗的方法有二種: (1)用手掌舀水,洗臉槽前頭朝下,一次一個鼻孔將沖洗液吸入鼻. 中,從嘴巴吐出後,再將鼻涕輕輕擤出。 (2)購買各醫療用品店之鼻沖洗器,並依照包裝內指示說明使用。 三.準備用物: (1)溫開水300-500cc,水溫37℃~43℃. (2)水杯一個 (裝水用) (3)洗鼻器. (4)臉盆 (觀察沖洗情況) (5)鹽一茶匙 (約布丁湯匙一平匙) 四.方法: (1)採坐姿,低頭臉部向前,口張開。 (2)將洗鼻器之一端放在裝溫鹽水的水杯內。 (3)洗鼻器的鼻孔端則插入鼻腔內,緩慢擠壓球部,使水進入鼻腔.

  5. 腦性麻痺的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 (GMFCS)是以自我啟動的動作為根本,並強調坐、轉位和移動能力。 在訂立這套分為五階級的分類系統時,它主要的標準就是:在日常生活能力上,這些階級之間的區別必須是有意義的。 這些區別是依據功能上的限制、對手持移位輔具(例如:助行器、拐杖或手杖)或是輪移位的需求,以及所佔程度較小的動作品質來作為判斷。 階級Ⅰ和Ⅱ之間的區別,就不如其他階級間的區別來的明顯,尤其是針對兩歲以下的幼兒來說。 GMFCS補充修訂版 (2007)包括了十二到十八歲這個年齡層的青少年,並且強調世界衛生組織所發表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 (ICF)裡所提倡的概念。

  6. 1.上肢常見輔具介紹: (ㄧ)鎖骨固定帶 (八字帶) -鎖骨骨折後固定使用。 限制鎖骨上抬角度,連帶限制肱骨上抬角度。 (二)肱骨骨折護具-肱骨近端骨折後,骨科醫師若未採取手術則建議使用。 目的在支撐固定肩部/肱骨,固定肱骨及減輕肘關節壓力。 (三)肘部護帶-一般用於肘部內、外上髁肌腱炎 (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使用),將壓力墊 (氣囊或矽膠墊)壓在疼痛點或前臂肌肉群上再將護帶纏緊。 提供前臂肌肉群支撐作用,降低部操作時肌肉收縮的程度。 (四)手腕部護帶-手腕部關節扭傷時使用,將護帶跨過關節再進行固定。 目的在腕部活動時提供適當的支撐,限制手腕部過大的活動範圍。 (五)托板-腕隧道症候群患者或較嚴重之手腕部關節扭傷使用。

  7. 2013-09-16. 張貼單位. 護理科. 附件下載. 一般傷口照顧的注意事項.odt 。 檔案大小:11 KB,下載次數:62。 內 容. 109.12.01修訂. 一般傷口照顧的注意事項. 一、傷口換藥方式: 1洗淨雙手後用棉棒沾生理食鹽水由傷口中心內至外環狀消毒。. 2在用棉棒沾優碘消毒傷口中心內至外環狀消毒。. 3用棉棒沾生理食鹽水由傷口中心內至外環狀消毒。. 4用紗布覆蓋或人工敷料覆蓋 (則其一),膠帶固定。. 二、傷口注意事項: 1傷口保持清潔乾燥,若有潮濕滲液立即更換。. 2若傷口有沾黏紗布勿扯拉,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濕再輕巧移除。. 3依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依照醫師指定時間返診。 4受傷後傷口周圍皮膚腫脹,可抬高患肢或冰敷。. 5多攝取高蛋白質飲食,促進傷口癒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