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2日 · 想做到這點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醒你的上司如果你說可能會疏忽哪些事情然後逼他們做出取捨。 例如:假使你的經理來找你並要求你做某件事,你可以回覆他:「好,我很樂意將它列為優先事項。

  2. 2018年4月22日 · 在進行哲學諮商的時候我發現諮商師通常可以分成兩種心態一種諮商師會迫不及待想要幫對方解決問題」,另外一種則是引導對方思考」。 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既然別人有問題要來「諮商」(而且搞不好還有付錢),當然就要幫人家「解決問題」,這樣才是盡責的表現。 但有趣的是,這樣的諮商結果通常都不太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給別人建議,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但就像教我哲學諮商的法國哲學家奧斯卡 . 伯尼菲說的:「在諮商的時候,哲學諮商師並不存在。 」他又說: 「我們只是當別人的一面鏡子,讓對方可以澄澈的看見自己。 哲學諮商師的使命,就是讓對方看見自己.

  3. 2023年4月3日 · 學會開拓朋友的同時也學會說不. 作者 安娜.牛頓(Anna Newton) 2023-04-03. 我們都清楚擁有好朋友很棒但問題是當我們的行事曆看上去已經密密麻麻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確定要參加哪些社交聚會呢? 圖片來源:Omar Lopez /Unsplash. 與親友相聚的時光應該令人愉悅,而不是讓你一想到就倍感壓力、棘手萬分。 謹就以下,建議大家該如何善用並安排工作以外的時段。 別忙碌得忘了身旁的人! 年少時,我們一天大概會花上整整7個小時與朋友共處。 我們一起學習、玩耍,用個人在圖書館電腦裡的帳戶餘額列印歌詞,好貼在練習本的封面。 接著我們回到家,又拿起電話再跟一、兩個好友閒聊一段時間,一直到晚餐開飯。

  4. 2017年11月16日 · 百貨公司大拍賣時,瑪莉蓮去逛街,心想只會看看真很便宜又真正需要東西,最後卻買了一雙穿了會痛鞋子(只因為打3折)。 羅伯自以為能堅持安全性行為,但真正被挑動時卻總是心猿意馬。 那些難以戒菸、戒酒、想運動卻一直沒運動、債臺高築、錢存不下來人,其實也都有類似問題。 要瞭解自制問題,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內在同時包含兩個半自主我:一個是審慎有遠見「計畫者」,一個是短視「行動者」。 計畫者追求是你長遠利益,但必須不斷應付行動者感覺、搗蛋和頑固,因為行動者稍微受到刺激便經不起誘惑。 根據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最近研究(是的,真有這樣一門科學),確實有證據可支持這類自制力雙頭馬車現象。

  5. 2018年10月21日 · 作者 吳文炎. 2018-10-21.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自己做過直銷結果失敗而發現跟你有同樣背景的弱勢孩子也走上這條路你會贊成還是反對?. 2012年5月我打了一通電話給阿明問了畢業典禮的確切時間與地點之後也問他找到工作了嗎?. 阿明跟 ...

  6. 2023年9月22日 · 2023-09-22. 如果不希望孩子和自己關係只是「工具」,爸爸可以如何避免成為「工具人」? 圖片來源:imtmphoto/Shutterstock. 全聯福利中心在父親節前夕貼出一則廣告,內容包括好幾張在不同情境下(存款為零元時、殺蟑螂時、通馬桶時……)想起爸爸圖片,還有「論爸爸剩餘價值」、「工具人養成」這兩個標籤。 身為兩個孩子爸爸,我真心不希望孩子跟我關係是「工具」,我相信也沒有父親會希望孩子跟自己關係是這樣吧! 於是我寫下這篇文章,分享從心理角度來看,爸爸可以如何避免成為「工具人」?

  7. 2019年11月16日 · 冒牌者的因應策略大致上會以兩種方式呈現我稱為冒牌者的好朋友就是過勞和逃避。 這兩者是你無法與成功產生連結、受困老舊觀念的又一個原因。 當活在自己可能是冒牌貨的恐懼中,不管這份恐懼埋得多深,你會不顧一切地隱藏自己,逃避身為冒牌貨的羞愧感。 於是,經年累月,你發展出一套因應策略來保護自己,阻止其他人發現真相。 有些因應策略確實很有幫助,例如,你發現和他人交談,心情會變好,或是運動能減輕你的壓力,這些都是有益身心的積極因應策略。 可是有些因應策略反而會加重問題,像是強迫切割自己的情緒,或是不向任何人傾訴你的感覺,這種逃避因應策略只會阻止我們面對遇到的問題。 想想過去一些導致你產生冒牌者症候群的經驗,想要改善自己的感覺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