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1日 · 1. 可安裝Whoscall,過濾來電及簡訊. 電信詐騙橫行多年,提供手機來電查詢服務Whoscall,可讓使用者快速辨識來電者身分和風險,協助判斷是否接聽。 不過由於詐騙集團、商家號碼常更新,Whoscall提醒民眾,別以為下載App就拿了「護身符」,也要記得每週更新資料庫,才能獲得完整保護。 最近Whoscall推出簡訊分類新功能,讓民眾多一道警覺。 Gogolook軟體與AI數據技術研發總監李彥儒說, 「簡訊」是目前資安防護上巨大漏洞 ,使用者容易在缺乏防護狀況下點開連結,銀行為了便民,也會透過簡訊傳送連結和訊息,這都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 2. +886來電,可能是詐騙. 台灣已在2010年完成修法,如果電話撥自國內,開頭 不會 呈現+886國際碼,民眾可初步過濾辨別。 3.

  2. 2021年11月16日 · 社群網路時代人與人之間在網路上搭起各種連結詐騙者卻也開發出新的科技工具以千變萬化的詐騙手法將陷阱埋進每個人的數位日常他們有交易個資的平台以人工智慧製造理想情人的聲音照片甚至影音訊息輔以貼身問候心理操弄陪伴和許諾

  3. 2021年11月17日 ·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及與官方合作的 趨勢科技防詐達人 提醒無論是佯裝成警察銀行人員駭客或借反詐騙之名聲稱能協助追討財損的民間個人或組織受害人切勿輕易相信應循警察單位的正式程序處理避免加入可疑的LINE帳號勿提供私密個資也不要預先付款或從事其他金融操作避免落入二次詐騙的陷阱。 I・Peng、Cathy:「受害者聯盟」來了. 身為「受害者聯盟」的開路先行者,2年來,Peng(化名)把反詐騙心法傳授給許多人,培養能獨當一面的防詐志工。 (攝影/林彥廷)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在許多網頁、留言區,都看見了Peng(化名)的留言,他教導網友如何識破投資詐騙,留下微信帳號供諮詢。 從創建台灣的互助群組開始,只要對方確實是受害者,他都不吝相助。

  4. 2021年11月16日 · 公司把原本線上博弈網站頁面轉做投資詐騙網站,帳戶和員工也一起「轉行」。 在卡卡眼中,為受害者打造圈套,就是業務推廣第一步。 完整博弈賭局要能運作,需要「推廣」來挖掘客戶──這個職位就像是業務──轉做詐騙後,就是透過釋放紅利、假裝談戀愛,在各種論壇裡張貼「兼職」和「投資」資訊,以投資老師、帥哥美女身分拉客,引誘受害者入圈套,「手段合不合法不重要,找到人騙最重要,」卡卡說。 「我們會先把客戶分門別類,看誰好騙、誰警覺性高。 警覺性高就套關係私聊,一步步消除疑慮;低就拉進投資群組,投股票、期貨、虛擬貨幣,再不然就是宣稱博弈網站有漏洞。 再請行銷做美工圖、借鈔票來拍照,讓客戶以為自己真找到賺錢機會。

  5. 我們有哪些準則可以依循? 台灣#MeToo運動揭開了存在社會積習已久的性騷擾言行除了當事人透過自己的經驗公開說出自己的故事挺身面對行為者並提醒社會重視之外面對不同型態的性騷擾或強迫我們如何做到不要就這樣算了」,並提高意識事先預防打造性別平等的環境? 《報導者》透過專家採訪與資料整理,理出性騷擾重要的關鍵十問,希望這十問能提供在各場域的每個人,理解性騷的光譜,以及目前「性平三法」的基礎內容和申訴管道;在保障未臻成熟的此刻,每個人可以為打造性別平等的社會,一起努力做到什麼。 編按. 7月2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7月31日三讀《性別平等工作法》(原名《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修正案,《報導者》依據新法更新文章,以便讀者了解性騷擾申訴與救濟最新規定。

  6. 1.假抽獎、真騙讚,送貼圖、偷個資. 這類型作假手法是透過社群媒體,例如Facebook、LINE等, 透過舉辦抽獎、送貼圖等活動來吸引人氣,提高訂閱量之後再將平台轉賣,藉以牟利。 例如,解剖員Facebook頁面常常被「看起來怪怪」抽獎文所洗版,像是「狂賀本店盛大開幕! 只要按讚留言TAG朋友加公開分享,抽出50支AirPods! 」、「回饋社會! 某某建設送出台北2間精華地段房屋! 5天後抽出兩位幸運兒! 」等貼文,這些可都是經常使用招攬手法。 一開始,抽獎文只是一種行銷策略,並無惡意,也沒有詐騙性質,是各大官方粉絲專頁都經常使用宣傳手法,以贈品為誘餌,透過抽獎在短時間之內增加粉絲人數和貼文觸及率(編按),對於活動宣傳和商店經營而言,都是相當常見且有效手段。

  7. 2019年5月9日 · 你願意被極端言論代言嗎? 選擇沉默,並不能消滅極端言論,唯有我們也一起發聲,講出想法,才能讓不實資訊影響力愈來愈小。 何謂不實資訊? 它們5種危害程度. 社群網站學者華德(Claire Wardle)將不實資訊分類成7類,並加以 定義 。 《報導者》將其簡化、整理後,依惡意程度高低分為以下5類: (按惡意程度分為1~5分,5分最高) 揶揄模仿: 不帶惡意惡搞、或使用設計對白調侃公眾人物等。 雖然同社群內人或許能輕易分辨出惡搞資訊,但外部人士則很有可能受到誤導。 錯誤連結: 使用和內容主旨不相符、過度誇張聳動標題、影像、圖說來撰寫訊息。 錯誤情境: 曾經真實發生內容、圖片或影片,被置入在新或不同情境裡,使閱聽人誤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